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2022-03-03 10:22:09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阅图能力是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时期,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大班幼儿阅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阅图能力方面需要提高。

情景一:大班语言活动《上课》中,一开始,老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两名幼儿分别回答:“小动物在叫。”“小动物在唱歌。”老师有点心急,先用手点了点图片中“动物学校”和图片中的八哥鸟,然后画了一个圈,接着问:“它们到底在干什么?”有一名幼儿回答:“小动物在动物学校读‘妈妈、姑姑、哥哥、姐姐、娃娃。’”又一名幼儿答:“小动物在唱歌、跑步、拍球……”。当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老师根据内容,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老师问:“小动物有没有认真听讲,他们在干什么?”孩子对图片中角色的行为有较多的描述,如小山羊想去吃草,小鹁鸪想拍皮球,小公鸡、小喜鹊和小乌鸦在抬头看树上的小动物。但是对角色的具体形象如表情、动作的观察并不多,此过程中,教师一直提醒幼儿:“再仔细看看”,终于有的幼儿指出小鹁鸪好像在打瞌睡,小公鸡没有坐端正,小动物们的眼睛都没有看着老师。教师请幼儿把这些事情说得更有趣一点,并提醒幼儿可以猜猜小动物们心里在想什么,但幼儿的答案缺少想象力,很多都是前面回答的重复。

情景二:紫叶是大班新生,刚入园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碰碰这儿,玩玩那儿,她看到教室里的图书角投放的图书,很感兴趣,指着封面说:“爸爸,快看,这个小女孩真漂亮。”这时,可昕过去大声说:“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与家长交流,才知道,紫叶原来就读的托儿所并没有区角的创设,每天看的都是同样的几本书。

大班幼儿在课堂上与生活中的表现告诉我们:孩子不会看图。他们缺乏对图片整体的把握,缺乏对图片细节的关注,缺乏对图片中相关符号的理解,缺乏对图片隐含信息的挖掘,观察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

一、形成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了幼儿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师开展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在有些教学活动中,个别老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教学是为了走完一个活动流程,还是让幼儿获得更好的能力?是教师主导课堂,还是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一些教学活动中,看图通常是作为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因此在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时,教师常以发现主要问题为标准,一旦孩子抓住了基本信息,教师引导就戛然而止,如案例一中教师一开始希望幼儿能把握住小动物不专心上课的信息,然而一旦找到这些信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对小动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观察,造成幼儿读图比较粗浅,所谓只抓住形而没有抓住神,纵使教师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幼儿却失去了学习阅图的机会。

2.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影响了幼儿观察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的提问与回应是师幼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激发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应具有有效性。

案例一中,教师一共问了6个问题,分别是:(1)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2)它们到底在干什么?(3)小动物们有没有认真听讲,他们在干什么?(4)请你再好好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5)你能不能说得更加有趣一些?(6)猜猜小动物心里在想什么?其中(1)、(2)、(3)、(6)属于教师提问,(4)与(5)属于教师追问。

从以上提问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与追问都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的提问缺少层次性与信息性。如前三个提问,教师都在重复同一个问题“他们在干什么”,除了偶尔的肢体提示,教师在言语上的引导既不存在递进,也缺少信息传递。教师的问题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幼儿的观察与回答始终停留在原地。

其次,教师的回应缺少针对性。案例中教师的回应比较笼统,如“请你再好好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缺少信息引导,而“你能不能说得更加有趣一些?”,这样的追问容易让幼儿摸不到门道,不知道从何着手,“更有趣些”对幼儿而言更适合表演而不是表述,幼儿通常能够发现自己说得不够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说得更好,当探究找不到一个着力点时,幼儿较容易出现无助感。

3.教学环节设计影响幼儿对图片的感受能力。

阅图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肢体的。视觉上的阅图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画面直观的信息,而肢体模仿可以让幼儿在情感上获得体验,让幼儿对图中主人公的状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案例一中,教师并没有为幼儿阅图创造情境,只是单一地通过提问来让幼儿获得信息,如教师一直说“请仔细观察”“请你好好看看”,让幼儿仅仅通过观察获得信息,幼儿的表述就比较平淡,看起来像在罗列信息,情感色彩比较少。

4.教师的教学经验影响孩子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新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往往对目标的达成度看得比较重,教师常常怕孩子观察画面时天马行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犯同一个错误——太过心急,孩子观察刚刚开始,教师就开始干预,拼命引导孩子往自己预设的目标靠拢,这种干预导致孩子的观察面越来越窄,思维活动越来越受限,影响幼儿观察的深度与广度。

5.幼儿园物理环境创设影响幼儿阅图的广度和深度。

幼儿园环境是促使幼儿发展的载体。而一个良好区域的创设能使幼儿得到丰富的刺激,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区角中投放数量充足的,色彩艳丽的图片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阅图的能力。情景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图书封面的小女孩手拿火柴,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幼儿紫叶,由于原托儿所中硬件环境的不到位,造成幼儿认知的片面性,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

6.孩子的年龄特点影响孩子看图的深度和广度。

大班孩子的观察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学龄儿童、成人比,其观察水平仍缺乏细致性、独立性、持久性。他们观察时常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对他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去反复观察,对那些不感兴趣的则视而不见;他们的观察易受老师、同伴的暗示,常会复述别人说的话;他们观察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较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这些影响着孩子看图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高大班幼儿阅图能力的策略

1.明确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明确活动要达成何种目标,要带给幼儿何种活动体验,教学活动如何体现教学价值。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履行引导作用,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幼儿学会去发现、去表达、去探究。如案例一中,教师不必让幼儿的思路锁在“他们在干什么?”,在幼儿回答完后,可以允许幼儿对图片有自己的新发现,如问一问幼儿“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山羊?”或者让幼儿说一说“你猜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幼儿结合图片进行联想,让幼儿对图片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成果。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有侧重地进行备课,我们可在每次备课前确定与阅图有关的备课主题,如:“如何通过提问与追问提高幼儿阅图能力”“如何通过备环节提高幼儿的阅图能力”,在集体教研过程中,可开展以“提高幼儿阅图能力”的教研活动。对于有教学挂图的活动,我们应在教学活动前认真研读挂图,发掘图片的信息,以图片为素材,充分领会教材的价值。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

首先,我们应多一些信息式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如案例一中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这张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说说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可能会更加有效。

我们认为,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幼儿从人物、地点、时间、状态等各个当面有层次地观察图片,避免让幼儿一下子捕捉太多的信息,也避免幼儿遗漏信息,同时,我们在提问中帮幼儿提炼了观察的要点,如“表情”“眼神”,这样的问题更具有信息点,帮助幼儿有目的、有条理地阅图。其次,我们的回应要有针对性。案例二中,如果我们用“你从哪里看出来?”“你怎么知道的”等问题进行启发,并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如当幼儿说道“山羊想吃草”时,我们可帮助幼儿演绎成一段话“小山羊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却在想念着那片草地,我猜它的嘴巴里快要流口水了”。我们对幼儿的回应既可以追问也可以演绎,还可以提炼,总之,要让幼儿获得观察的线索,表述的信息与模仿的机会。

4.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图情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阅图方式,让幼儿的阅图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感官肢体共同参与的。例如,在绘本阅读活动《小绵羊生气了》中,我请幼儿说说小绵羊生气了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幼儿观察到小绵羊“眼睛瞪得大大的”“脸很红很红”,但当我请一个幼儿模仿小绵羊后,大家的描述就丰富了,如“眼睛快要冒火了”“全身发抖,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害怕呀”。幼儿通过观察、体验获得对图片的全新认识。

5.注重引导幼儿获得阅图技巧。

大班幼儿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可帮助幼儿认识图片中某些特殊的符号,如:打雷、闪电、风、雨、打呼噜、说话、想象等等。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同时,班级中开展阅图说话比赛,阅图想象比赛,阅图讲故事比赛,阅图找不同等等,让幼儿在比赛中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阅图的兴趣。


推荐访问:大班 低下 幼儿 策略 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