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综述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综述

2022-05-20 14:1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了新课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一环,是认真落实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本文对从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培养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提出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综述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得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出改变。

一、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党性教育内容、党员党性发展状况,及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方面,这部分研究大部分都是定性研究,很多研究缺乏实证分析。

1、在党性教育内容方面,大家普遍认为党性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及党的先进性和示范性的教育。赵晖指出,党性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及警示和原则教育,其特点是多样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沙冬美指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大学生大支部书记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讲党性”,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他人,要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2、在大学生党员党性发展状况研究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互联网的运用,大学生党性发展更应具有时代特点,王莲华指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流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存在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问题,主要是由理想信念教育现实环境复杂化、教育内容抽象画、教育对象需求功利化和教育途径程式化等因素造成。孔朝霞、刘伟指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党性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入党前后反差大,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3、在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与方法方面,高校作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阵地,其本身的价值体系及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时代发展,高校应依托高等教育的优势,整合组织及教师资源,为大学生党性教育培育合理途径。何熠,孙威认为应积极打造“一体三育”的教育培训模式,构建全方面的教育培训体系,强化理论育人,探索实践育人,推进文化育人。曾維平认为,高校的选修课及“两课”教育对大学生党性教育能起到主渠道作用,同时辅以网络课堂。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1、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研究。

大学生入党动机一直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着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李永伟、白永生、张瑞认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收到一定冲击,入党动机存在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问题。王梦珠指出,少数大学生党员为了毕业后好就业好发展,将入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筹码,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化。郑紫东认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加人共产党的迫切愿望。但入党动机复杂多样.甚至有极个别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模糊,入党动机不明确。万东方在对“90后”大学生党员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够、理论学习不够透彻,他们将入党作为评优、就业等的通道,在学生中没有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解决办法上,大部分学者认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党性教育与管理制度、自我教育、创新、和解决实际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教师及学生党员干部的作用,言传身教,树立楷模,让学生党员能够自愿主动的接受党性教育才是最终落脚点。

2、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研究。

普遍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方式落后、教育载体不完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付晨光指出,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要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完善党内培训制度;完善党内激励考核制度。科学设置党组织,完善管理程序,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何熠,孙威也指出在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面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推进机制,完善发展规划,强化激励保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李祥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如培养过程重程序轻质量、培养的阶段性差异较大、工作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戰斗力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监督氛围、教育方法、党建工作队伍上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培养体系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一直是学者热衷的热点之一,国内高校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培养体系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文侃,陈永秀提出“一体四化”模式,即以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为主体,以网络化、民主化、社会化和制度化为机制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欧洪湛提出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拓宽教育平台、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陈劲松认为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发展比较重视,而在入党后的教育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党员发展前后行为不统一,因此要构建大学生党员全程教育与培养体系,将入党前教育,预备期考核、正式党员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放在同等重视的位置,培养合格的党员。孙祥军,卜建华提出在现行机制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构建党员学习教育新机制,党员进出口管理新机制,科学的党员管理新机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新机制,借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纯洁党员队伍,规范党员队伍管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张光,吴进进用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校党组织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选择机制,证明了党员大学生在专业能力、人际关系与政治忠诚三个方面优于非党员大学生。

总结梳理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经验来看,还存在很多研究的不足及盲点,比如没有对高校进行分类研究,专科院校,本科院校,985、211院校的大学生党员肯定有不同的特点,这种层次性研究很少。对于发展党员的标准的研究也比较少,还停留在传统的标准之中。不管怎样在当代中国,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按照组织程序及原则,在培养、发展、培训、考核、激励大学生党员方面做好工作,建立长效、实效机制,保证党的纯洁性及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赵晖.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综述[J].学校管理研究,2013(5)

[2]何熠,孙威.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2013(4)

[3]李永伟,白永生,张瑞.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研究现状综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10)

[4]李祥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3):125-126.

[5]文侃,陈永秀.地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四化”创新模式初探[J].萍乡学院学报,2015(32)

[6]张光,吴进进.中国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4)


推荐访问:教育管理 综述 党员 当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