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2022-05-29 10:4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数字印刷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满足工业化印刷需要为发展方向的热门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从功能上、数据流、以及体系结构的优化上来实现。为此,本文将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出发,利用UML建模语言来构建静态功能模型,并从需求分析中以平台信息交互来组建网络印刷平台体系结构框架。

关键词:网络印刷;UML建模;数据流建模;体系架构建模

作为新型印刷技术数字印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来满足工业化印刷的需要。数字印刷从最初的包装、标签、账单、机关文印、喷绘等领域逐步发展当前主要的印刷方式之一。网络印刷是借助于网络平台来实现印刷内容、文件上传及在线订单等功能的综合性Web端解决方案,其集中体现了生产的集成化和作业流程的智能化,并利用数据流技术来提供高效的印刷需要。然而,面对网络印刷需求的不断发展,对于印刷企业在构建平台上应该结合企业应用及互操作性实际,从功能上、数据流模型及体系结构模型上进行优化设计,以充分提升印刷业务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一、网络印刷服务平台功能分析

对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从功能上进行分析,一方面考虑到印刷需求的定制性,且与印刷生产流程相适应,另一面从网络印刷软件的功能需求及综合分析上应该体现集成化程度,尤其是满足对多种输入输出终端的应用需要。从网络印刷生产实践来看,对于数字印刷在线服务、企业生产管理及印刷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来说,各功能及相关子系统应该共同构成数字印刷平台体系。对于在线服务系统应从服务的个性化上满足对PC终端及手机终端的需要,并能够结合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对于印刷企业管理系统应该从数字印刷数字资产管理及企业信息管理中,实现对企业资产的及印刷业务的动态管理;对于印刷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则是通过PDF模块、拼大版模块、RIP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来实现控制管理。

在软件系统工程设计中,面向对象法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如UML建模法是利用其可视化、统一性及独立程序设计功能来满足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UML建模语言从分析需要出发,通过对软件功能及网络印刷服务进行有效的描述及分析,以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来确定系统功能。通过对于用例图的描述,来分析用例、参与者及其关联关系。用例是以叙述为主的文档,描述软件系统各事件的发生顺序及过程说明;用例与参与者关系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泛化关系,即对于用例可以表示为子用例和父用例形式,也可以继承各自的属性和行为,还能从用例的特化上来改变各个用例的特性;二是包含关系,即对于各个用例的公共步骤进行分离,使其具有单独的被包含关系,如提供者用例,客户用例等;三是扩充关系,即对已有用例融入新的行为,以基础用例为扩展点,通过增添新的行为使其满足相应的扩展需要。

二、网络印刷服务平台数据流模型的构建

软件工程是进行系统分析和建模的有效方法,也是UML建模法的常见应用。在进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分析时,利用传统的结构化语言分析方法更具适用性。结构化分析法是以面向对象为基本点,强调过程的抽象与系统功能的模块化,并通过对数据流的加工来构造系统和设计程序。其常用的方法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及判定树等。从数据流图的分析来看,以图形方式来描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并以逻辑系统图示方法来实现数据流的流动及处理。如对于外部项指系统以外与系统有关联的事件,可以作为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对于数据的加工逻辑功能主要体现在变换上;对于数据的存储表示则依据其逻辑统称来实现;对于数据流的输入输出则根据数据流向来界定。对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数据流的构建上,需要从数据流的分解与抽象上,分成若干个结构层,即顶层、底层和中间层。顶层数据流是系统的边界,底层数据流是不可分解的数据单元,在底层与顶层之间,数据流是可以被加工成不同的分解,对应各自的功能描述。对于本文网络印刷服务平台数据流的建模,遵循“自定向下”、“自外向里”的原则,以结构化分析法来实现网络印刷服务各功能的建立与处理。对于顶层数据流的分析,从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上,将输入、输出数据流作为系统的外部实体,并满足对系统数据流向的加工需要。对于中间层数据流,以数据源为出发点,通过对数据的存储来形成数据流的流入、流出,以细化各数据流的描述及逻辑流向。对于底层数据流,以网络印刷服务平台业务流程为基础,从数据源、数据流及文件的存储关系上来实现对各子系统数据间的交互,以数据加工和细化为出发点来建立数据流图。如对数据信息查询功能的实现、对网络账户信息的管理、对网络订单的细化及修改、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优化、对网络印刷业务流程的管理等等。

三、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及建立

对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来说,其功能的复杂性必然带来数据处理的高需求。以当前常见的网络平台架构为基础,本文将从双层C/S、三层C/S以及B/S结构中进行分别阐述。对于双层C/S结构,由于对资源的不对等,以客户端及服务器端两部分来构建逻辑关系。客户端为提供表达逻辑和业务逻辑,服务器端提供数据存储和相关印刷业务逻辑。在本系统设计中,应该从“胖”客户端上投入更多的硬件资源,以满足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在业务逻辑的管理上,印刷企业应该从企业内部及外部条件的变动中,及时更新硬件设备,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需要。对于三层C/S网络体系结构来说,其多层结构能够实现对应用程序的业务进行独立,从而形成客户端、中间逻辑层及后台服务器端的三层结构。在三层C/S结构中,表示层主要满足与客户请求的交互,并将请求与中间层进行传递,以SQL等方式来实现对数据及资源的服务请求。其特点是客户端程序开发进一步简化,不必关注如何访问数据库,从而形成“瘦”客户机;对于中间业务逻辑规则,主要满足对具体业务的可伸缩性操作,以实现对数据库层的快速响应。同时,三层C/S结构也存在不足,一是开发周期过长,对于底部组件的开发时间占总项目的30%-40%;二是对于核心业务程序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增加了开发的复杂性;三是对于系统维护及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从系统开发、网络结构及开发工具的优化上来实现。B/S结构是当前网络结构的常用方式,基于网页浏览器来实现对网络印刷服务的构建。在B/S结构中,需要从浏览器技术上实现多种脚本语言的并行,并需要从功能上实现不同用户、不同终端的有效应用。其不足在于B/S结构缺乏对动态页面的支持,难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有效处理;B/S结构的系统扩展性较差,安全性面临更多挑战;B/S结构在系统响应上显得较慢。

四、结语

对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研究主要从系统建模上来分析网络印刷服务平台的功能需要、数据流需求,以及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应用优劣性,并从网络印刷服务平台设计上,针对平台信息交互及数据库建构实际,以满足数字印刷服务企业的开发需要。数字印刷服务的多样化、网络化趋势的发展,一方面从网络服务平台的集成性上来满足更多终端的访问需求,另一方面从网络交互界面及用户与印刷企业的沟通上改进业务流程,以适应未来跨媒体化、网络化发展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董晓明,闵绍荣,雷静,贾连兴.基于UML和XML的数据建模方法及应用[J]. 系统仿真学报. 2010(09).

[2] 杨丽,李业丽,郑良斌,陆利坤.基于web的按需印刷解决方案[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1(04).


推荐访问:服务平台 构建 印刷 研究 网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