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F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的作用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无创性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F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的作用

2022-05-24 08:4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目的 分析以表面电极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F波测定对GBS诊断的作用及优点。方法 对30例GBS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面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远端、近端CM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F波出现率,潜伏期。结果 以个体为单位计算,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的有24例,其中有远端潜伏期延长者16例,有CMAP波幅减低者14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9例,有2条以上神经CMAP完全无法引出者9例;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16例,其中传导速度减慢14例,波幅减低者7例,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几乎均合并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F波出现率减低者26例,其中单纯F波出现率减低而无其他神经传导异常者5例。结论 以表面电极进行神经电图检查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肌电图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颅神经及周围神经疾病, 常以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为前驱症状。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是以运动神经损害为主的脱位鞘性周围神经病。本病主要损伤脊神经根 、神经节和周围神经, 表现为多发性、节段性的神经脱髓鞘改变[1]。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吉兰巴雷综合症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诊断的3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2006年2月以来本院住院患者,经临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检查诊断,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以及Asbury 等的标准[2]。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3~75 岁,平均44.2 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16例,单纯双下肢无力10 例,面神经麻痹4 例,其中单侧1例,双侧3例。

1.2 方法 应用美国牛津公司的MEDELEC Synergy 5通道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对30 例GBS 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温度大于32℃。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表面电极刺激及记录,每个患者检查对称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8条神经,有面神经麻痹者加做面神经运动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采用表面电极分别对正中神经经腕部及肘部刺激,于同侧拇指对掌肌记录;尺神经经腕部及肘部刺激,于同侧外展小指肌记录;腓总神经经踝部趾长伸肌和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及腓骨小头后上方刺激,同侧拇短伸肌记录;胫神经经内踝后上方及腘窝刺激,拇长屈肌记录;面神经经耳前刺激,于口轮匝肌或眼轮匝肌记录。以上检查均以超强电刺激,记录刺激点诱发CMAP波幅、远端潜伏期及远端、近端间的传导速度 ,共测定240 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情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采用表面电极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共240 条记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F 波采用表面电极对上述运动神经传导测定中有CMAP引出的正中神经、尺、胫、腓神经共189 条进行检测,记录出现率,F波潜伏期、MF潜伏间期。上述各项测定值均与文献正常值相比较[3] , 神经电图中凡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值20% 者为减慢, ML > +2.5 ms 者为延长, 波幅< 80 %者为降低,F波出现率< 80%为降低,F波M波间期大于2.5 ms为异常。

2 结果

2.1 在测定30例患者240条运动神经中 ,CMAP 波幅降低者86 条(35%) ,近端刺激较远端刺激CMAP波幅减低大于30%者79(32.97%)条,ML 延长者170条(70.88%),速度减慢者191条(79.58%),其中速度减慢大于50%者42条(17.5%)。测定感觉神经240 条,SCV 减慢者75条( 31.25%) , 波幅降低者60条(25%)。测定240条神经F波中,出现率减低有203条(84.58%),其中未引出者有96条(40%),潜伏期延长者107条(44.58%)。

2.2 以个体为单位计算,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的有25例(83.3%),其中有远端潜伏期延长者16例(53.3%),有CMAP波幅减低者14例(46.6%),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9例(63.33%),有2条以上神经CMAP完全无法引出者9例(30%)。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16例(53.3%),其中传导速度减慢14例(46%),波幅减低者7例(23.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几乎均合并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F波出现率减低者26例(86.68%),其中单纯F波出现率减低而无其他神经传导异常者5例(16.67%)。

3 讨论

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周围神经的淋巴和巨噬细胞浸润以及髓鞘破坏, 为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在国内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普遍的共性, 与季节有关,夏秋多发。可能是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功能失调, 加上一定的外因(感染等) 作用所致[4]。本综合征主要是损害神经根的功能,主要以影响运动神经为主,影响感觉神经为辅。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多灶性、广泛性的神经传导阻滞,MCV远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CMAP波幅减低,SCV传导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减低、潜伏期延长,而以运动神经传导异常更多见及严重。平均潜伏期延长和F波缺失是诊断GBS高度特异且敏感度较高指标,由于F波主要测定近端运动神经的传导,对于MCV是重要的补充。本组30例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100%,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83.3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53.3%,F波异常者86.68%。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神经电生理特征变化与文献报道一致。在疾病的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只出现有F波的异常,而无其他神经传导异常表现。在本组患者中,单纯有F波异常而无其他神经传导异常的有5例。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F 波的检测又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重要的补充,在早期发病时尤为明显。它可以补充神经传导速度只能测定远端神经而不能表现近端神经情况的缺点。

传统针极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使用表面电极进行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原理一致,但会造成患者较大的痛苦,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而影响检查结果造成诊断不明确。针极肌电图的肌肉检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病情的进展程度,但要多次进行检查进行对比,使用其他表面电极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F波等其他临床检查手段也能很好地判断病情进展。针极肌电图对检查环境及消毒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弱,检查成本较高,并且会增加医源性损伤的机会。使用表面电极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检查环境要求相对较低,操作方便,具有无创性、快速诊断的优点,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医源性损伤。表面电极神经电图检查可作为GBS 诊断客观、重要的手段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史玉泉,周孝达,吕传真,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9270.

[2]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5):380.

[3]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692, 103,196199.

[4] 邓艳春,黄远桂,赵刚.370例格林2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0,26(1):6061.


推荐访问:传导 综合征 测定 诊断 神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