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用型人才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用型人才

2022-06-02 14:2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运用;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实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76-02

《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粱。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病理学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记,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在学生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把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二十一世纪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中体会到:

1 优化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1 教学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上好一节课的根本点是教师对所授课程内容认真钻研和分析。这是一个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再创作的过程.也就是要吃透教材,将教材“读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组织、整理和压缩,解析出最本质的部分,达到简练,尽显精华的效果。

1.2 教学着重启发和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病理学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记,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产生本门课单调、枯燥、难学、难懂的感觉。所以我在上课时,尽量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

方法,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如我在讲大叶性肺炎时.首先简明扼要地引导学生复习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其次点明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精讲其病理变化。这时学生对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及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来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回顾所学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结合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来推出太叶性肺炎在临床上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经片刻思考后争先举手回答.此时我及时汇总答案并加以分析、讲解,逐步让学生认识到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让他们体会到病理学并不难学,让他们认识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因果联系的,有因必有果。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根究源,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难点问题,可自问自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则可藏而不露,引而不发,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

1.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记忆课本信息,忽视探求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实用型、创造型的人才。这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哈曼也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止如用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是不会产生良好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里的“喜爱”、“求知欲望”实际上指的都是兴趣,兴趣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和动力。作为教师应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上许多疾病的确认要借助于病理学的检查。如临床上确诊良性和恶性肿瘤,要把手术中取下的组织送病理室检查,根据其异型性的大小,作出病理诊断,临床诊断是根据病理诊断而下的。所以在病理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故我在实验课中严格带教、严格要求、严格考核,要求学生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习风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强巡视辅导,当学生能够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主地探寻新知识、新方法,而在学生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恰当地进行启发、提示和引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堂抽查和实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总评成绩。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培养医疗卫生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学和教是相辅相成的。在在等医学教育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于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老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随时更新以顺应需求。作为一名教师,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要不断地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实施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及时地把新知识、新内容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军英,刘元昀,狄柯坪,马斌,韩晓静.病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31(2):266-267

[2] 亢春彦,张秀芝,肖红.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17(11):301-302

[3] 刘安丽,谭洪文,张海燕.以职业能力为指导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140-142

[4] 黄小英.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问题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21(4):267-268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灵活 培养 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