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研究

2022-05-18 19:4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学前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体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如果我们看不到人类发展的这一神圣和自然的起点,我们将看不到人类发展的方向。”我国是人口大国,0-6岁的婴幼儿多达1.4亿,占世界同龄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严重滞后于其他国民教育体系。

一、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一直徘徊于1.3%以下的水平,而OECD这一比例的平均值为8.09%。由于总投入不足,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直到2009年只有50.9%,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我国不同的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水平差异也是巨大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9年经济不发达的广西地区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的5.86%;在经济落后、政府财力薄弱的中西部农村,不少乡镇甚至连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没有;在北京、广东等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几乎没有为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提供服务,任由民办幼儿园甚至是不合格“黑园”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

(二)财政经费分配不均。

我国在学前教育机构之间实行“倾斜性分配”财政政策,多数地区地方政府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大部分投给教办园,部分机关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只能得到少量经费投入,呈现出“扶强而不助弱”的特点;自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之后,各地政府在“政绩观”的驱使下,纷纷向有条件创建示范园的幼儿园增加财政投入,更加加剧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分配不均;2006年起社会中各种民办托幼机构大量崛起,发展迅速,已经占据整个学前市场的多半江山,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对民办幼儿园的相关财政政策和实践,对非公办幼儿园的规范和引导工作也不到位。

(三)成本分担不合理。

我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的学前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由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财政资源非常有限再加上各地区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也很大,从而加剧了各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平衡的现象。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筹集中,家庭负担的成本比例在70%以上,高于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也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最高的。更何况在我国的教育财政体系内,还没有设立幼儿奖贷学金项目,对幼儿入学的资助只有在局部地区出现,且数量较少,形式单一。

(四)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没有触及到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以来是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之中的,没有单独的预算,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地方政府沿袭了这一做法。各地学前教育经费的支出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二、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改革现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政府和家庭共同分担成本,应该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提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的层级,最终形成一个中央政府负责区域均衡,省级统筹、市县共同负责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并明确建立分区域、分项目、分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分担机制,按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将学前教育投入纳入预算,按“三个增长”的原则稳定增加投入,并逐步提高在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前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各级政府除了增加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外,还应该在其他社会政策层面对学前教育进行间接投入,比如建立幼儿入园资助体系,形成财政投入与家庭投入并重,税收、土地和社会捐赠等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二)合理分配财政经费,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首先,加大对普惠性公办幼儿园的投入,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普惠性 “普”的要求是面向普通家庭的幼儿,优先面向低收入家庭;“惠”的要求是政府投入比例较高,收费较低;然后,鼓励城市多渠道多形式办园以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各地行政区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另外,探索通过购买服务和教育券等方式,激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三)加强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管理。

为规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运行体制,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应尽快制定完善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保证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同时,应将教育预算草案向社会公开,从而加强公众的监督。此外,应当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减少收费混乱现象。省级有关部门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私立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现象。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蓉. 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85-424

[2]蔡迎旗,冯晓霞. 政府财政投入公办幼儿园方式的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3(12):22-24

[3]柏檀,熊筱燕,王水娟.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探析[J].教育与经济,2012(01):29-33

[4]虢青波. 加强学前教育的合理均衡投入[J].中国财政,2011(18):59-60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体制 财政投入 我国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