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骨关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022-06-01 09:5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X医院骨关节外科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得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方法与处置措施。方法:使用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对X医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记录分析所采取的预防、处置措施及效果。结果:通过对X医院半年内骨关节外科80名手术患者病历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患者6例,感染率为7.5%;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手术围术期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达60%;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X医院骨关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前应加强对患者基础病的了解,降低手术围术期患者用药比例,提高用药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危险指数较高手术,对于手术部位已经发生感染并发症患者应该加强感染病原菌检测,以便选择合适药物治疗,最后就是要注意加强手术过程中空气环境、器械卫生情况的监测与管理。

【关键词】骨关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手术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延迟切口愈合,甚至出现切口崩裂,更严重者可能会引发手术部位肢体的残疾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或者衰竭,也存在引发死亡情况;所以,一定要重视手术部位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有效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如手术室环境表面和空氣质量,手术操作中的皮肤消毒、器械质量、施术者手卫生等都可能在后期引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生症发生情况有必要进行实时监控,并采取特定措施预防感染并发症发生,通过“全程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更好了解骨关节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生情况,以便获得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方法与处置措施,笔者以X医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了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研究,现将相关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主要研究对象

以X医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同时包含择期和急症两种情况的Ⅰ、Ⅱ、Ⅲ、Ⅳ类切口手术患者,共80名;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80名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确定有效的预防与处置措施,以提高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治疗的一次性成功率。

1.2 主要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统计分析法,使用统一制定的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监测统计表。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感染并发症发生监测工作戠负责上报感染病例及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医师负责对发生感染并发症患者进行救治,并随时记录感染并发症发生与治疗情况,以便在最后作相关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手术危险指数等级主要依据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和ASA评分评价得出,主要有4个等级,分别是0级、1级、2级和3级;关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诊断,主要参考标准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版)。

1.3 调查统计与分析 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借助于SPSS软件实施,软件版本为16.0。

2 研究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基本情况

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在X院80名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中,手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共6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其中,关节镜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具体I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9%,II至IV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8%,具体I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II至IV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0;复位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具体I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II至IV类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0;普通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0。

2.2 危险指数对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研究中,评分为0级的手术55例,其中1例关节镜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评分为1级的手术10例,感染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评分为2级的手术8例,感染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评分为3级的手术7例,感染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2.3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基本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骨关节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60%,其中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预防性用药率达到了55%。

2.4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检测情况

通过对6例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患者送检关节液及切口感染分泌物标本的分析,其中4例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全部为革兰氏阳性菌。

3 讨论分析

整体研究结果显示,骨关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主要集中于I类切口,占所有感染患者的83.33%;再就是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切口深度有关,6例感染并发症患者中关节镜手术患者4例、关节置换术1例、复位内固定1例。另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也与患者的基础病有关,其中4例感染并发症患者有糖尿病,1例有高血尿酸症,1例肝功能低,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基础病的了解。还有就是应该加强手术过程中空气环境、器械卫生情况的监测与管理。

研究结果还表明,手术危险指数与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建议在确定手术危险指数、实施手术之前就应该做好感染并发症发生预防准备,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概率;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关于手术围术期用药,笔者认为应该减少用药患者比例而增加用药针对性,再就是应该以第I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不宜直接使用第III代头孢类抗菌药物。

本研究中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患者的病原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建议在开展感染并发症治疗前先送检并提高送检率,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准确确定手术部位感染菌种,以便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邱红,蔡幸建,罗锋,张丽琴,黄绍通.关节外科手术患者多药耐药菌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04).

刘宁,周义钦,陈墅等.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05).


推荐访问:并发症 部位 外科手术 感染 骨关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