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5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5篇

2023-05-01 13:2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地形测绘项目作业指导书

  杨晓飞

  一、说明

  本指导书仅适用于与土地整理相配套的地形测量项目,适用于RTK(1+1)作业模式下的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二、搜集资料

  在搜集资料前,先明确作业范围,了解项目区的环境概况。搜集资料的主要渠道包括自有资料、甲方提供或向有关部门购买,主要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籍图等纸质的或电子的资料;项目区的控制点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要首先考虑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成果,如果项目区没有相关系统的控制成果资料,在委托方没有强制要求下可考虑搜集地方系统的控制点成果资料进行使用,控制点资料要带有点之记,控制点数量应根据控制范围来定,要能控制住整个项目区并且要均匀分布于项目区,最少不能少于三个,等级不能低于GPS控制点E级;投影参数资料,包括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等。

  三、作业实施

  根据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我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开阔的平原地区,所以作业方法主要以RTK(1+1)作业模式为主。RTK测量的坐标是基于WGS-84地心坐标系统的,其全部观测值及解算结果均属于WGS-84系统。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也有仍采用以前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各种区域性坐标系统,因此必须将RTK测量所得到的WGS-84坐标系成果转换为国家或地方坐标系成果,要实现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求解地方坐标或国家坐标与WGS-84坐标间的转换参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后处理的方法来处理,一般情况采用前者。

  1.求解转换参数

  在求转换参数前先对搜集到的高等级控制点进行可靠性检验,检验合格后可作为求解转换参数的起算点。转换参数主要分为七参数和四参数,七参数的求解方法一般是靠做控制测量即静态测量,七参数控制的范围大,精度高,但七个转换参数都有参考限值,X、Y、Z轴旋转一般都必须是秒级的(工程之星中限值为小于10秒);X、Y、Z轴平移一般小于1000。若求出的七参数不在这个限值以内,一般是不能使用的,这一限制还是比较苛刻的。目前我们主要使用四参数,针对我们公司目前使用的南方RTK,其使用的软件工程之星中提供了两种求解四参数的方法:一是利用控制点坐标库,即在未校正的情况下先采集所有已知控制点的WGS84坐标,再打开控制点坐标库把相同点在两套坐标系统内的坐标依次输入,软件就会自动计算出四参数并给出点位精度;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校正向导的多点校正,多点校正是1/5通过对每个向导点进行校正,两个点以上即可求出四参数,并自动启用。一般直接使用多点校正即可,但必须先建项目文件,后面作业时可以直接套用。四参数只是保证了平面的转换,而高程转换可以通过四参数+校正参数(只需要两个已知控制点)或者四参数+高程拟合(需要三个以上控制点,选用的控制点个数和拟合模型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来实现,如果项目区范围小采用前者,如果项目区范围比较大应该采用后者。

  2.外业作业

  a、基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求解转换参数时基站尽量架设在项目区中心区域,碎部测量作业时尽量架设在当天作业区域的中心附近。选择基站位置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要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RTK作业期间,基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进行点校正;基站各接口连接必须正确,注意蓄电池的正负极(红正黑负),不能接反。电台发射频率应与流动站相一致;基站主机开机后,需等到差分信号正常发射方可离开参考站,S82表现为DL指示灯每5秒钟快闪2次。使用外置电台时,TX不亮,DATA灯每秒闪1次,具体可查看仪器说明书。

  b、进入流动站工程之星界面,将手薄联通移动站主机,确认一切工作正常,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输入坐标系、输入投影参数);

  c、分别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上按"A"测量(输入点名、移动站天线高);

  d、计算四参数[设置->求转换参数/控制点坐标库](增加已知点坐标与测量出的原始坐标),系统自动计算出转换参数添加到系统四参数中,高程也会自动进行改正;

  e、检核数据,在其中一个已知上对中整平按A测量保存。双击B查看测量数据,调出刚刚测量的点与已知坐标进行比对,一般情况下,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

  f、可在项目区比较好的地方可以提前均匀分布的设置固定点(图根点),用于我们以后作业的校正用。

  g、进行碎部点的采集作业,作业之前流动站应注意:仪器内存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并备足电源;要确保手簿与主机蓝牙已配置好端口;基站如果搬迁或重启,必须进行点校正后才可继续作业;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在信号受影响的点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达到固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当仪器长期出现单点解、浮动解或假固定解时,可以将仪器进行重启重新连接。

  h、每天作业前必须按日期建立文件夹,数据采集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习惯选择编码或简写点号注释的方法进行作业,切记,作业时不画草图,所以选用哪种数据采集的方法一定要利于内业的绘图处理。作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有条理的作业,应避免只有效率没有质量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当天的外业,当天应该把内业处理好,以防时间太长忘记现场的地物和地貌,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在第二天作业时现场进行明确。

  i、因为每天上午和下午基站都要进行搬迁,所以在上午和下午作业结束时要分别在作业结束的区域设置固定点(图根点),做为基站搬迁或重新设置后继续作业校正之用。

  j、每天基站搬迁或重新设置后要进行继续作业时可按下面方法进行:先新建工程(输入坐标名,选择套用,选择前日的工作文件*.ini,新的作业将套用前日的参数),然后进行单点校正[工具->校正向导](将流动站放置在一个已知点或是我们设置的固定点(图根点)上汽泡对中,在固定解状态下,输入当前点的坐标进行校正操作即可),校正好后到第二个已知点上按A测量,再双击

  B查看测量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对检核2/5,继续作业前还必须采集适量的重合点进行比对检核。

  k、每天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按小组和日期建立文件夹导出数据,数据拷送给负责人,统一管理,同时要按时给仪器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时,要切记正负极不能接反(红正黑负)。

  l、外业作业时,各相关负责人要严格的进行过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要确保工作有效的向前推进。

  m、外业作业除了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作业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一下方面:

  ①必须测出项目区的四至关系以及各种地物地类。

  ②项目区内的所有水源(塘、堰)沟、渠必须测出,宽度大于1m用双线表示,小于1m单线表示,并标注沟渠水流方向和面宽及特殊材质,单线沟渠过密集时,适当取舍表示,间距一般在图上1cm左右,河流也需要标注高程。

  ③项目区所有的泵站、抽水机站等必须测绘。

  ④项目区里大小的桥梁、涵洞必须测绘。

  ⑤项目区内的高、低压线走向必须标注清楚。

  ⑥项目区内的干支道、生产路必须测出。生产路的路面宽及材质要标出。道路等级一般以路面铺装和宽度确定。路面铺装良好的4—6m的按公路表示;3~4m的按大车路表示。

  ⑦田埂在宽度大于2m时以双线表示,小于1m的以单线表示,田埂取舍以图上间隔一般在1cm左右为宜。

  ⑧区内高程点密度应满足土地平整计算土方要求(按照测图规范图上的2cm-3cm一个高程点即可)

  ⑨陡坎高度0.5m以上表示,0.5m以下不表示。

  ⑩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可以不表示,季节性的打谷场可以不表示。

  ⑾厂区、村庄可以圈测,但必须将范围和名称标记清楚和完整,和项目区相关联的沟、渠、路、桥、水系等要测绘完整。

  3.内业作业

  内业处理统一采用“南方CASS7.1”软件,以组为单位进行。一般情况,当天的外业,当天应该把内业处理好,各作业人员要规范作业,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盲目作业而增加工作量。各组必须对自己的数据和图件进行规范的处理和保管,并要进行自检和互检,合格后汇总给负责人进行统一的接边和整饰。所有内业作业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终检和验收了。

  内业作业除了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还要注意以下要求:

  a、进行绘图作业时,要严格按照CASS中的图层进行设置,包括颜色、线型、注记大小等,如果有需要新建图层的,以中文进行命名;所有的注记要按照所注记的目标随层注记,并且要标注清楚。

  b、图中的各种线状符号不能出现自相交、它相交、弧线段以及折返的现象,连续的线状符号要连接为一个整体,不能分解为多条线段表示;各种面状地物符号都要封闭。

  c、厂区、村庄按照小比例尺房屋的表示方法进行阴影填充。

  d、河流、沟渠等水系连线要完整,中间不能断开,而且要标注流向,河流有名称的要标注名称;坑塘如果有养殖物的,按养殖物标注,如“鱼”、“蟹”、“藕”等,如没有可标注3/5“塘”;河流、坑塘的土质陡岸按照水系中的“土质无滩陡岸”来表示,可以不用绘制水涯线。

  e、坑塘、陡坎、斜坡不能出现直角,应适当圆滑。

  f、图中的“ZDH”图层在最终质量检查前不能删除。

  g、面域内不同的地类、材质等要素要用地类界或其他关联的线性符号区分。

  h、公路要按相应等级进行绘制,并且要注记名称和材质;大车路和乡村道路要注记材质,按照北侧和西侧为虚线的要求进行绘制。

  i、各种地类符号的填充要按照相应比例尺的图上20mm距离进行填充。

  j、电力线杆或通讯线杆上同方向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在图内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电线入地口应用入地符号表示,地下部分不表示。

  k、图面上高程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可参考现场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内插处理(要有根据的内插,不能随意处理),应满足图上1.5-2.0cm的间隔要求。

  l、各种林地要明确其苗木种类,以其名称进行注记,如果不能明确的可用“苗”来注记。

  m、项目区基本等高距:平原为1米,丘陵和山地为2米,陡坎地区可不绘等高线,但在等高线间断的两端等高线的走向要明确。

  n、有方向和宽度信息的图式符号,一定要明确其方向和宽度,不能随意绘制。

  o、当多种线性符号重叠时,可根据主次进行取舍,要保证图面整洁。

  p、各种图式符号必须属性完整、可查询。

  q、在内业处理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保存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r、图件绘制好后,要及时进行图形清理,删除多余信息。

  四、外业作业注意事项

  1、与人沟通、交流时应使用文明用语,注意构建和谐的测绘氛围。

  2、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应团结互助,遇到问题应相互沟通协商,不能互相推诿。

  3、在道路附近作业时应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穿越道路或停留在道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4、在电塔、变压器、高压杆等电力设施附近作业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作业时可以采用偏心、交会或延长的手段进行测量。

  5、在河流、坑塘、沟渠、陡坎等复杂区域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需要通过时,如果没有道路,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否则必须绕行。

  6、遇到围墙、栅栏,需要进入测量时,不能随意翻越,应通过入口在主人的同意下进入作业。

  7、外业作业时应做好自身安全的防护工作,防止被狗、蛇咬伤等事件发生,如不慎发生,应及时与负责人联系,及时进行就医。

  8、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冷静沉着应对,并及时与负责人、甲方或派出所联系,不能使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处理,要严防事态扩大。

  9、各小组要做好仪器安全的防护工作,每天作业前和作业后要对仪器进行检查,要确保仪器的安全性和整洁性,组长是第一责任人。

  10、外业作业时,严禁坐在仪器箱上休息,否则谁损坏谁赔偿。

  11、每天作业结束后,由组长或指定成员及时对仪器进行充电,在对基站的蓄电池充电和外业作业电源连接时要特别特别注意正负极,严禁接反。

  12、当遇到下雨时,要做好仪器的防护避雨工作,严防电台和蓄电池被淋湿,如果其他仪器被淋湿,要及时进行擦拭和晾晒处理,完全晾晒干以后才可以装箱。4/513、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及时按编号对仪器进行清点和维护保养。

  14、驾驶员要每天作业前后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要及时加水、加油和充气,要注意安全行驶,严禁超载、超速,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则。项目结束后要及时对车辆进行清洗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的整洁性和安全性。

  注:合同范本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法律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范本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律师起草或审核后使用,谢谢您的关注!

  5/5

篇二: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地形图测量方案

  为了保证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按时完成,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根据用户提供的有关资料,经过实地踏勘和已有测绘资料的详尽分析,编写该区1:2000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1.

  任务名称:

  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矿区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

  2.

  测区范围:

  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区。

  3.

  地理位置:东经106°12′05″~106°12′49″

  北纬26°37′28″~26°38′17″

  4.

  测绘内容: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任务总量:测图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荣祥工作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约27km处,行政区划属清镇市流长乡管辖,北起冷水大田,南至老黑山高程为1635.1米的半山腰,总长1.61km。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清镇市流长乡荣祥铝铁矿山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123456X坐

  294789294766294777294764294747294743Y坐

  标

  拐点编X坐

  Y坐

  标

  356207917294702356201963562062982946683562018635620464929465935619601356203111029474935619573356203291129480435620246356202951229481035620513工作区属峰丛地貌,山脊走向北东,海拔高程1282~1588m,相对高差306m。在矿区东部至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分布区,沟谷深切,发育悬崖峭壁,高差在20~60m之间;矿区中部地形切割小,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一般在15~40°之间。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部高差一般为100m左右。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192.5mm,年最大降雨量1601.8mm,最大日降雨量为221.2mm(1963年7月11日)。年最高日气温为34.5℃(1961年7月2日),最低日气温-8.6℃(1977年2月10日),相对湿度83%。每年4~9月为雨季,6~7月雨量较集中,多雷暴雨,偶有冰雹。12月至次年2月有间断性凌冻。村落分布零散,区内交通以汽车运载为主,至清镇市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本测区测绘困难类别程度属于较难。

  三、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2009);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8)《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四、技术方案

  (一)

  仪器、设备

  硬件

  本次测绘任务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有:3台KOLIDA双频GPS接收机;;Lenovo笔记本电脑2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车辆2部。

  软件

  KOLIDAGPS数据处理软件包,成图软件为南方CASS7.以及配套的文字处理软件。

  (二)

  作业流程

  资料收集分析、编写技术设计书

  GPS静态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检查合格

  否

  是

  外业数据采集

  内业数据编辑整

  检查(自查、互

  否

  检查合格

  是

  提交成果资料

  (三)

  基础控制测量

  按照要求,在已有的2个GPS一级点G06和G15的基础上加密测量控制点,在测区范围内增设2个二级控制点GM01和GM02,保证GPS控制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根据测区情况布设若干个图根点,满足外业采集的需要。

  1选点和埋石

  1.1各等级GPS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地基稳固、能够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如主要道路、广场、桥梁等,本测区房顶上原则上不选。

  1.2各等级GPS控制点的周围应便于架设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不小于200米的距离,与高压输电线(1万伏以上)的距离不小于50米。

  1.3位于软土地基的点可埋设预制标石,标石预制规格必须符合GPS《规范》要求。测量标志统一采用专门在厂家定做带十字的测量标志。位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的GPSE级点可以现浇路面标志,标志采用专门在厂家定做的带十字的测量标志。

  1.4各等级GPS点要求实地绘点之记,点之记中需注明3个明显地物点的间距,注记至0.1米。点之记在控制测量结束时应整理好。

  2GPS外业观测

  2.1GPS外业观测使用满足要求的双频GPS接收机3台,采用静态定位方式进行GPS外业观测,测前进行仪器鉴定。出测前必须装好电池,开机试验,保证作业用电需要。

  2.2在测站上GPS天线可利用基座与脚架直接对中整平,对中误差应≤3mm。

  2.3观测过程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2.4接收机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确需使用,在安全作业的前提下要尽量远离天线。

  2.5应仔细准确地量取天线高,要求每时段测前测后各量一次,较差不得超过3mm,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天线高记录数据不得涂改。在每个测站上,均要求使用统一的《GPS野外观测记录表》进行准确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观测日期、天气状况、观测员、时间、天线高、接收机编号等,字迹要求端正清楚;

  2.6及时输出当天的GPS接收数据,并且按照年月日进行编号备份。

  (四)

  地形图测绘

  1.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1.1图根点精度要求

  一级图根点位中误差:±5cm二级图根点位中误差:±5cm(均为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

  1.2地物点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按两类进行划分:

  1.2.1一类是主要地物点,指道路、管道、电网设施等明显建筑物拐点。

  1.2.2二类是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拐点以及其它地物点。

  1.3地形图高程精度

  1.3.1建筑区和地面硬化区,其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1m,一般地区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1.3.2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规定:

  表4高程精度要求

  项目

  地形类别

  平地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丘陵地、山地

  ≤1/21.3.3同一幅图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2.图根控制测量

  依据测区范围实际作业情况,按照RTK操作的测量技术标准及国家的行业规范施测,求得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利用单基站GPS-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流动站与基准站二者之间的数据链,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直接得到图根控制点的坐标。

  2.1GPS-RTK图根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

  表5GPS-RTK图根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与基准起算相邻点点位边长观测观测

  站的距点等间的距中误相对次数

  方式

  离(km)级

  离(m)差(cm)GPS图根点

  ≤6E级点以上

  ≥100≤5cm中误差

  ≤1/40003单基准站

  GPS碎部点

  ≤15E级点以上

  1单基准站

  注:1.当采用单基准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检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5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7cm。

  2.2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6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精度要求

  与基准站的距离观(km)图根点

  两次高程互差≤5cm/≤6测观测方次数

  式

  3单基准站

  单基准站

  碎部点

  ≤101注:当采用单基准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检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高程互差≤4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高程互差≤5cm。

  2.3计算转换参数:

  利用用户提供的GPS点的两套坐标(WGS-84坐标与吉木萨尔县地方坐标)直接求解所在测区的转换参数,采用的参考点应在三个点以上,所选参考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注意已知点坐标检查;也可以自己架设基站,实测所选用参数转换点的WGS84坐标关联求解,采集坐标时,不得外推。测定高程时,参考点应适当增加。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四参数(二维)或七参数(三维)的数学模型。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7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

  平

  面

  参考点要等

  级

  求

  等级

  E级点以上

  一级点以上

  转换残差

  级

  等

  要求

  等级

  五等以上

  转换高

  程

  参考点残差

  ≤5cm图根点

  ≤2cm图根点

  碎部点

  ≤2cm碎部点

  五等以≤上

  15cm2.4测量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3cm。

  2.5测量控制手簿设置碎部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3cm,高程收敛精度应≤5cm。

  2.6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

  2.用GPS-RTK方法施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应采用适当手段以相应的等级检测坐标、边长和高程,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且检测点不少于总点数的10%,检测技术要求见表8:

  表8GPS-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

  边长检核

  等级

  角度检核

  导线联测检核

  测距中边长较差测角中角度较角度闭边长相误差(mm)的相对中误差

  1/4000误差(″)12差限差(″)30合差(″)对闭合差

  一级

  图根

  1540√n1/4000201/3000206060√n1/25002.GPS-RTK接收机的选择应符合表9规定:

  表9GPS-RTK接收机的选择

  项目

  接收机类型

  双频

  标称精度(动态)

  ≤10mm+2×10-6×d(平面)

  等级

  图根点、碎部点

  ≤20mm+2×10-6×d(高程)

  2.GPS-RTK接收设备检验和维护按CJJ/T73—2010和JJF1118—2004的相关要求执行。

  2.10基准站的点位技术要求

  GPS-RTK基准站的选择应符合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GPS-RTK基准站宜选择在等级控制点上,也可以选择在测区中心区域的临时固定点上;

  ②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③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④选择需用作转换参数参考点的建筑物上的控制点,宜选择埋设在地基不易沉降的稳定建筑物上。

  2.11流动站的观测技术要求

  ①GPS-RTK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

  ②GPS-RTK流动站进行图根控制点坐标观测时可采用强制对中杆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15个。

  ③GPS-RTK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

  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④GPS-RTK流动站有效观测卫星数≥5个,PDOP值≤6。

  2.12GPS-RTK测量操作要求

  ①测量控制手簿中设置参考点WGS-84坐标(已知或外业现场采集)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

  ②基准站可架设在转换参考点上,也可架设在测区中心符合观测要求的任意点上(WGS-84坐标外业现场采集)。

  ③基准站和流动站安装流程具体可参照不同的GPS-RTK接收机商家所提供的说明书或操作手册。

  ④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符合限差要求后可进行未知点测量。

  ⑤对控制点需初始化观测3次,符合限差要求后换点观测,否则重测。

  ⑥

  对碎部点初始化观测1次,每点观测历元数≥15个,取其平均。

  2.13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

  2.13.1GPS-RTK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内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

  ①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②基准站点名(号)、流动站点名(号);

  ③基准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

  ④基准站发送给流动站的基准站WGS-84坐标、WGS-84坐标的增量;(碎部点除外);

  ⑤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⑥流动站的WGS-84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

  ⑦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位图。

  2.13.2GPS-RTK外业观测记录注意事项:

  ①天线高测前丈量二次取中数(架三角架),测后复核,对中杆可固定高度,高度取位至0.001m。

  ②应按要求控制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接收卫星数、PDOP值。

  3.数字测图

  3.1图幅分幅:50cm×50cm(按国家标准分幅)

  3.2地形图成图精度

  ①平面位置中误差

  ⑴.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

  ⑵.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

  ⑶.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②高程中误差

  ⑴.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10的基本等高距。

  ⑵.平坦地区和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m,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超过1/3等高距,丘陵地不得超过1/2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超过2/3等高距。

  ⑶.平地、丘陵地基本等高距为1米,山地、高山地基本等高距为2米。

  4.地形要素表示方法

  4.1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的测量控制点要求标示在地形图上。依据测区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按成果文件展点,无平面位置的各等级水准点按碎部点要求测绘平面坐标并且展在图上。

  4.2居民地和垣栅

  房屋是主要地物要素,要求实测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以反映出其建筑特征,并注记层数。

  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的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4.2.1居民地结构注记

  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物,因层次不同,其结构性质以主体建筑物为准,如主体为“砼”,其他为“砼”,主体为“混”,其他为“混”。层次分别按实际层数注记。

  4.2.1.1以砖墙承重为主结构的房屋,结构注记“砖”。

  4.2.1.2旧式楼房或以木柱为承重结构的平房,结构注记“土”。

  简

  4.2.1.3以木、竹、土坯或砖(无柱脚)堆切的房屋为简易房屋,用符号

  表示,不注建筑材料。简易房屋的凸出、凹进部分在图上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直接连接表示外轮廓投影。

  4.2.1.4所有一层的房屋只注结构不注层数。

  4.2.1.5正在建筑中的房屋用建

  表示。破坏房屋表示方法按“图式”表示。

  4.2.1.6棚房只表示固定的,临时性的建筑工棚房、临时性的售货房(棚)一律不表示。

  4.2.2垣栅结构注记

  4.2.2.1复合围墙或花墙,其下部实墙高度在1.2m以上的以围墙表示,小于1.2m上部有栏杆的则以栏杆符号表示。

  4.2.2.2围墙与房屋间距离小于0.3m时两边线可重合表示。1:2000地形图上围墙宽度大于1m时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大于1m时用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

  4.2.2.3高于1m(含1m)的栏杆和栅栏要表示,十字路口、人行道旁限制横穿马路的铁栅栏也用栏杆栅栏符号表示,当栏杆、栅栏与人行道线重合时,只表示栏杆和栅栏,马路中间分快、慢车道的栏杆不表示。

  4.2.2.4篱笆、铁丝网、活树篱笆只表示永久性的、固定的、正规的,简易临时的不表示。

  4.2.2.5孤立围墙实地长度不足15m、高度不足1m的不表示;栏杆、栅栏、篱笆、铁丝网、活树篱笆实地长度不足30m的不表示。

  4.2.2.6古时遗留下的长城,按城基轮廓实测。

  4.3工矿设施及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图式”规定的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

  4.3.1厂区内架空桥按悬空建筑表示,中间有支柱的要表示柱位。

  4.3.2小型变电所(站)按“图式”

  符号表示,较大的变电站按实际范围测绘并加绘相应的符号及名称注记。

  4.3.3加油站、加气站,按“图式”

  符号表示。有名称的要注记其名称。

  4.3.4主要桥梁、广场、道路、街道上突出的新型的装饰性路灯应表示,一般的不表示;运动场、车站、码头、纪念馆的固定照射灯应表示。

  4.3.5固定的公共垃圾台实测范围,中间加注独立符号,用“图式”符号表示。没有明显界限的垃圾填埋场,施测出地界范围,中间加注“垃圾场”。

  4.3.6群坟用地类界划出其范围,中间散列配置符号,用“图

  式”符号表示。独立大坟用“图式”符号表示。墓地如有名称,则标注其名称。

  4.3.7固定的有基座的高大旗杆应表示,一般无基座的矮小的不表示。

  4.3.8设置在道路边,有方位意义的路标用“图式”符号表示。

  4.3.9单位大门电动移动门罩,外廓实测,在移门出口侧加一横线,横线长度为移门罩长度的一半。如图:

  4.4交通及附属设施

  4.4.1本测区所有的道路如等级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小路、内部道路均需按真宽依比例尺表示。

  4.4.2各等级公路的中心和交叉处、公路桥面应测注高程。图上间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及其行政等级代码及编号,有名称的要加注名称。

  4.4.3建筑中的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以“图式”符号表示。

  4.4.4路面宽度4m以上,路面铺以沙、碎石、矿渣的简易公路,成图时按照等外公路表示,沙、碎石、矿渣等铺面性质应注记,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

  4.4.5村镇之间路面宽度4m以上,有铺装路面(水泥、沥青等),成图按照等外公路表示。适当加注铺装材料和公路技

  术等级代码。

  4.4.6路面宽度在2~4m的为大路,成图时以“图式”符号表示;路面宽度在1-2m的为乡村路,成图时以“图式”符号表示;

  路面宽度小于1m者均为小路,用图式小路符号表示。

  4.4.7通往公园、机关、厂矿内部及农家乐有铺装材料的道路,成图时以“图式”符号表示;如果内部全铺设水泥随处可通行,则在道路通到水泥场地处注“水泥”,内部道路中断。

  4.4.8农宅区住户通到主要道路上且宽度在

  2m左右铺设水泥的路面也按内部道路表示。

  4.4.9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公路进入城区时以街道线表示。

  4.4.10路堑、路堤按“图式”表示。隧道、桥涵要表示。

  4.4.11公路上的正规路标、里程碑要表示。

  4.4.12在道路稠密地区,次要和临时性的小路可适当取舍。

  4.5管线及附属设施

  4.5.1电力线6.6KV(含6.6KV)以上的以输电线(高压线)表示,杆、塔逐个表示。6.6KV以下的以配电线(低压线)表示

  。工厂、单位村庄内部的低压线路,都要实测杆位表示,线路可不连线,依其符号绘出走向。一根电杆上附有多种性质的电线,按先高压后低压,先低压后通讯的原则处理。

  4.5.2通信线表示主要的永久性的,逐杆测绘,临时性的不测。

  广播线不表示。通信线入户处不绘符号,工厂、单位内的通讯线择要表示。地下电缆标按实地位置表示,电缆标符号垂直于电力线表示。

  4.5.3电话接线箱用下列符号表示:

  两小圆代表电杆,按真实位置测绘

  4.5.4工厂内部的管线多根在一起的,图上无法逐根表示时,只绘中间一根并注记性质和根数。如:──

  热12根

  ───,内部的地下管线不表示,架空管线的支柱及其拐点和端点要实测,当支柱密集时,直线部分可取舍。

  4.5.5主要道路上的各种检修井应表示,主要街道上的污水篦子择要表示。小区内的各种检修井择要表示。

  4.5.6消火栓只表示室外的、地面上的。

  4.5.7公用水龙头,用地类界划出范围,内绘“图式”符号,单位内部及居民院落内的不表示。

  4.6水系及附属设施

  4.6.1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以测量时为准,池塘、水渠等以坎边线为准。

  4.6.2陡坎、护岸应区分加固与未加固的,双层的则应表示双层陡坎。渠或其他支、干渠内侧护坡不表示,水涯线以岸线表示。

  4.6.3水系应调注名称。湖泊、池塘无名称的加注“塘”字,主要用来养鱼、蟹、虾、鳖等池塘应加注(鱼)、(蟹)、(虾)、(鳖)等字。

  4.6.4沟渠宽度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表示,图上小于

  1mm(含1mm)的沟渠按单线水渠表示,田地内短小的不表示。堤上沟渠当堤高于地面0.5m以上的按有堤岸的沟渠符号表示。水沟比深大于0.5m时,沟内侧加绘坎线符号。

  4.6.5河流、沟渠应绘流向,流向表示原则是从地势高向低、小沟流入大沟、沟入河、河入江的原则统一流向。图内双线渠宽度大于1.5mm时,流向符号绘在渠内;渠宽度小于1.5mm时,流向符号也可绘在渠外。

  4.6.6各种桥梁均应表示,桥长应从桥台算起。设有人行道的,人行道图上大于1mm用实线绘出。桥梁有名称的应调注名称和性质,无名时只注记性质。

  4.6.7农田区域的排灌系统应表示完整。

  4.7境界

  测区内行政区划界线要表示。

  4.8地貌和土质

  4.8.1高程注记点

  ①地形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应均匀分布,图上每平方分米均匀分布8~12个。

  ②1:2000地形图,应精确至0.1m,如:1355.3,字头朝北。

  ③各级控制点、图根点高程应全位注记,精度至毫米。

  ④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地貌特征点和地物基础概括点上测注高程注记点。如公路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单位门口、建筑物墙角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堤坎的顶部、坡脚、水井台、土堆、坑穴、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坎上、坎下、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等。

  4.8.2道路两边的路堤、路堑、斜坡按实际位置测绘,采石场、乱掘地按陡坎或陡崖测绘。采石场、乱掘地、平整地块、城市建筑区等不便于勾绘等高线的区域,可不绘等高线,但应适当测注高程点。

  4.8.3直径大于5米,高度大于2米的草丘应用等高线表示。当草丘较密时,应用地类界圈出范围并配置草丘符号。

  4.8.4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用陡坎表示,70°以下用斜坡表示。一般比高在0.5米以上,图上长度在10mm以上均应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4.8.5地形破碎的矿区,只测绘主要坎线及固定地物,绘料场范围线,测基础地形高程,在料场范围内不绘等高线。

  采石坑测绘主要坎线,坑内实测适当数量的高程点。

  4.8.6比高大于1米的陡坎或梯田坎均应测绘,注记坎上、坎下高程,适当标注比高。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也可用等高线表示,当梯田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4.8.7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4.8.8图上的等高线表示地貌时,应保证精度,线划均匀、光滑自然,和其他符号协调反映地形起伏。

  4.9植被

  4.9.1植被种类主要有旱地、菜地、果园、有林地,草地等,成图按“图式”的相应符号表示。成面状的地类边界应注意封闭。

  4.9.2大面积植被符号成图时按“图式”规定间距扩大一倍,但仍按“品字形”表示,小面积视图面布局,一般绘在范围中央。

  4.9.3田埂宽度小于图上1mm的用单线表示田埂中心位置,图上大于1mm的以双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4.9.4菜地表示常年固定的,零星小块的可以综合到其它植被中表示。居民房前屋后种植的小面积菜地,按实际情况表示。

  4.9.5道路、街道、内河、沟渠旁的行树要表示。农村房前屋后的散树一般不表示。

  4.9.6道路两旁人行道上零星绿化地(包括花坛或绿化地)长宽均小于2米的不表示。

  4.9.7有良好方位意义的单棵树木或很有名气的风景树用独立树符号表示。

  4.9.8图上宽小于

  1mm的狭长绿化地可不绘边线和地类界,用“图式”狭长灌木符号表示。端点位置要正确。

  4.10注记

  4.10.1图名的选取原则

  图名取该图幅内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名称或工矿企事业单位名称作为图名,无法选取时,也可以用邻幅图名加(东)、(南)、(西)、(北)作本幅图名。实在无法选时,可不取图名,只取图号。

  4.10.2居民地应调注自然地理名称,上规模的城镇住宅小区名称应注记。各级政府、行政村名称注在其所在地。道路名称要注记。

  4.10.3机关、单位、工厂、学校的名称要以挂牌为准,视图面尽量标注全称。

  4.10.4桥梁、河流、公园、码头、隧道等,有专用名称的均要调注出来。

  4.10.5各种地理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等按照一定的要求注记,注记规格见表10:

  表1注记要求

  图名

  图号

  版权单位名

  行政村名

  自然村名

  政府机关

  工矿企业、学校等说明注记

  路名、街道名称

  中等线体6.0(28K)

  长等线体5.0(28K)

  细等线体4.0(18K)

  正等线体3.0(20K)

  仿宋体3.0(16K)

  宋体3.5(18K)

  宋体3.0(15K)

  正等线体3.0(18K)

  水系名

  山名

  桥名

  性质说明注记

  控制点点号及高程

  高程值数字注记

  5.数字地形图分层分色标准

  左斜宋体3.5(18K)

  正等线体4.0(18K)

  细等线体2.5(15K)

  细等线体2.5(13K)

  正等线体2.2(13K)

  正等线体2.0(11K)

  按照南方CASS7.0软件的默认层色执行。

  6.软件应用

  6.1采用南方CASS7.0成图,便于以后地形图数据入库,按照用户提供的要求及软件作业流程实现*.Dwg格式的图形文件。

  6.2*.dwg文件:文件以1:2000地形图为单位,文件名按照地形图图号(如:77.5-60.0dwg)命名存储,数据层色符合软件默认层色标准。

  6.3使用

  CASS7.0软件成图时遵照以下要求:

  6.3.1编绘各类地物地貌要严格按照要求,不得出现无属性地物,也不得随意改变地物属性。各类注记要严格按照注记要求字大注记。

  6.3.2按要求需要闭合的地物地貌要素,必须封闭闭合。内业图形编辑时,如与其他地物共点或有几何关系时(如垂直或点在线上等),必须使用矢量捕捉精确“到点到线”。

  6.3.3在图形编辑中,应仔细检查跟踪线是否跟踪正确,防止出现重绘、多绘。

  7.检查

  本次基础控制及图件成果的过程检查分三级进行。一级为作业员自检自查;二级为作业队兼职检查员检查,队兼职检查外业检查不少于图幅数的30%,内业检查为100%;三级检查为院抽样检查,外业不少于10%,内业不少于30%。

  对测绘完成的地形图作业员本人必须实地100%自查,100%小组互查。并经院部检查员、技术负责人抽查。

  进行图幅接边,接边差超限的要实地检查,改正错误。

  测绘严格执行《图式》、《规范》、《技术设计》等作业依据。

  地形图编绘必须严格符合设计书的规定,地物属性不能错误,地物代码,注记大小,符号大小,分层设色必须严格执行软件默认规定。

  (五)

  内业处理

  对外业的*.DWG格式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图廓。经院质检科验收合格的图件数据,在喷墨绘图仪上绘制着墨白纸图,最后刻成光盘。

  五、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

  成立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查员为核心的质量检查小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投入人员以具初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主。

  2.

  投入生产前,所有设备均进行检测。

  3.

  作业小组的组长对本组的作业质量负责。野外工作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设计书、规范和有关规定,使每个技术人员都明确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4.

  作业小组必须按《图式》、《规范》、《技术设计书》等技术标准作业。作业员对作业成果必须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错漏及时改正。所有作业成果必须进行经小组两人以上的互查。作业小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改正。

  5.

  技术负责人或检查员对小组进行过程检查,并对小组提交的作业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对没有自查互查的作业成果不予检查验收。

  6.

  项目负责人应经常召开质量分析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听取小组对质量问题的意见,并及时采纳正确的建议,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了鼓励作业小组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应对质量好的作业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质量差的作业小组给予必要的经济惩罚。

  7.

  对在上级检查验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应查明原因及时改正,并分清责任,相应处罚。

  8.

  严格执行院部的安全生产规定,始终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保证”的指导思想,做好野外安全工作,做到人身、仪器、行车三安全,杜绝安全

  事故的发生。

  9.各阶段形成的成果由专人管理、负责。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对原始观测数据、计算手簿、过程数据和所有形成的计算机文件信息、数据信息要用移动硬盘对信息进行双备份,作好数据保密工作。形成的数据成果以光盘刻录双份备份,并交资料管理员保存。

  六、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根据工程量和工期,以及配合勘探线剖面测量和槽探、钻孔孔位放样,决定投入4个外业小组和1个内业小组。预计总工期近30天。

  工作内容

  收集资料及测区踏勘

  编写技术设计书

  基础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野外数据采集及编图

  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对照、修改

  完成时间

  2011.11.05-2011.11.072011.11.08-2011.11.092011.11.10-2011.11.132011.11.10-2011.11.132011.11.13-2011.12.012011.11.13-2011.12.012011.12.02-2011.12.05

篇三: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地形图测量规范

  (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

  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

  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

  ~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

  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

  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

  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

  ~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

  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

  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

  图根控制测量

  第4.2.1条

  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第4.2.3条

  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

  ~~

  ~

  第4.2.4条

  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Ⅰ)图根平面控制

  第4.2.5条

  图根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第4.2.6条

  图根三角作为首级控制时,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

  第4.2.7条

  线形锁应适当布置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当按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第4.2.8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第4.2.9条

  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附合导线长度可按表4.2.8规定适当放长;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1/3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

  第4.2.10条

  用于测定细部点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

  ~第4.2.11条

  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使用经检定的普通钢尺单向丈量。当图根导线作为首级控制时,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

  钢尺丈量的边长,当坡度大于0.02、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

  第4.2.12条

  当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水平角可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4.2.12的规定。

  第4.2.13条

  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施测一测回;高程应按图根高程控制施测;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30″;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

  二、边长不应大于表4.2.13的规定。

  ~~

  ~

  第4.2.14条

  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

  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施测技术要求应与图根导线一致。

  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Ⅱ)图根高程控制

  第4.2.15条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直接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及经纬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

  第4.2.16条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6的规定。

  第4.2.17条

  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线路长度不应大于2.5km。

  第4.2.18条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垂直角可采用DJ6型经纬仪中丝法二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仪器的高度和觇标的高度的量取值,应精确至1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mm。

  ~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

  第4.2.19条

  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边数不应超过15个,当超过规定时,路线应布设成结点网。

  第4.2.20条

  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0的规定。

  第4.2.21条

  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1cm。内业计算中取值精确度的要求,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第三节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Ⅰ)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4.3.1条

  实测地形图,可选用测记法、测绘法等成图方法。

  第4.3.2条

  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用极坐标测记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绘制草图。对各种地物、地貌特征,应分别指定代码。测站上,宜按地物分类顺序施测。

  二、测点时,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读数,应精确至1′;归零检查,不宜大于1.5′。最大测距长度,宜符合表4.3.2的规定。

  ~~

  ~

  三、内业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也可用坐标展点成图。

  第4.3.3条

  测绘法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视距常数范围应在100±0.1m以内;

  二、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

  三、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

  四、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10c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

  五、坐标展点器的刻划误差,不应超过0.2mm。

  第4.3.4条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图解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图解交会点必须选多余方向作校核,交会误差三角形内切圆直径应小于0.5mm,相邻两线交角应在30°~150°之间;

  二、视距支点边长不宜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距离应采用往返视距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边长的1/150;

  三、当确定图解交会点、视距支点的高程时,其垂直角应采用一测回测定,由两个方向或往返测的高程较差,在平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在山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3。

  第4.3.5条

  测地形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采用平板仪测绘时:

  1.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

  ~2.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另一点进行检核,其检核方向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每站测图过程中和结束前应注意检查后视方向;

  3.检查另一测站的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

  二、采用经纬仪和电子速测仪测绘时,其各项限差宜适当减小。

  第4.3.6条

  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的要求,不应超过表4.3.6的规定。

  第4.3.7条

  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当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0.01m,当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

  (Ⅱ)测绘

  第4.3.8条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内容及其取舍可适当加以综合。临时性建筑可不测。

  当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图上小于0.5mm或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时,可用直线连接。

  第4.3.9条

  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第4.3.10条

  管线转角均应实测。线路密集时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可选择要点测绘。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

  ~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表示主要的。

  第4.3.11条

  道路及其附属物,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人行小道可选择要点测绘。

  第4.3.12条

  水系及其附属物,宜按实际形状测绘。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第4.3.13条

  地貌宜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点处,必须测注高程点。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

  各种天然形成的斜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或图上长度小于10mm时,可不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第4.3.14条

  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农业用地应分为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养殖场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

  二、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

  三、梯田坎的坡宽在地形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时,可量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地形图上小于5mm,1∶500比~~

  ~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田坎可适当取舍;

  四、水田应测出代表性高程,当田埂宽在地形图上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第4.3.15条

  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

  第四节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

  第4.4.1条

  城镇居住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测记法测绘,当采用其他方法测绘时,测站点至地物点的距离,应实地丈量,丈量距离不应大于50m。

  其他比例尺的地形测图,可按本章第三节的方法进行。

  当施测街道外廓时,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在庭院的内部,可采用几何作图法。

  第4.4.2条

  当采用视距法测图时,其视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第4.4.3条

  各单位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每隔5cm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注高程点。

  其他高程点的间距,在地形图上不宜大于5cm。当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精确至1cm;大于0.5m时,注记可精确至0.1m。

  ~~

  ~

  第4.4.4条

  施测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房屋、街巷,应分别实测;施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小于1m宽的小巷,可适当合并测绘;施测1∶5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对集中的小巷和村舍可合并测绘。

  街区或建筑物凹凸部分的取舍,可根据用图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其他内容的测绘及取舍,应符合本章第三节的要求。

  第4.4.5条

  小城镇的测绘,可按本章第三节一般地区地形测图的要求进行。街区的取舍,可按本章第4.4.4条的要求适当放宽。

  第4.4.6条

  地下防空巷道,可只测量人防巷道出入口、竖井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注记在地形图上。

  第五节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第4.5.1条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建筑物、构筑物,宜测量其主要细部点及有关元素,并根据测算数据展绘,编制成图。

  对于不施测细部点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不需要施测细部点的工矿区,可按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5.2条

  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测量的取舍,应根据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的疏密程度、测图比例尺,与委托方共同商定。其细部点选取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第4.5.3条

  两相邻细部坐标点间,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

  ~不应大于表4.5.3的规定。

  (Ⅰ)细部测量

  第4.5.4条

  细部坐标,宜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观测半测回;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时,不宜超过一尺段。

  细部标高,可采用DJ10型水准仪或将经纬仪望远镜置平施测。

  第4.5.5条

  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施测细部点时,应进行测站检查。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归零差不宜大于1′。

  当采用DJ6型经纬仪半测回测角时,测距的长度不应超过100m;同时施测细部标高时,垂直角范围应在±10°以内,并应观测1测回,测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的取值精确至1mm。

  第4.5.6条

  坐标及标高成果取值,均应精确至1cm。坐标展点误差,~~

  ~不应大于图上0.3mm。

  (Ⅱ)现状图与专业图的控制

  第4.5.7条

  细部点宜按分类编号,并编制成果表。当细部点的密度不大时,可将细部坐标注记于图上。

  工矿区可只绘制现状总图,当有特殊需要或管道密集时,宜分类绘制专业图。其绘制要求可按本规范第八章第二节竣工总图的编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5.8条

  专业图上各种数据,可根据专业管道和有关地物的疏密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注记方法。

  第4.5.9条

  专业图图式,宜采用现行的专用图式。

  第六节

  水域地形测量

  第4.6.1条

  水域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测点对邻近图根点位置中误差,不应超出图上1.5mm。在1∶500比例尺测图、大面积平坦水域和水深超出20m的开阔水域,可放宽至2.0mm;

  二、测点深度中误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

  第4.6.2条

  水域地形测量开始前,必须了解测区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险滩等水下情况。

  作业中,当风浪引起测深仪记录纸上的回声线波形起伏值,在内陆水域大于0.3m、海域大于0.5m时,宜暂停测深工作。用测深杆、测深锤作业,当遇有大风,水面波动较大时,应停止水上作业。

  第4.6.3条

  水尺的设置,应能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水尺零~~

  ~点高程或水面高程,应以不低于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当采用的基准面与陆上高程不一致时,应求出相应关系。

  第4.6.4条

  采用测深仪施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直流电源不应超过10%,交流电源不应超过5%;

  二、实际转速与规定转速之差不应超出±1%,超出时应加修正;

  三、电压与转速调整后,应在深、浅水处作停泊与航行检查,当有误差时,应绘制误差曲线图予以修正;

  四、每次测量前后,均应测定电压、转速,并应采用其他测深仪器、工具检查水深读数。

  第4.6.5条

  测深点定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情况,测图比例尺及设备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可采用无线电定位法或选用经纬仪、平板仪前方交会法,六分仪后方交会法,断面索法,单角交会法及极坐标法等。

  当采用交会定位时,交会角宜控制在30°~150°之间。

  第4.6.6条

  大面积水域的地形测量,宜用无线电定位法。作业前应根据仪器的实际精度、测区范围及地形特征配置岸台。岸台布设必须按其图形条件、岸台与船台的高差及岸台个数等估算出测区内最弱处水~~

  ~深点位中误差,使其能满足测图精度。岸台宜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站、电台和其他大功率无线电设施。

  第4.6.7条

  水域地形测量与陆上地形测量应互相衔接。其测点宜按横断面布设;断面方向,宜与岸线(或主流方向)相垂直;断面的间距,宜为地形图上2cm;测点间距宜为地形图上1cm。根据地形变化和用图要求不同,断面间距可适当加密或放宽。

  第4.6.8条

  水域地形测量的测站点精度,不应低于图根点的精度。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经纬仪不应大于1′,平板仪不应大于图上0.2mm。

  第4.6.9条

  测深点的内业展绘,应根据外业定位方法、测图比例尺、测区大小、测点距测站的远近及设备情况,选用解析法、辐射线格网法、圆弧格网法、量角器法、重叠法以及机助成图法。

  测点的高程(或水深)注记精度,应精确至0.1m。

  第4.6.10条

  水域地形测量等深(高)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4.6.10的规定。

  第七节

  地形图的修测

  第4.7.1条

  已变化的地形图,根据用图的需要,应长期进行修测。

  修测前应进行实地踏勘,确定修测范围,并制定修测方案。修测时宜用实测原图或与原图等精度的复制图。

  第4.7.2条

  当原图图廓伸缩变形不能满足修测的质量要求时,应予以~~

  ~修正。

  第4.7.3条

  修测时,应根据原有的邻近图根点和测有坐标的地物点进行。局部地区地物变动不大时,可利用经过校核,位置准确的地物点进行。修测后的地物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6mm。修测后的地物不应再作为修测新地物的依据。

  第4.7.4条

  当地物变动面积较大、周围地物关系控制不足、如新建的住宅为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物或地貌较复杂时,均应先补设图根控制,再进行修测。

  第4.7.5条

  高程点应从邻近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局部地区少量的高程点,也可利用3个固定的高程点作为依据进行补测。其高程较差不得超过等高距的1/5,并应取用平均值。

  第4.7.6条

  修测中发现原图上已有地物、地貌有明显错误或粗差时,亦应进行修正。

  第4.7.7条

  修测完成后,应按图幅将修测情况作记录,并绘制略图。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篇四: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1.1测区概况......................................................11.2完成的工作量..................................................1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12.1作业依据......................................................1三、控制测量..........................................................23.1控制测量等级..................................................33.2GPS平面控制施测技术要求.......................................3四、地形图测绘........................................................44.1地形图数据采集................................................44.2南方CASS数据编辑..............................................44.3外业地形图测绘................................................64.4地形图的精度要求..............................................8五、投入的人员与设备..................................................95.1、投入人员.....................................................95.2、投入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9六、质量管理与检查...................................................1*********1:500地形图测量

  技术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公司承担了“*********1:500地形图测量”的测绘任务。

  1.1测区概况

  该工程位于**********。该项目范围内地势落差大,地形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场内以回填土、建筑垃圾为主。位置详见下图:

  图1位置示意图

  1.2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年***月**日进入测区开始作业至***年**月***日完成全部内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

  1)GPS控制点3个;如图2所示。

  ****图2:控制点成果

  2)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平方公里;如图3所示。

  *****图3:地形图成果

  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

  2.1作业依据

  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17;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61-2017(J271-2017))

  8.委托方的技术要求。

  2.2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3)成图比例尺及方法:1:500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4)分幅:采用矩形分幅,图幅规格为40cm×50cm。

  2、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

  (1)基本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

  (2)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3)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0.8m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3。

  (4)最大误差不应大于两倍中误差。

  3、数据格式要求

  (1)1:500数字地形图文件:AutoCAD的DWG格式;

  (2)控制点资料。

  4、保密要求

  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均应遵守甲方的保密规定。

  三、控制测量

  3.1控制测量等级

  控制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基础,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首级控制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控制视工程进度需要,可分期分批局部布设。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因此,在确定控制测量等级时,既要考虑前瞻性,也要考虑科学性和实用性。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要求从方便测量工作开展及工期安排需要出发考虑,平面首级控制拟采用北京市CNSS网络RTK服务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计算工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可在首级控制基础上,布设城市一级导线进行加密测量

  具体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踏勘:熟悉本项目具体地理位置、交通及其周边状况;

  控制网布设:经过对测区进行现场实际踏勘后,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布设。采用永久性观测标志(不锈钢标志),以便于长期保存、使用,同时绘制控制点点之记。导线点数量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进行布设,满足测图工作需要。

  3.2GPS平面控制施测技术要求

  1.网形设计

  GPS网形图纸设计应遵循结构强、图形强度高的原则。

  2.踏勘选点

  GPS网形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现场踏勘选点。网点之间至少达到两两通视的要求,以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基础应

  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卫星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外业观测

  拟使用2台经鉴定合格的动态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标称精度为5mm+1ppm×D),观测前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人员、仪器时间调度表,各作业小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进行作业。观测时前后各量天线高一次,两次测量之差不大于3mm,取中数使用,观测时应记录测站名、观测日期、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天气情况、接收机与天线号码以及其他观测状况,每一测站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各项记录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四、地形图测绘

  4.1地形图数据采集

  1.地形图测绘使用GPS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最终上交的地形图数据格式为*.dwg。

  2.采集数据时使用掌上电脑在实地进行必要的编辑,务必将测点的连接关系、主要的地形、地貌表示清楚。

  3.有线状符号应保证在不打开线型的情况下能够严格接边。

  4.2南方CASS数据编辑

  1、数据编辑作业流程

  全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使用南方CASS9.1数据编辑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将全站仪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到编辑软件,按

  照数据标准、草图、地籍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和属性录入。编辑和属性录入过程中对外业采集、核查的图形和标注的注记内容有怀疑的地方,错、漏的地方要做好标记,编辑完成后打印分幅图去实地进行核实、补充和修改,再回室内按照自查的内容对数据进行修改,全面检查后再将数据和打印图提交实施部门专职检查人员进行数据质量、图形质量的检查,专职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问题要指导作业人员进行修改。实施部门作业、检查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整理、撰写文字报告提交质量保证科检查,作业队对质量保证科查出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

  2、南方CASS9.1数据编辑要求

  ⑴

  字体、线型和符号采用CASS的标准字体、线型和符号。当需要自定义线型和符号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定义并编码,新定义的线型和符号及其编码需要在专业技术总结中说明;

  ⑵

  要素与要素之间要捕捉到位,不可以无故分离和中断;

  ⑶

  要素表示避让原则按主要要素按实际位置表示,次要要素避让0.2mm;

  ⑷

  消失的要素应予以删除,更新的要素与未更新的要素应合理衔接,保持关系协调;

  ⑸

  更新中如发现原数据中已有的地形要素代码、属性、注记、分层等有错误,应进行更正;

  ⑹

  原数据中删除的要素、要素局部被删除的部分,应在历史数据层中备份,实现要素级的历史纪录保存;

  ⑺

  使用勘丈补测法补测的地物装图要按照外业核查图上标注的地物丈量距离、检核条件、相关位置等装图,检查数据超限时,做好标志去实地核实;

  ⑻

  房屋建筑、河流、绿化地、桥梁等需要封闭构面,具体需要构面的要素见要素数据标准,要素构面采用面向对象自体封闭方式,面对象到图边时也是自体封闭,为了满足CAD出图需要,某些对象需要隐藏,如连通的不同名称的河流,按名称各自封闭构面,邻接处可进行消隐,这样既满足出图需要,也满足建库需要;

  ⑼

  道路需要采集中心线,道路中心线遇桥梁不中断,道路与道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平交与立交关系,平交时道路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不应出现悬挂,道路立交时道路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是一种视觉相交,不应出现相交的节点;

  ⑽

  境界数据中,教学界构面,属性项须记录教学楼名和编码,来满足出图表示要求,该跳绘要跳绘表示;

  ⑾

  图面注记允许散列,名称注记标识点及其它要素属性按数据标准要求填写,要保持图面注记与录入属性内容的一致性;

  ⑿

  不允许出现同一几何要素、文字注记重叠现象,文字注记尽量不要压盖图形,为了保持要素的完整性,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允许压盖,但对文字需要做消隐;

  ⒀

  图幅拼接,所有图幅必须经过严格接边,图边处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有明显的变形和错位,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与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在接边处不得产生明显的转折,两边所绘内容要完全一致。

  4.3、外业地形图测绘

  1、RTK作业模式

  在测绘公路、铁路、高压线杆等线状地物时,应用RTK测量技术是十分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地势开阔、地物较分散的地区,用全站仪测图极为不便,需要连续支站,误差累积也越来越大,降低了测图精度,而且存在不通视的问题,工作效率也较低下。RTK测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直接测最碎部点,而且也不存在误差累积的情况,并可

  以为全站仪测量提供图根控制点。

  2、全站仪作业模式

  在野外测量中,RTK作业模式虽然体现出效率高、作业灵活、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还是需要用全站仪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野外作业。尤其是该测区内居民地相对较为集中,不利于接收卫星信号,给RTK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用全站仪来配合RTK进行测量作业。由于RTK测图精度较高,全站仪图根控制可直接用RTK施测,在视野开阔的地区,用RTK做几个图根控制点,便于全站仪设站,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时间。

  3、RTK测量技术要求

  在地形测图中对基准站的要求如下:

  1)基准站的覆盖范围为10km,因此,应将基准站架设在测区中央,并远离高压线和无线电发射塔50m以上;

  2)基准站上的天线应精确对中,严格整平,整平精度偏差不超过半格,对中不超过5mm;

  3)接收机接收卫星的高度角应设置为15度;

  4)基准站天线高度应在3个方向上量取3次,互差小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站的天线高度。

  在地形测图中对流动站的技术要求如下:

  1)卫星高度角≥130度;

  2)观测卫星个数不小于5颗;

  3)流动站应在基准站控制转换范围内,距离基准参考站小于10km;

  4)每次观测前,应先对已知点或已测点进行检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后再继续测量;

  5)测点相对图根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

  4、内业数字化成图

  (1)数据传输

  直接利用RTK手簿将测得的数据存放到内存卡中,然后利用读卡器将内存卡中的数据传送到电脑中。

  (2)数据编辑

  坐标数据文件是CASS最基础的数据文件,扩展名为“DAT”,数据格式为“点点号,属性(没有属性时可省略),东坐标,北坐标,高程”。打开记事本中DAT格式坐标数据文件,进行必要的检查。

  (3)编辑与整饰

  编辑与整饰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过程中,由于实际地形、地物的复杂性,漏测、错测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就需要利用CASS软件功能强大的图形编辑系统,对所测地图进行屏幕显示和人机交互图形编辑,在保证精度情况下消除相互矛盾的地形、地物,对于漏测或测错的部分,要及时进行外业补测或重测。

  4.4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1、地形图平面精度要求

  地形图平面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1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地区类别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山地及施测困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0.4≤±0.6≤±0.5≤±0.75难的旧街坊内部

  注:1、森林荫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2、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地形图高程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用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其他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用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具体要

  求见下表:

  表2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基本等高距h高程注记点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中误差

  地区类别

  (m)

  建筑区和平坦地区

  0.5丘陵、山地地区

  注:1、森林荫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

  (m)

  ≤±0.15(m)

  ≤1/2h五、投入的人员与设备

  5.1、投入人员

  本次测图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专人负责与本次测图任务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具体组成人员情况如下:项目审核:****组

  长:****仪器操作:****野外草图与内业成图:****司

  尺

  员:****内外业检查:****总

  计:***人

  5.2、投入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本次测图项目使用了*****GPS接收机、*****全站仪等均经过具备检定资格的国家检定中心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主要投入的仪器设备见下表:

  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表

  序号

  12设备名称

  GPS接收机

  全站仪

  型号规格

  ********数量

  ******精度

  0.5秒

  序号

  3456设备名称

  水准仪

  戴尔电脑

  绘图仪

  打印机

  工程车

  型号规格

  ********************数量

  ***************精度

  ±0.4mm/km

  六、质量管理与检查

  本测区采用从上到下层层管理的办法,整个测区有专人负责,各小组由组长负责。

  成果检查验收在经小组自检,队一级全检以后,再交公司一级专检,经过公司的检查验收,满足设计和规划的需要,可以提交成果资料。

  ***************

  二0二0年四月

篇五: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1.1测区概况......................................................11.2完成的工作量..................................................1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12.1作业依据......................................................1三、控制测量..........................................................23.1控制测量等级..................................................33.2GPS平面控制施测技术要求.......................................3四、地形图测绘........................................................44.1地形图数据采集................................................44.2南方CASS数据编辑..............................................44.3外业地形图测绘................................................64.4地形图的精度要求..............................................8五、投入的人员与设备..................................................95.1、投入人员.....................................................95.2、投入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9六、质量管理与检查...................................................1*********1:500地形图测量

  技术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公司承担了“*********1:500地形图测量”的测绘任务。

  1.1测区概况

  该工程位于**********。该项目范围内地势落差大,地形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场内以回填土、建筑垃圾为主。位置详见下图:

  图1位置示意图

  1.2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年***月**日进入测区开始作业至***年**月***日完成全部内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

  1)GPS控制点3个;如图2所示。

  ****图2:控制点成果

  2)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平方公里;如图3所示。

  *****图3:地形图成果

  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

  2.1作业依据

  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17;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61-2017(J271-2017))

  8.委托方的技术要求。

  2.2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3)成图比例尺及方法:1:500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4)分幅:采用矩形分幅,图幅规格为40cm×50cm。

  2、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

  (1)基本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

  (2)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3)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0.8m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3。

  (4)最大误差不应大于两倍中误差。

  3、数据格式要求

  (1)1:500数字地形图文件:AutoCAD的DWG格式;

  (2)控制点资料。

  4、保密要求

  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均应遵守甲方的保密规定。

  三、控制测量

  3.1控制测量等级

  控制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基础,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首级控制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控制视工程进度需要,可分期分批局部布设。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因此,在确定控制测量等级时,既要考虑前瞻性,也要考虑科学性和实用性。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要求从方便测量工作开展及工期安排需要出发考虑,平面首级控制拟采用北京市CNSS网络RTK服务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计算工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可在首级控制基础上,布设城市一级导线进行加密测量

  具体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踏勘:熟悉本项目具体地理位置、交通及其周边状况;

  控制网布设:经过对测区进行现场实际踏勘后,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布设。采用永久性观测标志(不锈钢标志),以便于长期保存、使用,同时绘制控制点点之记。导线点数量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进行布设,满足测图工作需要。

  3.2GPS平面控制施测技术要求

  1.网形设计

  GPS网形图纸设计应遵循结构强、图形强度高的原则。

  2.踏勘选点

  GPS网形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现场踏勘选点。网点之间至少达到两两通视的要求,以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基础应

  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卫星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外业观测

  拟使用2台经鉴定合格的动态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标称精度为5mm+1ppm×D),观测前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人员、仪器时间调度表,各作业小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进行作业。观测时前后各量天线高一次,两次测量之差不大于3mm,取中数使用,观测时应记录测站名、观测日期、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天气情况、接收机与天线号码以及其他观测状况,每一测站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各项记录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四、地形图测绘

  4.1地形图数据采集

  1.地形图测绘使用GPS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最终上交的地形图数据格式为*.dwg。

  2.采集数据时使用掌上电脑在实地进行必要的编辑,务必将测点的连接关系、主要的地形、地貌表示清楚。

  3.有线状符号应保证在不打开线型的情况下能够严格接边。

  4.2南方CASS数据编辑

  1、数据编辑作业流程

  全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使用南方CASS9.1数据编辑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将全站仪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到编辑软件,按

  照数据标准、草图、地籍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和属性录入。编辑和属性录入过程中对外业采集、核查的图形和标注的注记内容有怀疑的地方,错、漏的地方要做好标记,编辑完成后打印分幅图去实地进行核实、补充和修改,再回室内按照自查的内容对数据进行修改,全面检查后再将数据和打印图提交实施部门专职检查人员进行数据质量、图形质量的检查,专职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问题要指导作业人员进行修改。实施部门作业、检查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整理、撰写文字报告提交质量保证科检查,作业队对质量保证科查出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

  2、南方CASS9.1数据编辑要求

  ⑴

  字体、线型和符号采用CASS的标准字体、线型和符号。当需要自定义线型和符号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定义并编码,新定义的线型和符号及其编码需要在专业技术总结中说明;

  ⑵

  要素与要素之间要捕捉到位,不可以无故分离和中断;

  ⑶

  要素表示避让原则按主要要素按实际位置表示,次要要素避让0.2mm;

  ⑷

  消失的要素应予以删除,更新的要素与未更新的要素应合理衔接,保持关系协调;

  ⑸

  更新中如发现原数据中已有的地形要素代码、属性、注记、分层等有错误,应进行更正;

  ⑹

  原数据中删除的要素、要素局部被删除的部分,应在历史数据层中备份,实现要素级的历史纪录保存;

  ⑺

  使用勘丈补测法补测的地物装图要按照外业核查图上标注的地物丈量距离、检核条件、相关位置等装图,检查数据超限时,做好标志去实地核实;

  ⑻

  房屋建筑、河流、绿化地、桥梁等需要封闭构面,具体需要构面的要素见要素数据标准,要素构面采用面向对象自体封闭方式,面对象到图边时也是自体封闭,为了满足CAD出图需要,某些对象需要隐藏,如连通的不同名称的河流,按名称各自封闭构面,邻接处可进行消隐,这样既满足出图需要,也满足建库需要;

  ⑼

  道路需要采集中心线,道路中心线遇桥梁不中断,道路与道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平交与立交关系,平交时道路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不应出现悬挂,道路立交时道路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是一种视觉相交,不应出现相交的节点;

  ⑽

  境界数据中,教学界构面,属性项须记录教学楼名和编码,来满足出图表示要求,该跳绘要跳绘表示;

  ⑾

  图面注记允许散列,名称注记标识点及其它要素属性按数据标准要求填写,要保持图面注记与录入属性内容的一致性;

  ⑿

  不允许出现同一几何要素、文字注记重叠现象,文字注记尽量不要压盖图形,为了保持要素的完整性,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允许压盖,但对文字需要做消隐;

  ⒀

  图幅拼接,所有图幅必须经过严格接边,图边处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有明显的变形和错位,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与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在接边处不得产生明显的转折,两边所绘内容要完全一致。

  4.3、外业地形图测绘

  1、RTK作业模式

  在测绘公路、铁路、高压线杆等线状地物时,应用RTK测量技术是十分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地势开阔、地物较分散的地区,用全站仪测图极为不便,需要连续支站,误差累积也越来越大,降低了测图精度,而且存在不通视的问题,工作效率也较低下。RTK测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直接测最碎部点,而且也不存在误差累积的情况,并可

  以为全站仪测量提供图根控制点。

  2、全站仪作业模式

  在野外测量中,RTK作业模式虽然体现出效率高、作业灵活、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还是需要用全站仪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野外作业。尤其是该测区内居民地相对较为集中,不利于接收卫星信号,给RTK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用全站仪来配合RTK进行测量作业。由于RTK测图精度较高,全站仪图根控制可直接用RTK施测,在视野开阔的地区,用RTK做几个图根控制点,便于全站仪设站,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时间。

  3、RTK测量技术要求

  在地形测图中对基准站的要求如下:

  1)基准站的覆盖范围为10km,因此,应将基准站架设在测区中央,并远离高压线和无线电发射塔50m以上;

  2)基准站上的天线应精确对中,严格整平,整平精度偏差不超过半格,对中不超过5mm;

  3)接收机接收卫星的高度角应设置为15度;

  4)基准站天线高度应在3个方向上量取3次,互差小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站的天线高度。

  在地形测图中对流动站的技术要求如下:

  1)卫星高度角≥130度;

  2)观测卫星个数不小于5颗;

  3)流动站应在基准站控制转换范围内,距离基准参考站小于10km;

  4)每次观测前,应先对已知点或已测点进行检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后再继续测量;

  5)测点相对图根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

  4、内业数字化成图

  (1)数据传输

  直接利用RTK手簿将测得的数据存放到内存卡中,然后利用读卡器将内存卡中的数据传送到电脑中。

  (2)数据编辑

  坐标数据文件是CASS最基础的数据文件,扩展名为“DAT”,数据格式为“点点号,属性(没有属性时可省略),东坐标,北坐标,高程”。打开记事本中DAT格式坐标数据文件,进行必要的检查。

  (3)编辑与整饰

  编辑与整饰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过程中,由于实际地形、地物的复杂性,漏测、错测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就需要利用CASS软件功能强大的图形编辑系统,对所测地图进行屏幕显示和人机交互图形编辑,在保证精度情况下消除相互矛盾的地形、地物,对于漏测或测错的部分,要及时进行外业补测或重测。

  4.4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1、地形图平面精度要求

  地形图平面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1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地区类别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山地及施测困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0.4≤±0.6≤±0.5≤±0.75难的旧街坊内部

  注:1、森林荫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2、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地形图高程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用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其他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用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具体要

  求见下表:

  表2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基本等高距h高程注记点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中误差

  地区类别

  (m)

  建筑区和平坦地区

  0.5丘陵、山地地区

  注:1、森林荫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

  (m)

  ≤±0.15(m)

  ≤1/2h五、投入的人员与设备

  5.1、投入人员

  本次测图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专人负责与本次测图任务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具体组成人员情况如下:项目审核:****组

  长:****仪器操作:****野外草图与内业成图:****司

  尺

  员:****内外业检查:****总

  计:***人

  5.2、投入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本次测图项目使用了*****GPS接收机、*****全站仪等均经过具备检定资格的国家检定中心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主要投入的仪器设备见下表:

  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表

  序号

  12设备名称

  GPS接收机

  全站仪

  型号规格

  ********数量

  ******精度

  0.5秒

  序号

  3456设备名称

  水准仪

  戴尔电脑

  绘图仪

  打印机

  工程车

  型号规格

  ********************数量

  ***************精度

  ±0.4mm/km

  六、质量管理与检查

  本测区采用从上到下层层管理的办法,整个测区有专人负责,各小组由组长负责。

  成果检查验收在经小组自检,队一级全检以后,再交公司一级专检,经过公司的检查验收,满足设计和规划的需要,可以提交成果资料。

  ***************

  二0二0年四月


推荐访问:地形图测绘作业依据 地形图 作业 测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