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2022-05-23 17: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幕上星形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而言,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信号较均匀、边缘较清,多数无瘤周水肿,少数有轻至中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 MRI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任意扫描且无创伤性,对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星形细胞瘤 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9.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3(a)-0185-01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对30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作初步分析,旨在加深对星形细胞瘤认识,进一步探讨MRI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星形细胞瘤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72岁,平均39.48岁。首发症状头痛、颅内压增高11例,癫痫发作10例,卒中样发作1例,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如偏瘫2例,精神症状1例,走路不稳1例,失语视力模糊1例,其他2例。

1.2 检查仪器及方法

对42例患者MR检查行矢状、冠状、横断面T1WI及T2WI扫描,发现病灶后,行0.1~0.2mL/kg的Gd-DTPA造影剂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表现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2 MRI影像表现

幕上星形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而言,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信号较均匀、边缘较清,多数无瘤周水肿,少数有轻至中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Gd-DTPA增强扫描I级无增强,Ⅱ级少部分可有增强。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肿瘤实质呈等T1、等或长T2信号,囊变坏死呈更长T1、更长T2信号,肿瘤边界不清。肿瘤常可沿白质通道播散,位于额、顶、颞叶的肿瘤可经胼胝体向对侧扩散,也可沿室管膜播散。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显著,Gd-DTPA增强扫描,90%以上肿瘤实质有中至重度增强,可为结节状明显均匀强化,环状或花环状强化,环壁不规则,可有大小不等结节。

3 讨论

星形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介于星形细胞瘤与胶母细胞瘤之间。生长较星形细胞瘤快,平均病程1~20个月之间。小脑星形母细胞瘤由于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病程要比大脑星形母细胞瘤短。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与其他颅内肿瘤无明显差别。手术前常难以与星形细胞瘤区别。星形细胞瘤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胶质瘤的40%。根据肿瘤细胞分化及间变程度不同,可分为4级,但同一肿瘤可有分化不同的部分。纤维性星形细胞瘤及原浆性星形细胞瘤属星形细胞瘤1级,为良性;成星形细胞瘤属星形细胞瘤2级,系偏良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属星形细胞瘤3级或4级,恶性度高。

1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生长致肿瘤内微小液泡形成,细胞内、外水份增多,结果造成T1和T2延长,在T1在加权图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肿瘤组织血脑屏障受损不明显,周围水肿亦较轻微,占位效应相对轻,若作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无异常对比增强。随着肿瘤的生长,瘤内发生微小囊变,MRI信号开始不均匀,瘤体与周围水肿在T1加权图像中不易区分,只有在T2加权图像中才有可能把它们分开,这是由于随着TE的延长,周围水肿信号明显增高而肿瘤信号增加不明显所致。肿瘤可有轻度异常对比增强[1]。3~4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及瘤内发生大片坏死并有出血而使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广泛,血脑屏障受损严重。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反映了瘤内坏死或出血。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间有许多曲线状或圆点低信号区,代表肿瘤血管。3~4级星形细胞瘤往往具有如下信号特点:在长TR短TE(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上,肿瘤信号低于周围水肿信号,但肿瘤内部坏死区信号却高于周围水肿信号;在长TR长TE图像上,肿瘤内部坏死区其信号强度近乎周围水肿信号强度,瘤体信号强度相对减代[2]。有的肿瘤在四周有一圈菲薄的低信号晕,介于肿瘤与周围水肿之间,据分析,系由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或由肿瘤邻近组织发生神经胶质增生所致,这在1~2级星形细胞瘤少见,3~4级星形细胞瘤均有显著异常对比增强,增强持续时间长,可达1h之久,增强部分呈斑块状、线条状、花环状或结节状,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区不发生异常对比增强。

星形细胞瘤Gd-DTPA增强情况前文已述。对于3~4级星形细胞瘤,异常对比增强部分往往反映了肿瘤内间变最明显处,是肿瘤分级及判断预后的根据,增强机理是肿瘤血脑屏障受损或破坏。但是,脑部有些结构如灰结节因含有穿通血管,原来就不存在血脑屏障,因此,如这些部位发生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也会发生明显对比增强,不应误认为是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瘤[3]。此外,肿瘤若经放疗,一旦出现放疗坏死区,其内也含有穿通血管,在Gd-DTPA增强扫描时也会呈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不要误认为是肿瘤残存或肿瘤复发。

参考文献

[1]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44,347.

[2]李文华,朱铭,耿道颖,等.儿童期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特征[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511.

[3]李春和,姚振威,冯晓源.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4:219~222.

【收稿日期】 2011-11-28


推荐访问:星形 细胞 诊断 分析 MRI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