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社区医疗护航?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谁来为社区医疗护航?

2022-05-26 19:2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这是“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有关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

“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困扰我国百姓多年,国家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发展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几年来,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广村社区医疗服务,那社区医疗机构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在我国各城市的发展又如何呢?

解读:何为社区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卫生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符合人口老化和疾病谱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医疗卫生服务成本,向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社区医疗与医院的不同之处

社区医疗机构的出现,是为解决城市中社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那它与一般的医院相比的话,必定有它的不同之处。社区医疗机构相比医院主要的不同之处有5点,即公益性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这几方面社区医疗机构要比医院强。

讲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更加明显主要是指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医院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另外相比大医院的人员很少上门现在的社区卫生机构提倡主动性服务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不但病人,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使亚健康人不要变成病人,所以整个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除了医疗以外社区卫生服务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居民进行连续性服务。比如高血压(专题访谈、咨询)要建立健康档案始终追踪。不像大医院你去看医生就给你看,你不去看,他也不找你。社区卫生服务就办在居民家门口,按照规划要求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而且它的费用,居民也能够负担得起。

双向转诊缓解“看病难”

社区卫生服务是由市级政府提供主要的投入允许各类为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引导“小病医疗进社区,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通过政策引导,使居民能在社区解决的问题尽量在社区解决。

国家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百姓看病将先进社区服务中心首诊然后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到大医院看病。实行双向转诊和社区医院首诊制以后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司其职。在社区开展首诊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大家现在说看病难,最突出的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实际上在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由社区医生转诊这样社区医生能够帮助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也把自己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医院收治的有关病人在康复期也应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大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门诊服务,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开展临床科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现状:社区医疗遇冷!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在一次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为内容的集体学习中讲话强调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现在政策出来了,具体工作也展开了,那百姓的反应是什么呢?这一措施的实施是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就诊情况“冰火两重天”

某个周末的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社区医院看到,整个门诊大厅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显得很冷清。“平均每天来看病的也就一二十人。”该社区医院的护士长显得很无奈,“个体黑门诊比我们收费低医院比我们技术好。谁愿意来啊?”

随后记者又来到航天桥处的某三甲医院,这里的情况与记者刚才所见到的截然不同。场面可谓壮观,硕大的候诊厅已经挤满了人,挂号处的4个窗口前也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旁边甚至还有一个保安在维持秩序。“在我们这儿,像这种情况我是见多了,去年年底流感发生的时候到这里来挂号看病的人可以说是天天爆满。”保安对记者如是说。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再次凸现社区医疗机构的生存困境。谈到社区卫生站的艰难处境某医科大学三附院门诊办公室刘主任说:“现在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80%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不要说社区卫生站就连一些市级医院的生存也是很困难的。“他认为,医疗资源的均衡问题需要解决。

社区医疗机构遭遇信任危机

根据2006年11月2日~6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显示,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民众目前的这种认知程度显然是新医改实践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挑战。

记者在医院采访时,一位在在排队挂号的女士说:“社区医院不敢去,信不过那里的医生:大医院挂号难再难也为了那张金字招牌。而且社区医院的整体服务意识差,水平较低。上次我在我们社区的医院给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人多了点医生打针推得那个快啊痛得孩子大哭。”

一位搜狐网友也在论坛上讲道:“社区医院我去过,总体感觉设备简单,人员要么老化,要么素质低,大多数与医药经销商挂钩,推荐使用价格昂贵且疗效没谱的药物,唯一优点是比较方便,人少不用排队,看小毛病还可以考虑。”

此外,去年《中国青年报》的民调也证实,绝大部分受访者不去社区医院,是担心那里医疗能力不足,怕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其中56.6%的人担心社区医院医生的诊疗技术是否能准确诊断病情并给出合理的处理;52.6%的人认为社区医院设备过于简陋一些基本的检查都做不了;31.9%的人觉得社区医院的就诊环境太差不利于身体康复;29 4%的人提出,在社区医院看病花费和大医院差不多而且报销起来非常困难。

展望:如何勾画社区医疗未来蓝图?

社区医院目前遇冷的尴尬状况?相信都是大家所不愿意见到的。国家采取这个措施开展这项工作,出发点是好

的,是在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实事但目前情况是事与愿违。面对此种情况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其中的原因,社区医院在我国是真的行不通吗?在今年的“两会”中,有关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注重社区医疗的内涵建设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4件事,其中两项关乎基层医疗的发展一是积极推行“新农合”,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进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方便群众防病治病。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不能靠看病挣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还不高,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群众的需要。另外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

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在赴上海的一次调研中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要注重社区内涵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加上地方政府的实质性支持,社区建设不再是空话。主管部门的官员借全国“两会”契机专门提出加强社区内涵建设意义重大。

提高服务水平 争取信任

医学博士王宪波在谈到社区医疗时指出:“社区医疗的水平大家不太相信。还有对于社区医生的技术也存有疑虑。总归来说社区医院的信任度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社区医院还是要培养全科医生,使社区医院的功能表现为不仅可以医治常见病、多发病还可以起到卫生保健的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徐道振针对现在去社区医院的人还是很少的现象也指出:“其实还是社区的医疗水平大家不太相信吧。现在社区医院没有配套的设施,各种仪器也很不健全。而且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还是不高。现在不是呼吁说是二三级医院的医生轮流下社区吗?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同时,社区医院的医生还是要培养的。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上要支持。对于社区医生的工资奖金之类的,最好国家能够全包,不要再采用现在医院的制度。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支持社区医生的发展。社区医院的建设也就会更好的。

“推广社区首诊关键要让群众信得过社区医院提高在社区就诊的报销比例只是一个具体的指标。”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院士表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关键是政府对社区医院有充足和正确的投人。

钟南山说,政府首先要对社区卫生加大投入,但并不是要给社区医院投入先进的设备,或盖很好的房子,主要应该投入在加快培养全科医生,保障他们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收入,同时还要加大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

关于“提高社区医院(就诊)报销比例,鼓励更多患者首诊到社区”这个办法,钟南山认为,这只是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会有一些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关键是社区卫生要定位好防病的职能,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社区网的投入”。编后语:

加快建设社区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承载着人们对医疗改革的无限希望。虽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正如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一样 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威长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好的家长、好的环境,孩子就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同样,在国家大好的政策支持下,社区医疗这一制度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会越走越好!


推荐访问:护航 谁来 医疗 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