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文学的多元性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谈民间文学的多元性

2022-06-01 12:2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一体的变化,它所承载的文化也会随之发生更迭,民间文学作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也在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间文学;多元性;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32-01

1.民间文学起源的多元性

我们所说的中国民间文学,指的是生活在现在中国疆域里的50多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口头文学。正如中华民族是在悠远历史和广阔地域中由众多分散的民族单位慢慢融合而成的一样,中国民间文学也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产物。我们不难理解,不同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生存于其中的不同族群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并由此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而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道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也给他们的集体意识打下了不同的文化印记。要了解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总体格局,首先该鸟瞰一下中国民间文学发生、成长和展演的空背景。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在新石器晚期的000多处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和体现,但由于这些原始文化彼此间交流很少所以他们的民间文学必然有着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相对独立的传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学这一精神产物日趋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与社会生活同轨,如果能反映人们生活要求,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就能强健地生存发展下去,反之则将淘汰于汤汤历史长河。文人文学如此,流传于民间的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亦如此。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多源性,从古代文献资料到当代田野调查都有许多证据。从古籍记录来看,以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为例,书中不仅提到许多不同的国名和族名。而且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的神灵形象与祭祀方式。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海经》中显然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神话系统。茅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中国神话研究ABC》中,就指出中国古史中以神王为首"诸神世系"至少有三个:伏羲、黄帝、帝俊。从甲骨文字看,古代中原民族称至上神为"帝"。各民族各地区还有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民间戏曲,这些有着不同的起源、在不同环境下表演着不同生活与故事的民间戏曲,成为各地民俗中独具特色的风景。中国大地上各民族以自己的集体智慧与艺术天才,用自己的语言、体裁、风格来进行创作和传承的民间文学,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宝库,表现出一种多源共生、异彩纷呈的整体文学景观。

2.民间文学多元发展的不断渗透与整和

民间文学随着人的出现而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分化,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之上产生了文人文学。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但它们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从中国文学史上,不难看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几度融合:从民间采来的《国风》成为我国诗歌的总源头,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离骚体";东汉流传的诗,至六朝以后,多采用乐府民歌古题,风格也近似民歌;唐宋词,肇始于可以歌唱的民间歌曲,许多词的名称及风格颇受民歌影响;到元代,书会文人在勾栏瓦肆创作的元杂剧(元曲)影响了一代文坛,其曲调与北方各民族民歌关系密切。之后,民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经民间说书人说唱流传逐渐形成"志怪"、"传奇"、"话本",直接影响了明清小说,是明清小说繁荣的基础和前奏。文人文学要不断地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分,民间文学也从文人文学中学习方法,两者并肩发展,或彼隐此现,交替前进,于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断。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和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其互渗互补和交融整和的特点。

2.1多原文化的互相渗透。出自多元文化传统的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交流中互渗互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的互动格局。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许多地方,聚族而居的一个民族往往与同样聚居的其他民族毗邻,这就使各族民间文学在保持特定传承环境的同时,也不断与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交流和互渗。这种互渗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在许多相邻民族之间,流传着相同的神话母题、故事类型和民歌形式。在中国民间故事中,许多重要的故事类型,如"狼外婆"、"找幸福"、"灰姑娘"等,皆在许多民族中发现了大同小异的不同文本。以一个研究的较为充分的故事"找幸福"为例,据刘守华先生介绍,仅他个人所接触到的材料,该故事就在19个民族中发现了异文,它们分布于东北、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地区,已整理成文字发表出来的文本数量多达90多篇。地处中原的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凝聚中心,继承了自甲骨文以来的文献传统,使中国保持着3000年以上不间断的文献史。这些文献不仅保存了许多汉民族的民间文学,而且记录了许多其它民族的神话、传说与故事。以致今天对许多民族的族源研究,要从古代汉籍的记载中去寻找渊源。汉族的许多民间传说、通俗小说、历史故事等等,都被少数民族吸收到自己的口头文学之中。

2.2多元文化的不断整和。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开放性的文学体裁。它与时俱进、适地而变。在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向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转变过程中,来自各个不同群体的民间文学,也在文化交流中不断融合,在题材、内容、手法、形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相互借鉴。一些优秀的传世之作,由于具有普同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在流传中被各个民族所吸收、改造,变成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融整合,首先表现为一源分流的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间文学传统。我国不少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一源分流的关系,这些亲缘关系在他们的口头传统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他们共同拥有一些相同的民间文学传承。例如在今天的瑶、畲、苗族中都有以盘瓠为中心的族源神话。三、民间文学的现状及其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

在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切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正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民俗文化也在发生变化。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已直接影响到民间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在民间文学采风队的"田野作业"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显然的问题: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原来的民间故事、歌谣及民俗习惯等都已淡化或消亡,而偏僻落后的地方却保存得很好,氛围浓郁。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承文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群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心理、欣赏习惯的变化,老一辈的故事讲述者相继亡故,很多种类已不再流传。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升级换代,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

3.结束语

综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宏大历史,我们发现她有如这块土地上奔流的黄河长江,起初不过是一些发源不同的细流,它们蜿延前行,与其它水流不断相遇、融合,成为较大的水流,最后终于汇集成浩大的江河,一同奔向那无垠的海洋。从多源发生到交流融合,从互渗互补到整合集成,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上,既不断吸收来自相邻民族的民间文学素材,又成功地保持和发扬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最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之美。这种共创共享,异中求合,在保持着多元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向着更新、更丰富、更具时代特色的传统整合道路发展。


推荐访问:多元性 民间文学 浅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