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适应大学城生活实践与思考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校新生适应大学城生活实践与思考

2022-05-28 13:1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高校新生刚入大学,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思想上可能会产生许多困惑,如果不正确引导,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该文分析了高校新生进入大学城所面临的新变化,并从学校、环境、个人角度来探讨新生适应大学城生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生 教育 方法

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先生曾对大学有过极为精辟的论断,“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学城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随之产生,大学城的建设使各高校摆脱“小而全”的办学模式,打破校际界限,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同样,大学城所带来的信息相对闭塞、学术氛围不浓、交通不方便、周边环境复杂等诸多问题同样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据调查,我国的高校中每年都有一半左右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呈现出各种特点。高校新生应该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如何适应远离市区的大学城生活呢?这直接影响着每个新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闽江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座落于市郊的闽侯上街大学城,如何帮助新生去适应大学城生活值得我们去思考。

1 高校新生面临的新变化

1.1 生活环境的新变化

大学之前很多老师把大学描述成天堂一样,大多数中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期待非常高,但自从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生活的枯燥无味,与理想中的大学相差太远。尽管学院的生活设施(食堂、学生公寓)、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场所(游泳池、运动场、融桥文体中心)十分健全,但是交通、周边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让新生觉得大学生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舒坦。有些学生甚至发出“大学城像一座围城”这样的感叹。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在中小学时没有寄宿经历,从未洗过衣服、洗过碗,自理能力差、自理能力的缺乏让他们面对各种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一些从农村来的孩子,面对城市学生光鲜的衣着,丰富的信息量,会产生自卑感。一些同学不习惯集体生活和熄灯制度,个体间生活方式的差异会让他们不舒服。

1.2学习环境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从学习任务来看,中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升学或就业作准备,大学则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培养各部门各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学习内容看,中学教育是多科性、全面性、不定向的,大学则是一种定向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较专、较深,且与各专业学科领域发展前沿接近。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由教师“领着走”,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而大学学习强调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形式独立研究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学习目标看,在高中阶段以考上大学为唯一学习目标,而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一目标已实现,容易产生松懈心理,散失理想,学习动力不足。

1.3 管理环境的变化

管理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等方面。从教学管理看,中学基本实行学年制,学生必须读满规定的学年,修完所有的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大学大多实行学分制,学分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要求的标准,学生不受学年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学习时间推迟毕业。从管理方法看,中学时代,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采取直接管理,事无巨细,多由老师安排。大学则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从管理系统看,中学的管理都是通过班主任实施,而大学的管理则属于“全面管理”、“网络管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如思想教育管理、学籍管理、公寓管理、社团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

2 高校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一年级是四年大学生活的开始,是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是学生生活中最新鲜、内容最丰富、感受变化最大的时期,但是同时它也是每个高校新生都经历的一段艰难的心理调整、转型的适应期。所以,面对以上的这些新变化,新生应该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特别是怎样适应远离市区的大学城生活,成为高校新生的首要课题。笔者将从学校、环境、个人角度来探讨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上好大学第一课

入学教育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给予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校史、校情和校风教育: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参观校史展览馆等形式,向新生介绍我校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以及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我校的专业特色,发展优势,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

(2)专业教育:通过介绍专业情况、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信息,使他们对所学专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指导他们在大学学习中重新审视自己,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竞争。

(3)专题讲座:通过教师专题报告,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以及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信息和经验的传递。学校还可以聘请在社会各界取得一定成就的毕业生回到新生入学教育现场,请他们谈谈进入社会后的所思所感。

(4)集体和团队精神教育: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加强班级和文明宿舍建设,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增强同学们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拼搏精神,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刚入学后,新生普遍会出现心理落差,理想和现实之间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差距。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举办心理讲座、开设选修课等形式,经常与新生进行交流,使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转变与适应,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顺利开展人际交往,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

(6)法纪校纪教育:以法治国,以法治校是时代的要求。对大学新生加强法制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非常重要。通过组织新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使其认识到大学生应承担和履行的道德和法律义务,从而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并在了解纪律种类的基础上,清楚地意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同时要增强大学新生的维权意识,认识到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便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7)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大学时代对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讲是影响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关键时期,对大学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新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职业举、职业理想、特长爱好等,规划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业生涯,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并不时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做出修正,使自己朝着拟定的目标前进。

(8)网络文化教育: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们是一种财富,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弊病,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并加强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减少网上的消极颓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使电脑促进学生的学习。

2.2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优化育人环境

首先是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人员的全员育人功效,落实“人人都是育人环境,处处关系学院形象”的理念。目前,我院各系院新生一般由一位辅导员负责管理。一方面,学院应针对性地加强对分管新生辅导员的指导和培训,使辅导员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辅导员还应该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新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解决新生的实际困难。另外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作用,如设立班级学生助理辅导员,让“朋辈辅导员”为新生开启大学之门。他们通过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以自己昨天的经验与教训去启发低年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今天,同时以自己今天的成功与挫折引导低年级学生去迎接自己的明天,对于新生尽快完成适应性转变,有重要的意义。为使新生辅导员助理更好地发挥作用,上岗前还应加强学生相关管理规定和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宣传新生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适技能,分享领袖素质及生涯规划理念,携手新生共同关注自身发展与成长。

其次,要调动学校知名教授、学者的积极性,让他们与新生学习产生互动。除了要让新生积极主动地向学院的教授、学者请教外,也要让他们主动地走进新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他们开设专门的学术讲座、指导他们的大学生涯规划等等。另一方面,各系院应安排有经验的优秀的年青教师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的各项工作,如结对子帮扶教育,使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新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新生消除失落感和孤独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3 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适应能力

不断提高增强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注意自我保护,尽快融入集体,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做一位文明礼貌尊纪守法的新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基础;增强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增强是非、善恶、美丑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注重人际关系交往技巧的培养,重塑个性,改变自己的个性弱点,加强自身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总之,高校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要注重系统性,又要注重阶段性,为今后其他阶段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单枪匹马就可以解决,它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才能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正确、政治坚定、道德优良、作风扎实、学业精深、体魄强健、能力全面的复合型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凤岐.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社会环境[J]. 高教教授,2002,(2)

[2] 衡均.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5)

[3] 李秋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财经论坛,2003,(9)

[4] 潘玉腾.超越青春的迷惘[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5] 徐小诘等.转变和适应——大学生生活的启示[M]. 航空出版社, 1993


推荐访问:大学城 新生 实践 思考 高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