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教学应用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析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教学应用

2022-06-01 16:3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法国艺术歌曲在整体上与其他国家的艺术歌曲相比,有着很明显的法国特征。本文通过对法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浅显的论述,并结合教学运用,旨在提高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关注度。

【关键词】法国艺术歌曲;特点;教学应用

一.法国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

欧洲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初不再满足并局限于光是宗教色彩主题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为了去追求自身的理想,抒发内心感受。在民间社会中选取创作的素材,更侧重于民族性,对于整个世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通过自身的主观感受用自己幻想的题材和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不再束缚于传统的创作技法,用了很多革新的手法,这些使得音乐形式迅速的丰富和发展。“这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音乐’”[1]在这前提和背景下,产生了“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各国的艺术歌曲虽然名称不同,风格也不同,但在类型属性上,均属艺术歌曲范畴,是一种结构更精致、更完美的音乐会独唱歌曲[2]

德奥早期就有很多抒情的短歌,内容多是宗教或世俗的,尽管经历了很长时间,但却一直没有达到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完美。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4年创作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使诗歌,独唱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伴奏(通常用钢琴)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3]。此后舒伯特又创作了六百多首富于浪漫主义的歌曲,从而使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和风格得以确立和成熟。

大约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法国艺术歌曲开始从产生到发展到兴盛。此时正是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取得成功的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获得了统治地位,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音乐上一方面体现反对封建,提倡民族主义的民主思想,期望通过音乐来唤醒并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一方面体现出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期望能够以最大的热情追求浪漫主义情怀。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法国艺术歌曲。

当时的欧洲,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风靡盛行,“人们渐渐对意大利和德国的音乐(主要是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是风靡一时的“瓦格纳热”产生反感,觉得同法兰西名族的音乐传统格格不入”[4]

在这情形下,法国音乐家们在巴黎成立了“民族音乐协会”以追求尽力表现、振兴法国的艺术。

柏辽兹(1803-1869)应该说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开端。他是第一个用“Melodie”一词来称呼他所作的歌曲,意思为优美的旋律。他不同与法国早期的浪漫曲,常常以诗歌的内涵和进程而谱曲,在诗的韵律起伏中结合音乐,使诗歌和音乐非常吻合,在结构上也突破了传统浪漫曲的对称和分节(下转第51页)的模式,钢琴伴奏更具独立。

继柏辽兹后,梅耶贝尔(1791—1864)古诺(1818—1893)比才(1838—1875)得里布(1836—1891)等,也创作了很多法国性的艺术歌曲。

圣·桑(1835—1921)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他的作品体现出法国艺术传统的高雅意境。代表作《蝉》《蚂蚁》等。

副列(1845—1924)是一位在法国艺术歌曲发展上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他将法国艺术歌曲推向了繁荣。副列的创作虽然跨越了两个世纪,但他的作品仍然属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他创作后期正是印象派逐渐发展的时期,而此时的副列却依然还是保持着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副列在声乐作品上的成就辉煌,一生共创作了 100余首歌曲。他早期创作风格受古诺的影响,然而很快就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手法,副列的作品结构精简,曲调优美抒情,感情细腻含蓄。代表作《月光》、《曼多林》、《梦后》和套曲《佳歌》都是杰作。法国艺术歌曲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成熟。

德彪西(1862—1918)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是法国艺术歌曲发展上又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想注入了法国艺术歌曲,并推向崭新的艺术领域。他的歌曲大多采用当时象征派诗人的诗歌,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散文作家。他的某些歌曲在旋律和激情上可能不如前人,但他善于使音乐更好的结合语言的重音和节奏,注重诗歌的意境,情趣,使诗歌的立意与自己的乐思想融合,以高度吟唱的形式来谱写旋律。钢琴伴奏部分,不再是单纯的衬托,而是更为独立的主体,甚至可以成为音乐会的独奏曲。德彪西的作品中,和声的色彩更为丰富,常用不协和音,淡化功能和声体系,增加特殊和弦等等。在调性上,摆脱传统大小调体系,常用古老教堂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全音音阶。但是德彪西早期的作品如《曼多林》《被遗忘的小咏叹调》《波德莱尔诗五首》等。由于他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因此,在早期的作品中,除了初见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外,还流露出对于传统浪漫主义的怀念。

二.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法国艺术歌曲虽然因各个时期的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理解看法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在整体上与其他国家的艺术歌曲相比,还是有着很明显的法国特征。

1.鲜明的民族性:

法兰西民族性格是通过以简洁流畅的形式,来表达含蓄,细腻的感情,优雅是它的特点,不过分夸张。艺术家和诗人的作品中少有那种戏剧性的大冲突,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跌宕感情起伏,有的是对于内心感受的一种朦胧的,含蓄的表达,作品体现的主要是一种意境、印象性、象征性的忧郁情感。

2.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在法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诗歌受到了极大地重视。法国诗人用特有的暗示,含蓄,象征的手法来反映内心,揭示现实。音乐家们根据诗歌的意境用音乐来表现。实际上,法国艺术歌曲就是极具内涵的音乐文学作品。德彪西所有的艺术歌曲全是以法国诗歌为歌词。他对诗歌语言进行旋律化处理,试图把自己的歌曲变成诗歌朗诵,注重把握诗歌的节奏,使得乐思,诗境融合统一。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歌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出整个歌曲的意境。

3.艺术性:

相对于德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上与民歌紧密相连,法国艺术歌曲则是基本上和当时的民歌,流行的歌曲没有什么联系。作曲家的创作不是直接来源于生活,而是大多采用诗歌,其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情调,因此,作品中常常流露出高雅的艺术气质,它不是大众性的娱乐作品,而是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4.法语的语言特点:

法语一直被认为是最优美的语言,具有音乐性。法语的元音比其他语言更为丰富,法国艺术歌曲的旋律常常与语调相结合,主音和重音不明显。而德国和意大利的主音和重音都很强,在谱曲时要注意这些,而法语在这上不显著,因而,在创作上可以相对的少些约束,歌唱时也比较自由。在教学中,应反复的朗诵,注重语言的起伏,更好的结合音乐。

三.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法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优雅是它的特点,不过分夸张。因此,在演唱时要特别注重对声音的控制,让之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在感情方面,避免过于放任夸张,要有流畅的线条感,体会作品中含蓄,细腻甚至有些忧郁的情感。在节奏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作曲家的标明来处理,做到最大限度地忠于原作。法国艺术歌曲在节奏处理上需要相对严谨。不能随意的放慢或加快,也不能随意的延长。对于一些连贯的乐句,要保持清晰度,不能唱成滑音,或者随意的一带而过。要准确的把握全曲的段落结构,明确层次感。例如德彪西的《曼多林》全曲呈现了抒情性的音乐特点,声乐部分以分解和弦式和半音化的线条为主,抒情的旋律在三拍子节奏的推动下又不乏活泼的性格。尽管旋律音程跳动最大幅度不超过六度,但由于全曲变化音较多,对于演唱者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全曲中加入了中古调式的因素致使离调现象较为频繁,这一点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在情绪和乐感上有充分把握。我们在演唱时,就需注意与德奥艺术歌曲的外露区分,不需要开很大,切勿使用雄壮,结实的声音表现。更多的需要飘逸,轻灵的声音来演绎。

第二,在学习法语歌曲时,语言是必须要解决的。法国艺术歌曲大多采用了朗诵式的音韵,这就要求要反复的朗诵歌词,逐字逐句的了解体会歌词的韵律。由于法语没有明显的重音,在朗诵、歌唱时也不需要特意的去制造一些效果。特别要把握住法语中的鼻话音。这些都需要反复不断的朗诵,直到纯熟。

第三,由于法国艺术歌曲温雅,精致,唯美的风格和内涵,这就要求在演唱时不能像浪漫主义时期歌曲那样,用强烈的对比,外露的情感来表达,相反,在演唱时要注意控制声音,避免过于的夸张,既内在含蓄,又热情洋溢。

法国艺术歌曲演绎其难点不全在于演唱的技术上,更多的是对于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包括音乐风格、歌词的象征主义含义、语音韵律的掌握等。要演唱好法国艺术歌曲,就应该了解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有恰当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2] 喻宜萱 蒋英:法国艺术歌曲选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 倪瑞林 德奥法俄艺术歌曲简论音乐艺术87年4期

[4] 于润扬: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吕淼(1978-),男,江苏无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


推荐访问:法国 浅析 艺术 教学 歌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