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意义探讨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意义探讨

2022-07-13 17:2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意义探讨 魏世国 列宁指出,“忘记历史也就意味着背叛”。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发展。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梯次迈进,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有识之士越来越感到对学生教育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引导上,同时还表现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而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知识传授、不重思想品德培养的行为,必须二者并举。资中市调查显示:71%的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是青少年,马加爵事件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早些时候,国家教育部门即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未受到特别重视。现今,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提高与品德培养方面绵竹市教育局走在前列。早在 2002 年绵竹教育局即在全市范围内各级小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颂读活动,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拱星镇学校中学部也在课改年级开设了文学课,于 2003 年 7 月编出了《古典文学名段名篇赏析》校本教材上册,今年 7 月将编出《古典文学名段名篇赏析》(下)。我们编写这套校本教材的初衷是:通过对古典文学中的名篇名段赏析,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使学生在文学艺术上受到熏陶,在赏析中接受真、善、美的陶冶,从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传统文化在思想上对今天的学生影响深远。孔子“仁爱”、孟子“仁政”、墨子“非攻”、“兼爱”、“节俭”,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不为”、“归真返璞”、《礼记》的“仁礼”,无不对今天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这要求我们在选材时就把握“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一尺度。应防止由于选材不当而造成在学生思想上不利影响。

 毋庸置疑,传统文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光大。散文方面,《春秋》、《论语》简约清新,《孟子》雄辨浑厚,《老子》善比、辩证,《战国策》策论宏博,《吕氏春秋》驳杂、深厚,八大家散文的秀丽、迂徐等,对我们今天学写散文意义重大。诗歌语言的凝重、精练,屈原、李白的浪漫,

 杜甫、白居易的现实,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无不对今天学生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古代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历史画面的展现, 《三国》、《水浒》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红楼梦》语言的精美、清新,反映历史的真实,《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等大可作为今天的借鉴和发扬。

 正是由于古代文化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因而我们应该通过赏析,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悠悠五千年华夏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无比灿烂的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们编写这本《古代文学名段名篇赏析》就是为了通过赏析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益,在艺术上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出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全人格的“四有”新人。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内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浩如烟海,但系统地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因而,我们觉得“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学生教育意义探讨”这一课题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对于这一课题我们设想以编写的《古典文学名段名篇赏析》教材为蓝本,通过赏析,达到对学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教育的目的。由于师生都有教材,赏析显得直观、形象,也就打破了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空洞说教,学生学习也就有了兴趣。再配合师生互动赏析,让学生在赏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同时,通过朗读、背诵一些名段、名篇,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上、作文上受到启益,进而达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一课题研究价值,我们认为编写教材,既提高了课题组同志识别、鉴赏古典文学的能力,又为我们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而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又达到了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的目的。当然,对于这一课题,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可言,在我们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实践,不断探讨,我们的教材会更加适应对学生的教育,也一定会为中小学生教育树起一面光辉的旗帜,也一定会为中小学新一轮教改提供一个优秀的典范。

  拱星学校

  2008 年 11 月 8 日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探讨 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