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分析

2022-05-23 12:4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24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24例患儿行心理疏导、药物调节等干预后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患儿心理因素对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故需与患儿行良好心理疏导,改善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以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2-253-02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无心脏器质性病变,以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为常见临床表现,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精神焦虑紧张等心脏疾病症状。因受相关临床表现及患儿缺乏表达能力的影响,易被误诊为心肌炎,与心脏器质性疾病发生混淆[1],使病情治疗延误。故采取有效措施行明确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24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4例,男10岁,女14例,年龄3~14岁。依据病情划分:A组:心动过速8例,由β-受体功能亢进症引起。临床表现:患儿多伴有气短、心悸、烦躁、胸闷等症状,无缺氧体征,症状在吸氧后缓解不明显,可有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亢进;B组:窦性心动过缓8例,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临床表现:患儿自觉症状多不明显,症状受心率快慢的影响,部分患儿有嗜睡、乏力、胸闷表现,病情严重者心前区可伴有疼痛;C组: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8例。临床表现:患儿常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神经症状,自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电图、心压多正常,心率偶有偏快。

1.2 方法

A组以心理行为治疗、眼球按压为主,给予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应用。B组症状不明显可不采取措施治疗,仅需预防感冒、注意休息、适当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补充,对患儿加强安慰。C组对患儿给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儿行疏导、劝解、生活指导,有明显症状者可行营养调节神经功能药、给予利眠宁和地西泮等药物镇静。

2 结果

A、B、C组各8例患儿均治愈,行心理疏导、药物调节等干预后,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临床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类型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造成的心动过速、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造成的窦性心动过缓、心脏神经症造成的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最为常见。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多采用心理疏导即可有效治疗。神经心脏病学为临床边缘新兴学科,是指心血管系统因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需依据临床表现行正确处理,减少误诊和误治的发生[2]。

3.1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诊治

为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性出现一定增高,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所形成的临床症候群。其特点为:在学龄儿童及青壮年中较为常见,好发于女孩[3];以精神神经症状及心血管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神经症状者可有失眠、四肢麻木、低热、自觉气短、低热等表现。心血管症状可有头晕、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等表现。可有心率增快体征,收缩压有偏高征象,第一心音亢进。心电图有T波低平、S-T段下移、心动过速等改变。心脏彩超、心脏X线检查及血钾、钙、钠、心肌酶谱正常。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同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毒性心肌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作好鉴别诊断。

3.2 单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

其特点为:女童多见,好发于学龄儿童,心率过慢对临床症状有一定影响,多无自觉症状,患儿心率过缓者可有头晕、胸闷、乏力,活动后临床症状更为明显,过缓严重者可有晕厥症状发生。行体检肺动脉瓣可有血流性杂音存在,心脏大小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正常,P波频率要比正常范围慢,与同龄儿童比较,心率较低。可伴有窦性心率不齐,QRS波形及时限正常。房室传导阻滞若应用阿托品后消失,心率在应用阿托品后增快,则可诊断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脏超声、心脏X线摄片、心肌酶谱及血钾、钙离子、钠等辅助检查多无明显异常[4]。

3.3 小儿心脏神经症

为循环系统功能失调为主的疾病,由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其特点为:在青春期青少年中常见,好发于女孩。以乏力、呼吸困难、胸痛、心悸为临床表现,常有恐惧、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伴发。此类患儿临床资料显示常有心理、精神障碍,有多种原因导致。原因常为家长对患儿有过高期望值、使患儿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或患儿休息较少,及家长缺乏正确的育儿方式,未正确耐心引导,或患儿因家庭环境不佳而有不良刺激产生。部分患儿性格内向、脾气暴躁易激动、承受能力较差,不

乐观。临床症状易变且复杂,但阳性体征缺乏,到院就诊时,以不同程度的神经过敏、忧郁、焦虑为主要表现,担心是器质性心脏病,怕有危险和意外发生。血钾、钙、钠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压检查均正常,治疗应以心理疏导、镇静为主。

经临床各项检测,可在器质性心脏疾病与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间作明确区分,心肌炎患儿在对血流检测时可有电解质紊乱表现,酸中毒及缺氧症状较显著,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同功酶与心肌酶检测可有多项呈显著升高趋势,儿茶酚胺含量高效液相分析有过高情况发生,心脏彩超、胸透检查心脏均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剧烈运动后多发,患儿多数在发病前有病毒性感染疾病,而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患儿多为自身感觉,儿茶酚胺含量在血浆中普遍偏高,心率异常室性少见,多见窦性,电解质紊乱情况较为少见,多伴有各种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预后无心脏增大等器质性变化,临床症状较易缓解,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透检查多为异常,故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特征,把握相关特点可避免误诊情况发生。综上,患儿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与家庭的和谐程度、家长的教育方式均有密切相关性,故需与患儿行良好心理疏导,改善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以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尼尔逊儿科学[M].第15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1608-1611.

[2] 佘亚雄,童尔昌.小儿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7-148.

[3] 万小卿.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44-145.

[4] 朱丽芳.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17):221-222.

(收稿日期:2012-03-19)


推荐访问:相关性 诊治 小儿 心血管疾病 神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