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2022-07-13 18:50: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文件

  涪陵府发〔2017〕61 号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2017 年 7 月 26 日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涪陵区文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图书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涪陵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文艺创作喜获丰收,话剧小品《那一双温暖的手》获第十三届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我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文艺专著《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填补了重庆市直辖以来民间文艺理论研究的空白。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创新民间文艺团队管理受到中宣部、文化部肯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逐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三峡地面文物搬迁复建项目通过验收,三峡后续工作文物保护项目有序实施,成功申报 8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产业发展增量增速,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 24.4亿元,占 GDP 的 3%。2014 年 4 月,涪陵区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第二次复查验收,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五次党代会对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涪陵文化建设拓展了空间,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再创业、新发展”工作主题、“1234”奋斗目标和“4416”工作格局,为涪陵文化发展明晰了思路,文产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为涪陵文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涪陵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坚实的发展基础、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极大的社会需求,文化建设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全区人民铆足干劲、争创一流,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幸福涪陵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涪陵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涪陵区文化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短板和突出问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文产融合度低,文化产业业态较差、增速缓慢;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高,城市文化特色不鲜明,地方主体文化模糊;文学艺术有“高原”、缺“高峰”,缺少有影响力的大作力作;对外文化交流层次水平不高,文化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亟待增强;文化人才匮乏,缺少高素质文化创作、创意、创新人才和在全市、全国具有影响的文化领军人物。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涪陵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建设文化强区和乌江流域文化高地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十三五”期间,要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愿望,牢牢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立足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涪陵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再创业、新发展”工作主题,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创作生产、现代传播、文化传承、文化保障“六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作用,努力建设重庆市文化强区和乌江流域文化高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特色突出的幸福涪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 坚持正确方向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通过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丰富公共文化有效供给,驱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释放文化消费新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文化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

 ——坚持文产融合协调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整合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态资源,促进大文化融合发展;坚持“两分法”“两手抓”,推动文化事业、产业一体两翼发展;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跨界发展,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继承借鉴开放发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现代文明有机统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增强文化发展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收借鉴一切有益成果,推动涪陵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坚持以文化人共享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重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鼓舞人心的优秀文化产品,重心下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使全体人民在文化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生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交流传播、文化发展保障等“六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文化生态良好、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交流频繁的重庆市文化强区和乌江流域文化高地,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

 (二)具体目标

 ——文化凝聚引领力明显增强。通过文艺创作、文化创新和文产融合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具体化,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理论成果说服力、宣传舆论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惠民服务力明显增强。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管理、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标准。

 ——文化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区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文艺团体等优势,增强文化产业创意创新能力。到 2020 年,力争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5%。

 ——文化精品创作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文化创新机制,提高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文化产品项目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培育一批文艺名家,推出一批大作力作。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力明显增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涪陵地域文化特色。全面改善文物保护状况,整体提升综合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功能作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转化,形成一批生产型示范企业(基地)。

 ——文化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打造文化节会品牌,提升对外

  文化交流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涪陵文化传播力,增强涪陵文化影响力。

 专栏 1

  “十三五”涪陵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指

 标 单位 属性 2015 年 基础值 2020年目标值 备

 注 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约束 100 100 含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中心 每万人占有公共图书馆面积 平方米 约束 96 120 参照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监测指标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 册 预期 0.7 1 预期不低于国家监测指标平均值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馆活动场次 场/次 预期 70 100 含文艺辅导、培训、展览等 文化馆服务人次 人次 预期 22000 50000 预期不低于国家监测指标平均值 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 万人次 预期 45 50 预期不低于国家监测指标平均值 惠民电影场次 场 预期 4200 4500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 亿元 预期 24.4 75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 3 5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家 预期 18 30

 文艺创作生产

 年均新创排演舞台艺术剧目 台 约束 2 5

 年均新增新创文艺作品 件(幅)

 约束 600 1000

 城乡文化互动节目 场 约束 30 80

 传播体系建设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 约束 99.41 99.78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份 预期 98.62 99

 人均观看商业电影场次 次 预期 2 3

 文化 市级以上文保单位 个 预期 13 18

  分类 指

 标 单位 属性 2015 年 基础值 2020年目标值 备

 注 遗产保护

 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重大险情排查率 % 约束 100 100

 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 % 约束 80 100

 每万人占有博物馆面积 平方米 预期 65 145 榨菜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 博物馆服务人次 万人次 预期 22 46 预期不低于国家监测指标平均值 珍贵文物藏品建账建档率 % 约束 90 100 含一、二、三级藏品 国家级非遗名录 项 预期 1 2

 市级非遗名录 项 预期 8 12

 区级非遗名录 项 预期 127 187

 文化发展保障

 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元 约束 115 200 重庆市“十三五”文化发展指标 文化事业费占地区财政支出比重 % 约束 0.4 0.6 国家文化部发布 人均文化事业费 元 预期 40 67.2 国家文化部发布 文化在岗人员培训率 % 约束 100 100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形成标准统一、功能综合、便捷通达的城乡惠民文化服务圈。2017 年,完成区图书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区美术馆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区博物馆新馆和涪陵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区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博物馆、区美术馆达

  到“全国先进文化区”验收标准。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基础条件和服务功能,配套文体活动广场、文化室(广播室)、宣传栏,配齐音响等文体器材,落实人员管理,打造成为人气度高的公共文化场所。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设置“24 小时不打烊书吧”、公益广告屏、电子阅报栏等文化设施,满足社会宣传教育和文化服务需要。

 专栏 2

  “十三五”涪陵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 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保持或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博物馆、区美术馆达到“全国先进文化区”验收标准;规划建设涪陵文化艺术中心。

 2. 乡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部通过评估定级;配备完善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

 3. 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村(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全覆盖,通过达标评估;配备文体活动广场、文化室(广播室)、宣传栏、文体器材等设施设备。

 2.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全面推行《重庆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 年)》,为市民提供读书报刊、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观展览演出、使用场馆设施、享受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巩固送戏、送书、送展览、送电影下乡常态机制,推进“结对子、种文化”,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完善城乡结合部和新建小区文化设施,将农民工等流动群体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普惠与特惠结合,面向未成年人、

  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专题培训、数字化启蒙、盲文阅读等服务。到 2020 年,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市级实施标准,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深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加错时开放时间,力争到 2020 年市民人年均享有服务 2.3 次。大力推进全民阅读,丰富读书活动,倡导每人每年读 5 本书,每年为每个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 60 种以上。实施好偏远地区直播卫星、广电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模拟通向数字通升级。继续开展农村和社区惠民电影放映,保证年均 4200 场的放映总量。按国家规划实施地方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应急广播覆盖到村。完善群众文艺帮扶机制,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每年送演出、送展览...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