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2022-03-16 10:05:1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指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空间。因为在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首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才开始尝试采用某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的结果,学生还需准备在小组中自己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还要写出书面提纲。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有的认为与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有关,有的认为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关,然后让有相同猜想的学生自由组合,每四人一组,进一步探究,我为每组准备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刚开始学生不知所措,陷入一片沉思这中,但接着是“我知道了,我发现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公式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他们理解得特别深刻。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二、实行灵活的课堂教学的调控

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主导作用,实施积极调控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很多时候同样的或近似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施教的效果相差甚远。

第一,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或维持、强化教学行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角色,以求得课堂的最佳整体效果。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

第二,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一节课的后半时间要适当地让学生的大脑松弛一下,以便得到短暂的休息,再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新的“紧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节奏要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讲授要松紧适宜,内容要难易交替,安排要详略得当。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的特点,形成一个“张”与“弛”交替的生动整体,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调控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那么,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系统状态的发展中都可能出现一些外来的干扰、环境的变化,甚至会常常发生不测情况。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作某些适当的调整或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克服干扰、影响,消除系统状态变化发展与拟定的教学计划“轨迹”的偏差,最终实现期望的教学目标。缺乏经验的教师常常不管课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都仍旧按原定方案上课,而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前也有计划,但这个计划不仅是动态的,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全部抛开。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控制,是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中复杂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准确把握。教师越是把精力集中于对例外情况的灵活控制,那么,他就越容易掌握教学控制的主动权,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

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认真探究的基础上把探究的成果在班上或小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既营造了合作交流的氛围,又把探究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了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

如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我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我则当爱提问的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让他们绞尽脑法,从而领悟其中的奥秘。经常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但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而且能打破常规,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展现自我才华,课堂成为学生未知的乐园。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推荐访问:探究 学生自主 培养 策略 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