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位置: 首页 >优秀作文 > 文章内容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2-05-28 08:5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据了解,教育部门已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中,为使我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与弘扬的意识,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并做出以下总结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44-02

高职大学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面是极为广泛和丰富的,而大学生正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群体,因此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与灌输显得尤为关键。为保证其教育效果显著,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是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百姓的生活质量,但也使得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正是思想塑造的阶段,而外来的腐朽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处事思维和心理健康程度。为使这种现象能够及时地得以抵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更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引导学生以正面角度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高职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育合理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言论与思想理念作为当代的新生力量,应有意识地传承与创新。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和思想道德正面的人交往,不服从于戾气重的人。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懂得尊重其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些早在很多年之前就扎根于中华人民思维里的教育理念,如血液般流淌在我国人民的骨髓之中,根深蒂固。因此,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华人民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与此同时,也要成为祖国的骄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传承,也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1]。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任务。提高传承与创新意识,增加爱国情怀及国家责任感,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树立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思维与观念。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据调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恰好能够弥补思政教育中的缺失。因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中,以道德的最高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影响周围的人,继而使得这种观念得到传承。这一教育理念,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及奋斗的目标[2]。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能够获得其他人的尊重,潜移默化影响到周围人。它还能够在学生步入社会后,作为闪光点被发现从而得到企业重用,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实现自我更好发展。具备道德品质的人,更重情重义,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也不会强加或约束别人去做。他们会以事情的好坏与否去决定要不要付诸行动,而非从中谋取个人利益亦或以事情的或大或小作为行为的标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都被列入道德标准范围之中。

二、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经沧桑,在时间的积累中逐渐沉淀并得以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它不仅是为了记录下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为了让当今时代的人们在继续秉承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时刻与时俱进,适应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与我国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相契合,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思维,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里乃至流淌的血液中,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充分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传承与发展,下面就对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高职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懂得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为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普及,教学者应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意识,积极将其文化内容引进课堂教育范畴之中。而如何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中充分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是教育界应关注的主要问题。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应有效融入于思想政治的书面教材中,并将两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的目标[3]。国家也要对此教育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大力支持教育界对此课程的整改,并给予充足的教学资金将该科目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为提高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效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宣传的力度,并结合高职学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与整改教学方式,只有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终极目的。

2.加强传统文化在校园宣传的力度。校园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为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校园宣传是不二的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开发与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校应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增加学生课外对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活动,组织学生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应是学校该付诸行动的事情。学校可以适当举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征集活动,在校同学都有参与征文的权利,这一活动既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文笔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营造校园传统文化宣传氛围。在写作方面缺乏优势的同学,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其他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论比赛,班级组织的传统文化班会等等。学生可以发挥个人所长,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多渠道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加强其宣传的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应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资源,使其传统文化更高效率的传播,从而实现传承。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学校不妨邀请相关领域较有威望的专家进行校园宣讲,为学生提供与专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对专家提问的形式,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博物馆参观,学生可以通過观看历史文物更直观了解中国历史。当然,学校也可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创建相关社团或宣传部门,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充分运用网络,通过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实现多渠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只有对其有着很深入了解的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强化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力量,增加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是提高学生在该课堂中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相互结合,强化相关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多渠道宣传文化知识,从而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2]于伟峰,张秀军,齐景爱,张彬.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137-140.

[3]丁建军.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72-73.

[4]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齐景爱.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01):43-48.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 中国 传统 优秀 大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