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引导性功能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试论高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引导性功能

2022-05-30 17:3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zoޛ)j馟vvvvvvvivN9<m5]N:iv]6m?i׾m5}6]v;]]׿饀)
/]@/i馝ơ计划。

(三)对环境建设的引导功能。本文结合各省区市政府相关报告,对当前关于全国各省市人才竞争力发展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人才本体、人才效能以及人才环境三维度建立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其指标集如表3所示。

其中在人才本体竞争指标当中包括人才规模与人才结构这两大一级指标,下设包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量、普通及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学历及年龄结构指数等在内的若干二级指标。而在人才效能竞争力指标当中,则主要包括人才效能和人才比例两大一级指标,下设包括人才效益与密度、科研人均支出等在内的众多二级指标。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标中则有三大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与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级指标则包括人均GDP、教育机构数、人均绿化面积,等等。截至2017年,北京、上海和深圳为我国省域人才综合竞争力前三强,该区域高校人才普遍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下,企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竞争上,而高校开展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给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也就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他环境,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对象,高校以及高校人才将通过采取实地调研考察等各种方式,深入发现其中存在的核心关键问题,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进而帮助企业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在建设社会发展软环境中作用的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高校的文化辐射力,将高校人才效能发挥至最大,高校应将自身专业建设同当地文化研究机构联系在一起,以高校人才为技术骨干,成立众多专业的研究机构,打造良好软环境,从而引领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纲要》指出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年满18岁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400万人,当时本专科招生数也只有100余万人,入学机会率不足5%,随后进入21世纪初期,我国年满18岁人口数量控制在了2030万人左右,而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本专科招生数迅速增加至500余万人,入学机会率从原来的不足5%增长至25%。2017年,我国年满18岁人口数在2100万人左右,而本专科招生数接近950万人,入学机会率将近48%。高校在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将目光对准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目前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性作用。

(四)对区域消费的引导功能。高校人才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消费几乎遍及社会各领域,而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消费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引导性功能。有专家指出,一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内,平均每年需要花费至少5000元,而如果高校中拥有超过一万名大学生,则学生平均每年对周边地区的直接贡献至少在5000万元,在将其他各部门产出乘数加入其中之后,高校人才对地方的贡献保守估计将在上亿元。

从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利用公式Y=C+I+X-M可以简单表示出社会总产出,其中总产出和消费分别用Y与C进行表示,投资以及进出口则分别用I、M以及X进行表示。该公式可以表示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在高校扩招下,其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生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也与日俱增,其对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也产生了相应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以广西为例,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0000元左右,同比增长了7.7个百分点。在刨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大约5.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325元,同比增长了9.3个百分点,同样在将价格因素刨除在外之后,实际增长了大约8.1%。具体情况如表4、表5所示。

由此可见,在经济建设当中,高等教育确实提供了重要服务,高校人才在学习、文化活动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弹性相对较小,对价格波动并不十分敏感。但随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未来高校人才在旅游和学习文化等方面的支出还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其对于以餐饮、交通等代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引导性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人才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譬如学校基建投资,即教室、食堂等,以及固定资产等投资,如实验设备、股票等,而此类投资需求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包括设备制造、建筑工程等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带动包括水泥、钢铁等其他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人才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導性作用,同时还会伴随一定的倍增效应。

三、发挥高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引导性功能的建议

(一)优化高校资源配置。鉴于高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引导性作用,有助于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高校人才这一引导性功能发挥出来,高校首先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外部资源配置上,高校应积极响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实现简政放权,包括邀请同行和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估工作等。不仅如此,针对高校中的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工程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和自由竞争的方式,并积极联系当地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展开全过程综合管理。在内部资源配置上,高校则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会议精神对建设“双一流”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管理章程,且对学校各级领导以及教师、学生的权利职责进行明确分配,在校内推动落实民主管理制,以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

(二)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现有的学分制,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及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课。立足学校实际采用导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通过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开展探讨会并主动学习其他优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囊括本科和专科层次,要求教师坚持生本理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重视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应用性,如适当地增加实验教学、实训课分量等以有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应当注重和完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主动加大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大练兵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由教师和高校学子进行双向互评,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全体师生的能力素质,同步完成高校学生人才和教师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引导性功能。

【参考文献】

[1]蒋贵友,郭丽君.高校领军人才:内涵、功用与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7(5)

[2]向祎依.基于湖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3]姜鸿,潘伟强,徐军.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需动力模型[J].教育与职业,2011(17)

[4]姜朝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基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解读[J].重庆高教研究,2018(1)

[5]关宏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17(9)


推荐访问:性功能 社会发展 试论 引导 高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