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文化的管理与思考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构建校园文化的管理与思考

2022-05-21 13: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生为本”,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以健全制度为保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以生为本 和谐

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校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圣殿。校园文化从产生至今,唯一不变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无意地形成的校园文化,到有意地建设校园文化,它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也越来越巨大。小学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素质教育观”,原则是“灵活、多变的基础性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人才将是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文化内涵深的创新群体。而有着环境熏陶作用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如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把育人建立在环境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对高尚人格的培养的重要影响;再如营造一种健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

1.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对全体学生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良好习惯的形成,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

1.1优化外在环境

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这是校园文化风貌的一个外在表现。鼓励并要求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绿化、净化、美化中来,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精心设计、细心布置、用心呵护,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成立“绿色护卫队”,评选“绿色小卫士”负责学校的绿化工程,每年参与种植,并且落实到学生、班级去护养它们,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净化的校园才是育人的最佳场所。校园环境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并由学生担任卫生监督岗的“监督员”,时时处处督察校园卫生状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1.2陶冶人文环境

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在教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方面,都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用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装点教室,“这里的名人就是我”,给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自信、自豪、自强的精神氛围。

1.3营造学习环境

在学习环境或氛围建设方面,学生主动、全员参与。校、班黑板报,广播,宣传窗等都有学生参与负责,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自然形成。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的学习、讨论和评比,学风、校风、校训常记于心,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学生的参与营造出的正气氛围和感染力是巨大的。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理解。

2.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1参与文化艺术修养建设 , 促进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文素质。有人指出:没有知识是野蛮的,只有知识没有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失败的。在信息时代,人文素质尤为重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在这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活动周,举办阅读知识竞赛、小作家评选、诗歌朗诵会、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演讲比赛、各类读书征文比赛;听演讲会、报告会、参加小作家班、合唱队、美术书法班、数奥班;参观夏明翰烈士纪念公园、抗日英雄纪念碑、学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电影;每年举办校艺术节、劳动节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等等。这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人文、艺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是其他课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校园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对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起着巨大的作用。

2.2 参与生活技能建设,树立“会健体、会做人、会学习”的观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根本保证。韵律操、校运动、篮球比赛、广播操、眼保健操等都是强身健体的方式。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人,更应学会与人合作,尤其是要学会与不能相处的人相处好。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和简单的生活技能,也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礼仪队,对学生进行常规礼仪训练,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开展生活自理、教室整理、发艺设计、厨艺展示、手工技巧等活动,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让学生全员参与班校值日,学生管理学生,学生会以及班委负责制等,都要求学生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减少学校违纪现象的发生。除了生生关系以外,还有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只有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除了老师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外,也要求学生尊师守纪,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会产生无形的巨大的能力。

2.3参与科普研究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积极地让学生参与研究性课程的活动,并把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过程中体现的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合作才有发展。团队精神,更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对能力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而快速的。

3.以正确舆论为导向 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

3.1树立优良作风

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人间关系是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好心情、好关系能事半功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3.2建立可行规范

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奠基石。通过周会、班队会、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优秀示范生、光荣升旗手等活动的评选,让升旗台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3.3加强时政教育

主要包括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了解。加强小学生对时政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每周升旗典礼,将国旗下讲话作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一个窗口,不让孩子成为书本的奴隶。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渠道,“小眼看世界”去了解生活的这个大环境。

3.4培养认知能力

主要是通过开展夏令营、自然生活体验、自护自救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锦锈河山的热爱、提高对一般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将呆板僵化的说理融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这既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观。既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有利于他们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4.以健全制度为保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德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校园德育文化网络,这是建设校园德育文化的根本保证。

4.1校内网络

校内德育网络是指将校内各种德育因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年期,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意识的单纯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突出了德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1.1由校党政领导组成的德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

4.1.2由学校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负责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

4.1.3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课)、各学科教师负责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4.1.4教辅人员、服务人员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创设有利的条件。

4.2校外网络

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所构成的社区教育力量的某种联合体。学校园、学教育相对于其它层次的学校教育来说,其封闭程度相对要高一些,这是由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的自身变化无疑对学校园、学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对学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4.2.1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教育知识讲座和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4.2.2与街道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加强与居委会、派出所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活动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4.2.3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师生员工讲授法律法规知识。

4.2.4加强与其它学校的联谊,结成了“手拉手,心连心”兄弟学校,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校的学生,学校是学生的学校。以生为本这是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的前提。无论在办学理念的落实上,还是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中,学校必须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智慧、人格、身心等方面走上更高层次,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J].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 第27期.

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第06期.


推荐访问:校园文化 构建 思考 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