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之“二维”界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教育投入之“二维”界说

2022-05-18 19:4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文章试从“二维”属性对教育投入进行识读。从要素上,教育投入是“物力”与“人力”的总和;从形态上,教育投入可分为“硬投入”和“软投入”;从影响因素上,教育投入是显性与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投入的“二维”属性表明它是物质性投入和精神性投入的统一体,两者并不是孤立地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只有将它们很好地融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诠释,在当今全球教育财政普遍紧缩的背景下,对解决我国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投入;物质性投入;精神性投入;硬投入;软投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1009704

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时起,教育投入就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当前对教育投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投入(投资)的性质和特点、比例与结构、分配及使用、管理与效用等诸多方面,对教育投入概念主要是基于经济学范畴进行界定的。本文试从“二维”属性出发,在反思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投入的性质与内涵进行重新解读。这有利于纠正人们在实践中对教育投入的认识上的偏差,有利于国家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找到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教育投入内涵的识读

一般认为教育投入就是教育投资,把它理解为一项物质性投入,即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1]。以往对教育投入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然而,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不可避免地兼具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它所研究的教育投入是具有特殊性的教育领域的活动,因而可从多个角度对教育投入进行解读。比如,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如何进行分配,涉及到分配者对于教育的认识,这种有限条件下的分配即教育投入本身就“附着”了分配者对教育的理解和主观意识,对为何投入、如何投入等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几组数据、几个百分比,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另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质上也是一个主体性投入的问题。可以说,教育投入是一项综合构成,它既包括各项物质性投入,也包括各教育主体的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非物质性投入。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实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识教育投入的性质,划清教育投入与诸多相关概念的边界,并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

1.教育投入与相关概念的边界划分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厘清教育经济学中几个常见且易与教育投入相混淆的概念,明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教育投资与教育投入。

教育投资系指教育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某些西方教育经济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购买教育的全部支出,通常指人力、物力的货币表现。一般地,教育投资指的是公共教育投资[2]。教育投资与教育投入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是一种货币表现,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度量或量化,而后者则有有形投入与无形投入之分。有形投入可以量化,如资金投入;无形投入则无法量化,如人的主体性投入或精神性投入等。

第二,教育财政与教育投入。

教育财政是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及地方政府为支援教育活动而利用公权调拨必要的经费及依法对其进行管理和支出的经济活动。换句话说,教育财政是以支援作为国家公益事业的教育活动为目的,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其必要的财源予以确保、分配、开支、评价等一系列经济活动[3]。教育财政与教育投入的区别主要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教育财政的主体是国家(包括各级各类政府),而教育投入的主体范围则比较广泛,有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不同主体。

第三,教育资源与教育投入。

教育资源是指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专门人才和劳动力的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的总和,它常常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有人也称之为教育投资。但如果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教育投资并不是等同的,教育资源不仅包含教育投资,还包括用于开展教育活动所消耗的时间、人的体力、脑力、精力和信息等。教育资源有些是可以用货币加以度量的,有些则不能衡量。教育资源与教育投入从不同角度描述教育领域的资源,可从发生状态上进行区分。教育投入是一种动态性的资源,强调人的主观态度注入教育活动,更倾向于过程;而教育资源则可理解为静态性的资源,它以某种实物形态表现出来,更倾向于结果。

此外,教育支出和教育经费等概念与教育投入也不尽相同。教育支出也即教育投资,在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支出是具有生产性的投资,但仍具有消费的一面[4];教育经费是教育财务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指用于各级各类教育的经常性费用[5]。可见,教育支出和教育经费虽与教育投入有一定联系,但它们均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被界定的。

2.对教育投入内涵的新认识

当前,把教育投入看作教育投资或经费投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其内涵缺乏更深的认识。对教育投入的研究重宏观,轻微观;重物力和财力,轻“人力”;重物质,轻精神。如果简单地把教育投入等同于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等概念,抹煞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边界,这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上,教育投入与诸多相关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应该打破传统对教育投入认识的界限,从“二维”属性对教育投入进行新的诠释与解读。教育投入的“二维”属性在于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解,即教育投入不仅包括狭义上的各项物质性投入,还包括广义上的非物质性投入,如各教育主体的意识、认知、精神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它是一项综合构成,是“实”与“虚”的统一体。这种诠释在当今全球教育财政普遍紧缩的背景下,对解决我国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投入“二维”属性的表征

教育投入的“二维”属性在其内涵、形态、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均有表现。

1.从要素上,教育投入是“物力”与“人力”的总和

投入到教育的物力资源是指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包括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运输工具、图书资料以及输入到教育事业中的各项费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用于教育的物力资源投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形态,这即是财力,包括一切物质资源的货币形态和支付活劳动的报酬费用等。“物力”的投入即物质性投入是输入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切最终以货币形态表现并可进行度量的各种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总和。物质性投入可以计量,通过量化反映投入的多少,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或比例来衡量额度的高低或数量的多少,从而为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前提和重要保障。

投入到教育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者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各类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等;受教育者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直接的受教育者[4]。“人力”投入实质上是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各种情感与精力投入。所谓教育中的情感,是指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情感的投入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或教育者的喜爱和爱护,以及学习者对学习或教育工作者的热爱和尊重等。教育精力则是指教育者或学习者的心神状态或精神状态。精力的投入表现为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饱满充沛、孜孜不倦、全心全意的工作或学习精神[6]。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人力”投入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性投入,它强调“人”作为主体,其意识、认知、情感与行为等诸多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活动的作用。精神性投入是无形的,无法计量。教育实践中,在物质性投入一定的条件下,精神性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因素,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教育系统外部国家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投入,还是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精神性投入,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依据。

2.从形态上,教育投入可分为“硬投入”和“软投入”

随着软科学研究的兴起,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软投入”、“广义投入”等概念,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李国璋提出的软投入理论影响较大。该理论把人们为整个社会经济增长而人为提供的一切条件统称为投入,即广义投入。一类投入具有物质形态,称为硬投入,如资本、劳动等;另一类投入不具有物质形态,称为软投入,如政策、劳动者积极性等[7]。这种软投入理论为我们重识教育投入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投入“硬”与“软”两种形态生动地赋予我们从“二维”属性解读教育投入内涵的合理性与价值性。“硬投入”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投入,如资产与设备等。物质性投入即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是一种分割,遵循着“分割原理”。在分割的过程中,物力和财力并不增值,总量一定,份数越多分量越少;投入以后,它才升值,且这种升值的速度是缓慢的[8]。以物质形态为代表的投入可称为“硬投入”。

教育投入中的“软投入”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投入,如各教育主体的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或精神性,它具有隐蔽性。精神性投入是一种分享,遵循着“分享原理”。在分享的过程中,它的总量是随着主体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其投入的效果有传递效应、增值效应和活化效应[8]。以非物质形态为代表的各项投入可称为“软投入”。

3.从影响因素上,教育投入是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物力的,也有人力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从影响教育质量的角度,可将各种因素分为两类,即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是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影响教育投入比较明显的因素,主要影响物质性投入不足的方面,如人口、经济及政治等因素。人口因素从区域分布、人口数量等方面影响教育的物质性投入;经济因素从发展水平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投资力度和规模;政治因素从体制、制度、政策以及法规等各方面影响教育投入。

隐性因素是深藏在教育内部不易被人们察觉或感知的因素,主要影响精神性投入。隐性因素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意识、情感、精神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隐性因素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它往往易被忽视。它与显性因素之间体现出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如果把显性因素当作外因,隐性因素则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内因,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注重隐性因素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和制约[9]

总之,教育投入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从“二维”属性审视教育投入的内涵,有利于丰富研究的思维与视野,从而有益于指导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三、“二维”向度的融合是教育投入的完美追求

教育发展和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教育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快慢,最终都取决于教育投入。教育投入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而是包括教育经费在内的人的主体性和精神发展的综合问题。教育投入由物质投入和经费投入层面,进入“人力”投入层面,再上升至“精神”层面,是投入观念的进步。在教育活动中,物质性投入是前提保障,精神性投入是内在依据,两者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只有将教育投入的“二维”向度很好地融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物质性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保障。

众所周知,包括物力与财力资源在内的物质性投入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校要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规模难题,需要注入资金兴建校区、校舍;学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引进高级人才、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学科实力等,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转更离不开物力与财力资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缺少了物质性投入,学校的发展只能是空谈。因此,国家或政府对教育的物质性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第二,精神性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内在依据。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这种教育财政危机虽然无法让人接受,却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代高新技术下,教育及其研究的开支极其巨大,“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业”这一事实本身就包含着社会难以克服的问题,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政府的预算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其本身巨大的经费开支。因此,在物质性资源的有限供给下,精神性投入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是教育发展的内在依据。

总之,物质性投入与精神性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者对于教育的发展缺一不可。只有摆正两者在教育发展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两者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将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才是教育投入的完美追求。

[参考文献]

[1]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04.

[2]曲恒昌, 曾晓东.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79-80.

[3]文泰烈. 韩国的地方教育财政交付制度[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9): 81.

[4]王善迈.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79.

[5]范先佐. 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7.

[6]胡弼成, 王莎. 论教育投入的结构及基本特征[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0): 4.

[7]李国璋, 王卉. 软投入制约下产出的损失分析[J]. 开发研究, 2006(3): 54.

[8]胡弼成. 学生发展: 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 教育研究, 2005(5): 15-17.

[9]胡弼成, 陈慧青. 教育投入: 一项系统工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6): 2.

Two-dimension Definition of Educational Input

CHEN Huiqing

(School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41120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educational input from the two-dimension attributes. Educational input is composed by materi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ard input and soft input in the shape; and it is the result both of conspicuous factors and recessive ones. The two-dimension attributes of educational input indicate that it is the unity of material input and spiritual input, and the roles of both are not separate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nly when they get well together could they re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many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 our 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global education financial retrenchment.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put; material input; spiritual input; hard input; soft input

(责任编辑李震声)


推荐访问:投入 界说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