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2022-05-23 13:2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zoޛ)j馝vky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5 mg,睡前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愈率31.9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治愈率64.51%,两组间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出现头晕嗜睡者,1例出现口干、恶心;对照组中3例出现嗜睡、疲惫,1例有便秘现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天麻素;西比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可避免的人口现象的到来,老年人相关疾病亦日益突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呕吐,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观察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VBI所致的眩晕患者,其中62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4例VBIV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74),对照组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52~78岁,平均(62.52±5.17)岁,伴高血压疾病2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51~67岁,平均(58.03±7.58)岁,伴高血压疾病2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维持基础治疗上服用西比灵胶囊5 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1.3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依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两组均排除以下疾病:①排除梅尼埃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以及贫血、药物中毒等其他内科疾病严重衰竭所致眩晕。②对观察药物过敏及有哮喘病史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史。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患者症状、体征制定。痊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有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缓解,但在观察期问仍有眩晕发作;无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录入并处理,治疗效果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TCD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表3。

2.3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3例出现头晕嗜睡者,1例出现口干、恶心;对照组中3例出现嗜睡、疲惫,1例有便秘现象。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好转,均能继续接受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VBIV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或受机械压迫,致管腔变窄,或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引起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导致眩晕症状[2]。TCD对VBI眩晕的辅助诊断能比较客观的反应脑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管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对颅内血管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因此TCD能诊断VBI眩晕患者提供定性的依据,弥补了以往靠CT/MRI排除及临床症状推测性诊断的不足。

本研究对比显示,治疗组在TCD指标、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天麻素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凹培卫,赵忠新.颈部血管彩超、MP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36-37.

[2]贺翔,徐南华.长春西丁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8):5100-5101.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基底 天麻 注射液 动脉 疗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