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下的电子斗争①山寨版雷达&发霉的干扰机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铁幕下的电子斗争①山寨版雷达&发霉的干扰机

2022-05-21 13:55: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1945年的秋天,世界带着满身的创伤迎来了人们祈盼已久的和平,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偏见像一支锋利的刻刀,在地图上狠狠划下了一道横贯欧洲的分界线。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揭示了在二战中曾同仇敌忾的东西方盟友关系无可挽回地向着对立的方向发展。随着苏联占领军切断了东西柏林的陆上交通,北约和华约组织相继成立,“冷战”的集结号已然吹响。而此时,美苏两国在电磁疆域的无形争夺也早巳开始。

战后初期美军的电子战研究陷于停滞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电影院不再放映来自欧洲大陆的战事快报,取而代之的是像《煤气灯下》、《卡萨布兰卡》这样缠绵悱恻的故事片。大量的退伍军人永远放下了曾视之为生命的汤姆逊冲锋枪,回到家乡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奔波。街头巷尾人们的话题也不再是星条旗又插在了哪座太平洋小岛上,而是面包、黄油的价格变动。在日日笙歌的和平错觉中,没有几个参议员愿意给增加军费开支的议案投下赞成票。随着军费的缩水,大量为军队服务的研究机构被裁撤,这其中就包括设立在哈佛大学的国防研究委员会第15处(以下简称15处)。

为保密起见,15处对外的称呼是“无线电研究实验室”,二战期间盟军四分之三的电子对抗装备都在这里研制定型。初刨时期的第15处只有25名工作成员,到1944年夏,为15处工作的人员超过了800人。从1942年挂牌开张到1946年关门大吉,该研究机构共研制出150余种不同的电子对抗设备,消耗经费1500万美元,获得了军队24200万美元的订单。据粗略估算,由于电子对抗设备的使用,盟军800架轰炸机免遭击落,仅这些飞机本身的价值就达到了3.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使用干扰手段压制敌方雷达后,轰炸机可以在较低的高度投弹,大大提高了轰炸精度,由此降低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

战时第15处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之高的,就连美军的高级指挥层也自信于此,一旦敌方部署了新的雷达或无线电制导武器,在数周甚至数天内,第15处就可以拿出有效的对抗措施。然而,“狡兔死,走狗烹”,战争刚刚结束,整个无线电工业的兴趣就迅速转移到投产新一代民用收音机和电视机上。不管第15处的研究人员在战争中曾书写下多少辉煌,也无法挽回“下岗”的命运,被撤销后的第15处所有设备和文件资料都被移交给了军种研究机构。就这样,没有了对手,失去订单支持的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第15处结束了其短短4年的历史。美国的电子对抗研究在之后的几年中几乎陷于停滞状态,美军对于电子战装备的态度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干扰机

研究已经在形式上中止,即便是战时已经安装在飞机上的电子对抗设备,状况也非常不容乐观。1946年从太平洋战场返回美国的一批B-29战略轰炸机中,电子干扰机都在炎热潮湿的气候里发霉了。美军编制序列中大部分飞机上的电子对抗设备都被拆下来变卖掉,余下的一部分也在仓库里默默的“宅”着,绝大多数的电子对抗军官都退伍或者转行了,战略空军司令部只保留了2名电子对抗军官的编制。直到1949年末,美国空军才开办了第一期电子对抗训练班,希望能够补充一部分电子对抗军官到基层。然而各飞行大队选派的人员大多是已经停飞的飞行员,性格怪癖,心里除了复飞什么事都不琢磨,更不要提学习什么电子战了。海军的情况和空军差不多,因为没有了电磁频谱领域的对手,大部分战舰上的电子对抗设备都拆下来堆进了仓库。

美国陆军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海空军主要面临的电子威胁是雷达,所以进行对抗的措施就是用有源或无源干扰设备尽可能扰乱敌方雷达的工作,而陆军是不存在这种威胁的,因为当时的雷达技术只能探测到空中或者海平面上的目标,对于存在严重杂波反射的地面目标没有探测能力。所以陆军面对的电磁环境中只有一种信号——无线电通信。相对于用电子干扰手段阻断敌人的通信,陆军更加乐于从截获的敌方通信中获取情报,比如通过对敌方无线电的测向定位,推断敌方兵力部署和行动企图。如果破译了密码,敌方的通信信息就具有了更大的军事价值。在二战后期,这种战例屡见不鲜。显然,陆军对监听设备的需求远大于干扰机,所以,美国陆军在战后推动了几种型号的无线电测向设备的研制,仅此而已。

可以说,在战后差不多5年的时间里,美军的电子对抗水平在技术上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在装备状态和战术运用能力上比1945年还要差。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煞费苦心建立起的电子对抗力量,几近荒废。

租借法案给苏联雷达发展带来转机

苏联兵器工程的传统就是简单可靠,以便在战时大量生产、训练和维修。但是通过种种正规和非正规渠道,苏军也接触到了一些西方武器。其中,最主要的渠道是“租借法案”。该法案是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旨在为反法西斯盟国提供战略物资。据统计,苏联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超过14000架飞机、7000辆坦克、267万吨油料以及大量特种钢材、机床设备等等作战急需的物资。苏军元帅朱可夫也曾提到这一法案在卫国战争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坦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此外,缴获或偶然获得的武器装备也大量成为苏军战后武器设计的蓝本,比如根据德国潜艇仿制而成的w级潜艇,根据V-1导弹仿制的10X飞航式导弹。最令美国人气不过的就是B-29重型轰炸机了,这种战略轰炸机本不在“租借法案”提供清单之内,苏联虽多次交涉,美国就是不给。可偏偏有几架B-29发生故障,实在没办法,一咬牙一跺脚就迫降在了苏联境内。在苏联人眼里,这飞过来的哪里是超级轰炸机,纯粹就是超级大馅饼。于是,好客的苏联同志说,既然来了,就别着急走啦,连人带飞机都给扣下了。3年后的1947年8月,3架名为图-4的战略轰炸机在苏联航空节上亮相,明眼人一看就全明白了,因为它们几乎和B-29一模一样。

事实证明,苏联工程师们的“克隆”能力非常之强。德国开始进攻苏联时,整个苏联境内只有不到20部雷达,后期通过“租借法案”,苏联红军获得了200余部英制炮瞄雷达和25部美制SCR-268火控雷达。鉴于苏联冬季极度寒冷的气候,这批装备在交付前都进行了少许改装,比如改用在零下五十度时仍不会变质的润滑油等等。即便这样,美英的科技人员对这些娇气的宝贝们还是不放心,因为雷达整机只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下通过测试。当他们经过批准到苏军阵地查看这批设备时,发现雷达居然工作得挺正常,再仔细一看,原来红军战士在一些重要部位包裹了厚

zoޛ)ji6b+mHv=v#D	|]R	|	|#_xiv
�ЏKv۽4M}׭M}]?文章——《“乌鸦”飞进了“超级堡垒”》。


推荐访问:铁幕 山寨 发霉 干扰 斗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