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大改造评价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对三大改造评价

2022-07-01 11:2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一、

 摘要 我国从 1953 至 1956 年基本完成了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对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有充分肯定的,全盘否定,既肯定又批判的。对此,我认为应历史地认识事物,历史地考察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重大社会变革,既要从政治上肯定其历史作用,又要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指出其偏差和不足。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这个源头和起点,有助于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二、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 评价 三、

 正文 (一)

 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1.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占主导地位,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联合政权,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国家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和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想促使人民民主专政的联合政权向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过渡,就必须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只有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适应新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才能解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当时已经成为年青新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有利于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才能保证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有利于技术上的革命,增加社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基础,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向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转变。

 2.这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这种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格格不入。它们不仅用不正当方法与国营经济争资源、抢市场,用“五毒”手段破坏国家经济秩序;而且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它们的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资金浪费严重,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小或者甚至没有,因而影响到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影响到国家计划的完成。如果不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到这个广大部分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其生产关系,从而调动其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把这部分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当时也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才能大幅度提高其生产力。当时我国手工业所面临的情况与农业相似,

 也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情况。这也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3.中国人民群众心理趋势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营造了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国营经济还是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等私营经济的发展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共产党是大救星,是完全代表他们利益的,从火坑里把他们解放出来,,而且给了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生活的希望,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就没有他们的一切。这些纯朴的情感形成了不可动摇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坚决拥护共产党一切主张和号召的心态和坚定的思想基础。个体手工业者属于小私有者范畴,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自发性,无政府主义意识,极强的个人奋斗发财致富的欲望,但也具有拥护和响应共产党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他们认为共产党英明伟大。经营工商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具有积累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千方百计地谋求私利的思想本质;另一方面,他们也具有只能跟共产党走别无选择的矛盾心理。他们在接受改造时既不情愿又不敢反抗,表面上积极实质上消极,最后的选择只能是接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对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由于毛泽东等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确定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才最终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在夺取政权之后,经过和平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赎买的方式所以能在中国获得成功,除了政权和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等许多条件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等根据中国的国情,改变了原来准备在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建设之后,一举将资本主义经济收归国有的设想。而采取了边建设、边改造的策略。在实践上不仅创造出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农业集体化道路,而且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利用、限制和改造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逐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产阶级实行逐步的和平赎买。从而解决了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问题,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其关于和平赎买与国家资本主义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

  第二,进一步解放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城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国家有可能把十几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加以改建、扩建、合并、改组,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产潜力,并将其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发展轨道;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大规模改组和调整的完成,可以使之分布的更加合理,更适合与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并开始逐步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使我们不必顾虑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捣乱和破坏,我们可以放手发展生产、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与此同时,手工业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手工业生产走向了合作化,可以组织

 起大规模的分工协作生产,并逐步从手工生产转向了机器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农村,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的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新的解放。由于打破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的限制,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更合理地使用土地、牲畜、农机具,也可以顺利开展各种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且有利于把农业生产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者的因素的积极性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党和国家不仅对三大改造的道路与时机审慎分析,而且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进行认真研究。经过三年恢复时期的探索,中央确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1953年 9 月毛泽东曾指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共同纲领》,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这和对地主不同。”【1】他强调要“稳步前进,不能太急”。并认为“将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上(不是一切)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至于完成整个过渡时期的任务,“则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虽然在运动后期不恰当地批评邓子恢和农村工作部的所谓“右倾错误”,但他仍然要求中央和各地:每年按照实际情况规定一次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控制数字,并且要对合作化的工作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程序的好坏,决定各省各县各乡的每年具体的发展步骤。有些地方是可以暂停一下,从事整顿的;有些地方是可以边发展、边整顿的。有些合作社的部分社员可以让他们退社,个别的合作社也可以让他们暂时解散。他希望有步骤地发展,“可以使农民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地提高社会主义的觉悟程度,逐步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因而可以使他们较少地感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好像是突然地到来的。这些步骤……它必须保证每年增产,而这是可以做到的。”【2】事实上,在这场涉及几亿人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社会生产力在总体上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事实证明,党和国家当年实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英明之举,在三大改造中所选挥的道路和采用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方法是正确的。这些是我们评价三大改造时必须正视的一个基本事实。

 (三)

 社会主义 改造运动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为什么在五十年代初要那么快地放弃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原因有两点:一是在理想上,急切地构建一个“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二是在现实中,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所需经费。于光远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从步骤上和形式上都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特点,没有照搬前苏联的经验,但步骤上形式上的巨大成功,掩盖着对中国历史前进的指导思想上的严重失误,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只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它还是一个畸形儿。【3】

 从理想层面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必经步骤,这一改造完成后,即宣布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想法在现在看来过于简单粗暴。除此之外,毛泽东等人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要性以及过渡时间等问题认识不清。在意识上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看作是搞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而完全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社

 会阶段在建设贫穷落后的中国的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不可跨越性。

 第二是片面追求公有制的单一形式和高级形式,在指导思想上和对国情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忽视甚至否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存在价值,将它们加以消灭;完全否定原来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其表现是:一是不重视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不注意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区别,在改造的要求和做法上,对一些边远落后的地区,对一些不适合合作生产的部门,按“一刀切”以致影响那些地区和部门的经济发展;二是混淆了不同的经济性质和阶级界限,在手工业、商业和服务行业中,有大量的小工商户或个体劳动者,也进行了公私合营;三是改造中忽视了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配置。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有的巨大推动作用和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尽管如此,也不可否认,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是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在中国破天荒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在当时和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进入了合格的社会主义,而且它引发了向共产主义的大踏步“跃进”。

 四、 文献资料 【 【1】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 毛泽东文集.第 第 6 卷. 人民出版社.1999第 年版第 292 页 【 【2】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毛泽东文集 第 第 6 卷.第 第 435 页. 【 【3】

 】

 于光远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

  寻一处清幽,觅一分杳然 孤独,是沉淀心性的一剂良药 孤独时的寡言罕语更甚过侃侃而痛不言,笑不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推荐访问:三大 改造 评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