重庆文化传统(10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重庆文化传统(10篇)

2023-05-02 17:25: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传统节日的风俗

  重庆地处中国大陆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时尚新潮、民俗浓郁的多民族文化城市。重庆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中,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首先,重庆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春节是全国各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在重庆,汉族的春节习俗和普通的汉族地区非常相似,人们会在春节前准备大量的食物、衣服、礼品等,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此外,汉族人还会在春节期间穿上新衣服,把门窗贴上窗花,还有贴上吉祥语、祝福语等家庭装饰,这些都是传统的春节习俗。

  其次,重庆有大量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节日也是重庆的传统节日之一。例如,壮族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重庆的壮族同胞们在节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旗帜,女子们也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在村里游行。他们还会准备特色的朊桃饼和壮族四宝汤等食物,彼此互赠礼物,庆祝三月三。

  此外,重庆地区还有其他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端午节、苗族的亡灵节、瑶族的祭祖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桂花糕,插艾蒿,喝雄黄酒,吃粽子;祭祖节,要准备米酒、肉馅米饼、茶叶蛋等,张灯结彩,贴春联,让老人家去庙宇祭祀。

  最后,重庆各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涉及到礼仪习俗、文化活动、乡间用具、宗教仪式等。这些风俗习俗表达出

  -1-

  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重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痕迹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重庆传统节日的风俗繁多多样,从形式上看,有礼仪习俗、文化活动、乡间用具、宗教仪式等,表现出重庆多元文化的特点。正是这些风俗习俗,保持着重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使重庆穿越历史,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一座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都,吸引着游客向往巴蜀,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的推广和传承。

  -2-

篇二: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的非遗文化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是指传承于民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非遗文化包括了许多方面,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就是巫山石板戏。巫山石板戏是一种传统的地方戏曲,起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它以石板为舞台,以巫山方言为语言,以巫山地方文化为背景,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巫山石板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在石板上跳跃、转身、翻滚,配合着唱腔和音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除了巫山石板戏,重庆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文化。比如说,重庆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如剪纸、刺绣、木雕等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此外,重庆的民俗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重庆的年画、灯笼、龙舟等等,都是当地人民传统的节日文化。

  重庆的非遗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非遗文化,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重庆的非遗文化,让这些文化瑰宝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篇三:重庆文化传统篇四: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文化遗产

  重庆文化遗产是指重庆文化由上古到现在逐渐形成的文化记忆,体现了这一地域独具文化特色的思想、艺术、道德、信仰和生活方式。重庆文化遗产对探索历史脉络、了解古代文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战文化遗产

  1937年,经历抗日战争的重庆被声誉为“烽火台”和“国际要塞”,成为抗联南端的重要战略要塞,重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土的生死劫难下挺身而出、勇敢抗战,发挥出了非凡的豪迈精神和英勇战斗精神,现在保留下来的抗战文化遗产,如:众志成城抗战精神、武隆会议纪念馆、重庆西北前线博物馆、成都抗战活动历史馆等,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二、重庆古代史文化遗产

  重庆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历史上曾有多个国家泛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遗产。如:渡口文化发源于重庆,有集多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神武建窑、草地文字文化、古渡口文物、“渡口四匠”神技等;九江文化亦发源于重庆,有一千多年的作坊文化和九江文学文化;重庆宽窄巷子文化是独具魅力的古老小巷,其民居风格独特,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重庆火山文化是指以大熊猫分布的重庆全境内分布有大量古代火山,这些火山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移民文化,其在当今仍反映着深刻的古老意义。

  三、当今文化遗产

  当今重庆文化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充满朝气,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重庆特有的文化遗产包括:风靡海内外的菊花舞,川剧的传承,客家菜的精彩,巴渝民系菜式的新鲜,歌舞剧及歌唱活动的兴盛,山歌谣登山夜郎节的热闹,重庆山歌的发挥,兰寿对竹竿舞蹈的精湛,充满童趣的三更灯笼游街,以及各种山水风光、节庆活动等。

  四、文化保护

  重庆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族复兴之路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维护重

篇五: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的非遗文化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个非遗文化的宝库。这里有着众多的非遗项目,如川剧、土家绣、古巴文化、青木关民俗文化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是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特色在于剧情紧凑、唱腔婉转、表演生动、化妆华丽,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一。重庆川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誉。

  另外,重庆还有土家绣、古巴文化、青木关民俗文化等非遗项目,它们体现了重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土家绣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刺绣,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精美的刺绣技艺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古巴文化则是一种融合了中、西、非、印等多种文化元素的独特文化形态,包括音乐、舞蹈、美食等方面。青木关民俗文化则是一种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文化形态,体现了重庆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总的来说,重庆的非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它们不仅代表了重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1-

篇六: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的风俗

  重庆是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历史上,重庆一直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传统,数不尽的古文化遗存中记载着它过去的影像。同时,随着重庆的发展,新的风俗也逐渐涌现出来,慢慢的改变了重庆的面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重庆,看看它的风俗究竟如何。

  在重庆,你会发现一种淳朴,宽容和快乐的气息。在街头,你会发现民众友好微笑,相互问候。重庆人一向以其友善的态度而闻名,特别是在接待外来的客人时,他们会更加热情、温柔和友好。此外,重庆人也有着喜欢聚会的风俗。重庆人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吃美食、谈论节日的有趣细节或穿梭于重庆的历史景观之间。

  在重庆,有一个叫做“捞火锅”的特殊风俗。它属于重庆传统火锅,火锅中以豆类、蔬菜、海鲜,以及各式蘸料为主要配料,用高温把食物煮熟,在桌上滚动捞取,只要捞到,就代表你能得到所挑选的这种食物。同时,重庆人热衷于饮酒聚会,以此来拉近距离,有利于拓展人脉,加强友谊。

  在重庆,你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风俗。当然,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例如佛教、道教和基督教。重庆的宗教风俗丰富多彩,数不胜数的宗教信仰穿梭在这里,给重庆滋润着鲜活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重庆的风俗尚可谓奇特多彩,极富魅力。淳朴的气息仿佛在整个城市中弥漫,令人耳目一新。而宗教信仰与风土人情也让

  -1-

  重庆拥有一种特殊而美丽的文化氛围。希望重庆这座谜一般的城市生机勃勃,永葆优美的风俗。

  -2-

篇七: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传统文化

  【綦江农民版画】綦江农民版画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綦江的古老文化传统为它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綦江地处渝黔交界处,居住着17个民族,各民族的石刻、木雕、泥塑、剪纸、蜡染、糕模等古老的民间艺术和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民风民俗赋予了农民作者生动丰富的表现内涵,他们把这些民间艺术注入了版画之中。綦江农民所具有的独特的豪放豁达、富于幻想的个性,赋予版画以生动、活泼、亮堂、稚拙、幽默等特点,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1983年初,在三江镇文化站举办了第一期农民版画培训班,随后农民版画培训班相继产生,版画创作遍及全县乡村。创作出了反映农村变化的《收割》、《送公粮》、《布谷鸟叫了》,表现农家生活和民俗风情的《薅秧歌》、《木叶情》、《六芦笙舞》及民间传说《鬼的故事》等优秀版画作品。1984年元旦,綦江农民版画首次在北京展出,受到北京观众和首都美术界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版画世界》等报刊纷纷选刊版画作品,美术界著名人士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王琦等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綦江农民版画的杰出成就。1985年起,綦江农民版画先后赴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10多个国家展出,有10多个国家的艺术社团和友好人士到綦江参观考察农民版画的创作。日中艺术研究会和《版画世界》杂志社为表彰"綦江农民版画在发展国际社会农民艺术方面做出的表率作用",授予綦江农民版画"金杯奖"。1988年2月,国家文化部命名綦江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以农民版画为主要产品的綦江工艺美术制品厂成立,农民版画作品开始销往各地。

  【铜梁龙灯】是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龙舞和彩灯舞,兴起于铜梁县。从龙、灯彩扎制作到舞容演练,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铜梁龙灯历史悠久,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民国12年(1923),铜梁民间艺人刘连山等,取各种龙灯长处,创作了蠕龙,其形体完整,比火龙、飞龙长大,玩舞时有如蛇行或蚯蚓蠕动的形态,慢时轻盈秀雅,快则跳跃飞腾,气势磅礴壮观。1984年元旦,铜梁以长达54米的大蠕龙参加重庆市龙灯表演,声誉鹊起;同年,民间艺术家蒋玉林等彩扎9条大蠕龙,赴京参加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前舞起接受检阅,声名大振。此后,在国家级大赛中五夺魁首,屡获金奖。其品类多,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类。龙灯类有蠕龙、正龙、火龙以及彩龙、板凳龙、稻草龙等,彩灯类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十八学士以及犀牛望月、猪啃南瓜、三条NB153、蚌壳精等,加上各种装饰类工艺品,有上百个品种。铜梁龙灯舞蹈套路丰富,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别,情趣各异。主要特色是以大道具、大动作、大场面体现大气势,再配以欢快的民间吹打乐,激烈的民间烟火,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其适应性强,既可在街头、广场、农家院坝表演,又可上文艺舞台演出,保留了传统的民间风味。其盛事是春节龙灯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在县城举办各类龙灯大会演。由黄廷炎等编导,王兴富编曲,铜梁县龙舞队表演的龙舞,在1992年第二届中

  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中获优胜奖(大赛最高奖),同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全国"群星奖"铜奖。1994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广州增城举办的国际龙狮大赛,一举夺冠。

  【乌江船工号子】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宫调原位和弦、转位和弦交替出现,透视出声部,明亮而强烈。进入高潮时,节奏加快一倍,气氛更加热烈。船过滩一瞬间用长音结束,滩头顿时一片欢腾。进入峡谷,浪平水静,纤夫们又拉着各自的船在险道上慢慢爬行,艄公在船上领唱着极慢的叙事号子(如"闹峡号"),其声悠扬婉转,轻松柔和,句尾岸上纤夫有一长音衬腔烘托,句间休止较长,可迎来清楚的山谷回音。船行下水过险滩时,船工们喊三拍子的"横驶号子",第一拍用领唱,二、三拍用节奏旋律围绕徵调主音在上下四度内跳进,号子流畅自如,张弛分明。进入平水,多是船工们轮换休息或开怀畅饮,这时也唱一些带有情节的"数板号子",以调节生活。

  【秀山花灯】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花灯戏演员班较小,如花灯唱词所云:"灯哥花妹跳花灯,金花银花掌灯人,两个拉丝弦,四个打锣钹,还有一个掌调师,幺哥幺妹来帮腔,将将就就,一行十三人。"花灯舞蹈分"单花灯"、"双花灯"和"花灯戏"三种。单花灯由一旦一丑两个角色表演。旦角叫"幺妹子"或"花妹子",多男扮女装,扎假辫,系花裙,着短围衣,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叫"花子"或"赖花子",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或扎头巾,右手执大蒲扇。双花灯有两旦两丑或两旦四丑。花灯戏则近似湖南花鼓戏,表现故事情节较完整。花灯舞蹈语汇有200多个,如"雪花盖顶"、"犀牛望月"、"蛤蟆戏水"、"白鹤亮翅"、"扫地莲花"、"蜻蜓点水"等。舞蹈在一张方桌的微型舞台上进行。花子先上台,借故道白请花妹上台,开始旋转唱跳,动作细腻准确,表演别致滑稽。花灯唱词短小精悍,反映日常生活、爱情婚姻、生产知识、历史故事、地方掌故等内容。花灯音乐曲牌400多个,曲式一般为2~4个乐句的单句段。歌词以五、七字居多。衬词轻快活泼,分正调、杂调。杂调生活气息较浓,调式、唱腔都很优美,乃花灯戏精华。经过加工的一些杂调,如《采茶调》、《一把菜籽》、《黄杨扁担》等,流行全国,蜚声海内外。

  【土家族摆手舞】是酉阳县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祷过年、喜庆佳节等活动中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多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进行,也有在暮春三月夜间进行的。届时,男女老少身披"西兰卡普"(土花被面),手举龙凤大旗,肩扛鸟枪、梭镖、齐眉棍,浩浩荡荡,聚集于摆手堂或摆手坝。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场中敲响震天锣鼓,吹

  起牛角、土号,点放三腰铳,群众于是载歌载舞。摆手舞的形式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三年或五年举行一次,人数多至成千上万,气氛隆重。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气氛热烈活泼。摆手舞的动作分为"单摆"、"双摆"和"回旋摆",表现各种祭祀礼节仪式、劳动与战斗动作,如双手合十、屈膝垫腿、观音坐莲台、举刀舞棍、围猎撒网、跋山涉水等,举止简洁,气势粗犷,原始气息十分浓郁。

  【八版锣鼓】是一种民乐演奏形式,流传于重庆涪陵市龙潭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技艺世代相传,其中以舒家班和刘家班等演奏最为出色。60年代中期,四川音乐学院为舒家班演奏的八片锣鼓录音,并请鼓师舒培成去学院传艺。八版锣鼓的乐器古朴、小巧,一般有5种:鼓(俗名脚盆鼓,上大下小,只一面蒙牛皮)、马锣(又叫马当子)、大锣(相当于戏曲用中音锣)、金鼓(实为铜质)。一般为5人演奏:鼓居中,右边马锣、包包锣,左边钹、碗锣。少数曲牌由马锣发点,其余由鼓点指挥。演奏的曲牌相传有400多支,但大多失传,60年代的舒家班能打140多支。常用曲牌有一龙摆尾,二凤点头,三狮摇铃,四象翻身,五虎擒羊,六豹金钱,七牛擦痒,八马过河,九猴狮洞,十猪八戒;多鸡放草,双燕含泥,丹凤朝阳,四马投唐,五郎收兵,六位高升,七贤过关,八仙过海,九龙翻身,十龙过江等。八牌锣鼓的主要特色是曲牌多,表现力丰富,能在香会、庙会和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使用。其点子密集,旋律紧凑、明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重庆火锅】重庆的火锅以麻、辣、烫、鲜、脆为特色,味美可口。高、中、低档火锅馆遍布全市大街小巷,商楼路旁,筵席上,便餐中,处处都可吃到火锅。其中最著名的有一四一火锅店、桥头火锅店、小天鹅火锅、山城火锅店等。火锅的种类很多,有红汤、清汤、鸳鸯、酸菜等。火锅的菜肴丰富,牛、羊、猪、鸡、鸭、鹅、鱼、虾、参及各种蔬菜均可入食。重庆火锅不分季节,春夏秋冬四季常年供应,特别是三伏天,滚烫麻辣火锅下肚,大汗淋漓,别有一番情趣。重庆火锅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人和外宾来渝也都爱品尝。现重庆火锅已遍及全国,誉满全球,成为饮食文化的一大奇迹。

  【山城名特小吃】重庆流传至今的名特、风味小吃有106种,其中获国家商业部金鼎奖4种;评为四川省名特小吃4种,省风味小吃2种;市名特小吃62种,风味小吃34种。获商业部金奖中的老四川餐厅的"糟醉玻璃球",外型别致,香甜、醉、酥软香糯,三味一圆。味苑餐厅的素什锦,选材精细,食味鲜宜,味形俱全,美观大方。吴抄手的鸡汁锅贴,月牙形好,底部金黄,肉馅细嫩,咸鲜爽口。王鸭子的烟熏鸭,油润光亮,咸鲜浓香,色如琥珀,肉质细嫩。被评为四川省名特小吃的山城小汤圆,形如"龙眼",皮薄馅大,润滑滋糯,甘甜适口。会仙楼的提丝发糕,色泽浅黄,化渣爽口,油量适宜,甜味适中,果料配比适度。丘二馆的鸡丝凉面,色泽鸭黄,质地松韧,豆芽脆爽,鸡丝鲜香味浓,偏重酸辣。

篇八: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风土文化人情特色

  一.风土人情

  1.山城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这样吟咏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例,它是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整个半岛就是一个突起的山脊,朝天门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区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鹅岭海拔约400米,而这些落差都是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上,你可以想象城市的高楼大厦是怎样的起伏,道路是怎样的徊转,山城是多么的有特色了。”因此叫别称山城,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山城。

  2.江州.桥都

  重庆古称江州,两江相汇在朝天门,即嘉陵江和长江,重庆人与这两条江有着深厚的感情,生活也与之息息相关。重庆是一个具有浓厚码头文化的城市,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到如今依然能听到那别具特色的汽笛声,两江各处码头甚是繁盛。

  有江的地方必然有桥,而重庆山山各异,水水不同,每一次跨越山水都依靠建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惟一的“桥都”,主城跨江大桥22座,都各具特色。

  3.雾都

  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壁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夭,堪称“世界之最”

  4.火炉

  夏季35℃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温天气

  平均每年4.5天;夜间28℃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9天。再加上“满城无风”的闷热,难怪拥有了“火炉”之名

  5.麻辣.火锅

  重庆人好辣就像他们的性情一样,男的火爆,女的麻辣,重庆以码头文化起源,所以重庆人素来行事果断,耿直,豪爽之称,脾气也大的死人,好斗。重庆人爱吃火锅人人皆知,重庆被授予为火锅之城,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锅店满目皆是。除此之外还爱好像串串香,烧烤,夜啤酒,麻辣烫,坝坝舞这样的生活。总之对重庆人的性情习惯总结两个字就是火辣

  二.历史文化

  1.陪都.码头

  重庆真正受到世人瞩目的时候是从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到重庆成为陪都,1937年至1946年,重庆成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重庆的地位达到了史前乃至今后都无法超越的地位。

  2.直辖市

  1997年3月14日对于重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那天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此后进入了重庆的飞速发展时期。关于重庆文化建设,说实话没有什么特色。没有讲的必要,因为出来的都是一堆无聊的数据。

  三.人文地理

  1.美女

  不可能避开的话题,川渝两地的美女全国出名,两地之间也是时时都在比拼,重庆的美女素来以辣闻名,到解放碑坐着打望都能打一天,虽然夸张,不过重庆的美女的确是秀色可餐,独特的气候和地势造就了重庆美女的皮肤和身材格外的好,就像楼上说的在重庆的解放碑,迎面而来的女孩,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

  2.开放

  重庆的经济港口不仅开放,主要还是因为人的开放,重庆人的外向和对外部事物时尚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极其的快,可以说是站得高看的远。

  3.夜景

  重庆一直有小香港的美称,形容的就是重庆的夜景,虽然个人认为一般,不过相对于其他城市,重庆的夜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就是在高楼,地势,霓虹灯配置,经济发展的优势。来重庆一定看夜景这也是重庆最有特色之一。

  4.轻轨.交通

  重庆的轻轨也是别具特色,外地人来了重庆都会说:“你们冲重庆人好酷哦,每天都坐过山车”上天入地过步行街,这些特色都让重庆更像一个大都市。

  最后做一个总结,虽然我写的有些不全,不过希望对楼主有帮助,作为重庆人也只是想宣传一下重庆。最后祝你愉快

  补充:

  1.繁盛商都

  解放碑流光溢彩,商厦林立,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超过20层以上的高楼就有300多栋,世贸中心大厦以262米的高度成为西南第一

  高。重庆高楼密度居全国第四,渝中半岛更是居全国第一。如今的解放碑商圈集购物.休闲.旅游.商务.餐饮.娱乐等综合功能于一体。

  2.亮丽广场

  重庆的广场之多和广场之大,在全国罕见。重庆主城解放碑,江北,南岸,沙坪坝,杨家坪规模宏大的广场,既是风格各异的步行街,又是购物人气颇旺的五大商圈。朝天门广场既是集水,陆交通枢纽,又是融旅游观光.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新重庆标志建筑。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豪华气派,是中国西部最气派.规模最大的步行街。人民广场建于富丽堂皇的重庆人民大礼堂下,是重庆市政,文化,休闲广场,也是举行全市盛大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3.风采街馆

  重庆直辖后新建的特色美食旅游景观街区南滨路.北滨路等滨江大道成为都市时尚亮丽的风景线。人民广场对面得中国三峡博物馆,朝天门广场下的重庆城市规划展览馆.长江大桥南岸的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重庆奥体中心宏伟壮丽。湖光会馆.洪崖洞街区则为重庆增添了传统风采。

  4.立体交通

  两条大江的跨江索道,成为全国独有。全长112米,位居亚洲第一场.坡度第一陡的菜园坝皇冠扶梯,为其他城市少见。朝天门码头缆车颇具特色。轻轨也不必多说。

  5.其他名词

  温泉之都

  激情之都

  城市精神时尚风情

  小面米线酸辣粉

  过江索道

  川江号子

  一、重庆美女:

  关于重庆美女的评说实在太多,经典的说法有:其一,到了深圳[图库]才知道钱少;到了重庆才知道结婚早!其二,在重庆的解放碑,迎面而来的女孩,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

  二、重庆火锅:

  到过山城的外地人,恐怕也极少有人不去品尝一下久负盛名的重

  庆火锅。

  重庆人吃火锅,可以上溯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那时的人央街边打上一口灶,放上一只大铁锅,煮上一锅盐汤,内放分为9格的竹木条格,供9人同桌而食,为避腥气,加入麻辣调料,成为今日火锅麻、辣、烫的雏形。

  三、雾都:

  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抗战陪都时期又被誉为“雾都”而闻名中外。抗战期间,日本出动大批飞机对重庆战时首都实施长时间战略性的大轰炸,市内一切活动陷于停顿。人们盼望雾季到来,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重庆的雾季,雾季里大雾猕漫,浓雾给山城笼罩着一层天然的防空网,日机无法空袭肆虐。到了雾季城里各行各业又活跃起来,人们不再呆在防空洞里,重庆城又恢复了生机。陪都文化界利用雾季争相轮番在各大戏院上映电影、戏剧、称之为“雾李公映”。雾季公映时,盛况空前,剧作家松之的创作的《雾重庆》是雾季戏剧舞台上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四、茶馆文化: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生活时,在香港《星岛旅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五、重庆十八怪:

  房如积木顺山盖、三伏火锅逗人爱、坐车没得走路快;

  空调蒲扇同时卖、背起棒棒满街站、女士喜欢露膝盖;

  龟儿老子随口带、不吃小面不自在、光着膀子逛大街;

  街边打望好愉快、办报如同种白菜、崽儿打赌显豪迈;

  矮小伙高姑娘爱、摊开麻将把客待、公交车上摆擂台;

  宝气处处都存在、人名没得地名怪、丧事当作喜事办。

篇九: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传统节日的风俗

  重庆是一个传统文化古老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百年来一直被誉为“神州十大美食城市”之一,也是国家记忆保护单位。重庆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风俗仪式,其中,节日文化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重庆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俗。

  重庆节日中最受人们熟知和珍视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端午节,重庆的民众便会在街上热闹非凡,他们按照传统习俗准备吃粽子,放风筝,打蜡香囊等。放风筝相信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为流传最广的乐器,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据说放风筝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而重庆的风俗要求放风筝的时候必须把红色的线绑在筝上,用以吉祥如意。

  另一个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也被称为“月夜”或“嫦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人们就会在中秋节和月夜时候一起赏月、赋诗、吃月饼,而传统习俗对于重庆民众也是一种深植其心的文化活动。重庆民众在中秋节会一起在某一天晚上赏月、吃月饼、赋诗,他们也会拿着月饼献给邻里,一起欢庆,以此传达友谊。

  重庆还有更多的节日。如春节,这是重庆最流行的节日,每年元旦,重庆人民都会打扫他们家中的庙宇,然后按照习惯准备吃年夜饭、放烟花等,也会穿上新衣服,到街上购买新年物品,以庆祝新年的到来。此外,元宵节、腊八节、泼水节、龙舟节等节日也是重庆民众最

  -1-

  熟悉的节日之一,重庆民众都会按照传统习俗庆祝这些节日,并传承下来,使这些节日更加流行。

  重庆传统节日的风俗及其饮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140多年的发展历史。他们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文明,更有助于彰显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进而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独特优势。

  重庆传统节日的风俗,不仅代表着重庆这个城市的精神,更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每个人都应该负责任地继承并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历史赋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永不落幕。

  -2-

篇十: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风俗文化

  重庆风俗文化

  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集天地之灵气,是不可不去的好地方。在重庆你能够感受到当地浓浓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民俗风情,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重庆风土人情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重庆风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巴渝风情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应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宋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

  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泛指数),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

  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重庆民间流传的民俗艺术

  1、綦江农民版画

  重庆市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这里盛开着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版画奇葩——綦江农民版画。綦江农民版画将石刻、木雕、泥塑、剪纸、挑花刺绣、蜡染等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版画之中,使版画艺术充满了生动、活泼、亮丽、质朴、稚拙、幽默等特点。

  2、铜梁龙灯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铜梁龙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

  3、酉阳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始于唐代,流传至今。跳摆手舞,少则数十人数百人,称“小摆手舞”;多则数千人至数万人,叫“大摆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岩鹰展翅、日常生活。这些舞蹈动作,舒展大方,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土家人粗旷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节日喜庆,土家人都要到“摆手堂”或草坪、院坝跳摆手舞。

  4、九龙楹联

  九龙坡区九龙镇地处重庆西郊,辖6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农业人口8000余人。20余年来,九龙镇不懈地探索发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联创作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扎根民间沃土,通过书画、篆刻等载体,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峡,七渡扶桑。

  九龙楹联以其生动的形式、高雅的格调、独特的韵味,辅以书法、金石,颇具观赏性。至1999年底,九龙镇有3600余人次的群众已经创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万余幅作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有260余幅偻刻在木、石、竹、砖、不锈钢等材料上常年悬挂各地;已经编印《九龙楹联》22辑,累计上万册。2000年3月,九龙楹联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5、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

  俗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周围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国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

  梁平年画

  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三大年画之一。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造型独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充满强烈的乡土气息,技术上具备了动画、剪纸和漫画的效果,其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久看不厌。

  梁平竹帘

  制作工艺已逾千年历史。具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梁平竹帘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

  6、接龙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吹打乐演奏都是有着较长历史渊源的山区乡土风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点:品种多样、曲调丰富、师传乐班、流派纷呈。

  【重庆风俗文化】


推荐访问:重庆文化传统 重庆 传统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