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2-05-23 12: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72例,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营养组,每组各86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及相应护理,营养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术后营养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给予优质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较好,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大部分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 R6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31-02

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肠胃功能的完整性影响极大,且术后患者一般需要在术后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拔除胃管,进食流质,在此禁食期间如果营养补充不及时,往往导致营养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对此类患者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非常有必要。通过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1]。本院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对部分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72例,所有患者营养中等,心肺功能良好,均已排除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高血压、凝血障碍等疾病[2]。将其分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营养组,每组各86例。常规组: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40~70岁,平均(52.05±4.54)岁;体重45.5~72.3 kg,平均(55.92±4.29) kg,胃溃疡41例,胃癌45例;文化程度:中学以下19例,中学42例,大专及以上25例。营养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41~69岁,平均(52.93±4.23)岁,体重43.2~70.5 kg,平均(56.34±4.52)kg;胃溃疡35例,胃癌51例;文化程度:中学以下16例,中学46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遵从医嘱给予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及相应护理。留置胃管操作如下:在患者术前清醒状态下,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从胃管前端首个侧孔插入胃管前端,再插入胃内,并在手术结束前,将营养管和胃管分开,分别将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胃内和十二指肠内并固定;肠外营养液为乳白色的无味液体,包括水、酪蛋白、麦芽糖糊精、大豆多糖纤维、植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术后第3天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的患者,可拔除胃管,5 d后进食流质[3],停止静脉输液,第8天拔除营养管,完全经口腔进食。

营养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6~20 h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术后16~20 h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将营养液持续重力滴入十二指肠内,首日管喂速度为30~40 ml/h,总剂量为500 ml,第2天管喂速度为60~80 ml/h,剂量控制在1000 ml内,第3天管喂速度为100~120 ml/h,总剂量为1500~2000 ml,随后每日递增,提供共7 d营养支持,每天给予总热量为83.6~125.4 kJ/kg。期间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妥善固定好喂养管,控制输入营养液的温度、浓度、速度以及总剂量,并预防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各项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比较

营养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营养组:4例发生并发症:低蛋白血症、倾倒综合征、腹胀、伤口感染各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常规组:23例发生并发症,低蛋白血症4例,倾倒综合征3例,腹胀9例,伤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95,P<0.01)。

2.3 两组总住院时间的比较

营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1±1.26) d,常规组为(15.74±1.88) d,营养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t=17.7426,P<0.01)。

3 讨论

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因为术前摄入不足,体能消耗增加、恶心呕吐等导致营养状况欠佳,加上术后禁食、胃肠减压引流出大量含有电解质而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极度缺乏[4],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的状态,常规的补液治疗无法满足机体对热量与蛋白质的需要,而单纯的肠外营养极易因肠道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转而造成肝内胆汁淤积等肝功能损害,损耗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诱发肠道菌群的易位,导致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5]。

为了保证能量的供给,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保持肠黏膜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给予患者早期的肠道营养非常有必要。早期肠道营养促进胃肠道功能与形态的恢复,通过食物刺激更好地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强肠黏膜及门静脉系统的血流,促进患者肠道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胃、胆、胰等脏器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黏膜生长,维持肠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的易位[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组患者在常规组常规治疗及相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由此可见,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正英,王海靓,梁海英.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277-278.

[2] 赵群花,孙书敏, 戴红芳.胃大部切除术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5):270-271.

[3] 唱荣艳,张青.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2):1546-1680.

[4] 赖淑蓉,陈培雪,彭利芬.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10(5):113-114.

[5] 刘丽英,毛海平.肠内营养综合治疗对小儿慢性腹泻病合并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疗效的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7(22):53-54.

[6] 宁闯修.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进展[J].健康大视野,2011,20(7):121-122.

[7] 伍彧.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35,137.

[8] 周明锴,赵治国,陈春艳,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用于脓毒血症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65-67.

(收稿日期:2013-05-29 本文编辑:许俊琴)


推荐访问:营养 切除 术后 患者 状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