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毒品相关性研究进展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艾滋病与毒品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2-04-05 10:20:20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自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了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定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就是AIDS的音译。1986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报,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目前,艾滋病流行迅猛,各国在艾滋病防控以及科学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毒品在艾滋病的流行中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毒品能使人的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增加HIV感染的风险。现就我地艾滋病与毒品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艾滋病;毒品;相关性;进展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37-01

目前,毒品的泛滥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威胁,主要是使用毒品者易发生群体、高频率、无保护性性行为而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增加HIV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大量的资料表明毒品滥用与HIV感染关系密切,本文就我地吸毒者滥用毒品的流行状况、与不安全性行为及艾滋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一HIV/AIDS流行概况

艾滋病流行在我国经历3个时期: 1985~1988年的散发期、1989~1994年的局部流行期和1995年开始的广泛流行期。我国流行的主要是HIV-I型,1999年我国15省市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首次从基因型上确认我国存在I型和II型混合感染者。

HIV感染临床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HIV感染和艾滋病。在CD4+细胞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时,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HIV大量破坏CD4+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的丧失,就可表现出多系统的症状和损害,其中主要包括机会性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病变和全身消耗性症状等,这时感染者就进入了艾滋病阶段。从HIV感染发展到艾滋病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时间。近20年已有31个省市受到影响,尤其是影响流行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加剧,如吸毒、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性观念和性实践的变化,与AIDS流行密切相关的性病人数的激增,流动人口剧增,经血传播因素不可忽视。此外人们对AIDS知识的缺乏,普遍存在无所谓、恐惧、歧视等,均有利于AIDS在我国的传播。

HIV/AIDS流行规模之大,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失之大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大多数HIV/AIDS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95%以上的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95%以上的艾滋病死亡也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日仍以新感染14000例以上的速度上升,艾滋病已成为世界上造成死亡最多的传染病,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疫情仍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我地地处边境地区,毒品交易猖獗,滥用毒品有增加之势。

二毒品滥用状况

毒品在我国流行始于20世纪90代,近年来有明显泛滥之势。特别是我地离边境线较近,毒品交易猖狂。根据《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截至2010年底,仅查获登记的就有43.2万名,其中新查获11.94万名,大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毒品滥用增加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使得其在HIV性传播途径中的作用不容无视。目前我国AIDS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其中2011年估计的78万AIDS患者中经性传播者就达到了63.9%。

三毒品与HIV/AIDS的相关因素

毒品目前种类繁多,我国吸毒者最常吸食的新型毒品主要是摇头丸、冰毒,且吸食者的平均年龄是22.5岁,相对于海洛因者较年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新型毒品滥用与高危性行为之间有密切联系,与临时性伴在性行为之前或过程中使用新型毒品和发生无保护性肛交间有独立的联系,尤其是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加速HIV的感染与传播。新型毒品,尤其是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让人产生异常的兴奋和欣快感,性欲望增强。高危性行为是新型毒品滥用者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途径。有报道指出,MSM使用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后发生危险性行为者高达84%。有研究表明,新型毒品的使用助长了HIV的传播。新型毒品使人的性欲增强与性抑制力减弱,轻易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并且不使用安全套,增加HIV感染概率。相关研究表明,新型毒品于年轻的MSM中使用程度很高,削弱了对不安全性行为的抑制而获得更多的性动力和持久力。相关研究也表明,使用新型毒品的MSM的高危性行为加剧了HIV的传播。异性性行为者服用新型毒品后性欲的提高,也大大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

四毒品与HIV感染的机制

毒品可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导致对HIV易感。摇头丸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联合使用大麻可以引起IL-2降低,转化生长因子-1升高,淋巴细胞总数、CD4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数下降,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用者发生一般性感染的概率增加,有研究表明,摇头丸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B(IL-1B)的产生,促进免疫抑制因子白介素-18的生成。另外,摇头丸还使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特别是CD4细胞下降,T细胞增殖减少减缓辅助性T细胞2细胞的分化速度,促使人体内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IL-10抑制IL-2的产生,从而抑制了内源性C2干扰素的产生,抑制B细胞的活化,减少抗体的产生。因此,使用摇头丸引起持续兴奋应急,通常会造成免疫功能的抑制,甚至功能障碍。

五毒品对HIV/AIDS的影响

目前诊断HIV/AIDS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临床上实际应用的是测定特异性HIV抗体。HIV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周逐渐出现,可延续至终身,是人类重要的感染指标和诊断依据。但是从感染到血清抗体阳转有一段窗口期,平均为1个半月到3个月。毒品可影响AIDS病人血清学检测结果,对AIDS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产生影响,AIDS窗口期的诊断一般以病毒载量在1.0*105拷贝/ml以上为真阳性,毒品可以增加病毒的载量,影响对窗口期感染的诊断,容易造成假阳性,Meth的滥用使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增加3-5倍,已证实Meth与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可增加HIV感染者的生命危险,甚至引起死亡。目前对AIDS的治疗受到毒品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滥用毒品的AIDS患者,76.7%的人可以接受HAAT,其中13.0%的治疗者依从性差;在控制了自我报告治疗的依从后,冰毒滥用与较高的病毒载量和抗病毒治疗效果下降有关。滥用毒品对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可接受性和依从性有影响。研究表明,AIDS病人尿液样本中Meth代谢产物持续时间越长,比例越高,AIDS的治疗效果越差,治疗期越长。

六艾滋病诊断和艾滋病治疗的进展

目前各国艾滋病诊断标准并不完全统一。1990年WHO公布了一套结合临床症状和CD4细胞计数的诊断标准。我国也参照WHO和美国CDC标准,结合我国的一些具体条件起草了诊断标准。

对艾滋病的治疗应包括全身疗法、抗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治疗与抗病毒疗法的综合性治疗,有营养支持疗法;免疫调节治疗;传统医药治疗等。在艾滋病阶段,HIV在机体内的复制每日平均高达数10亿,有200~300万的机体细胞死亡,因此积极杀死或抑制HIV在体内复制极其重要。1987年发现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可以减少艾滋病人的发病和病死率。随后又有其它一些NRTI药物相继问世。早在1986年,全球已开始研制AIDS疫苗,从相继研制的疫苗性质分析。90年代初,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单一NRTI药物,虽然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是病毒耐药性等问题也很快困扰了疗效的改进。因此,近年人们更为关注如何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以实现长期制约HIV,目前对这种治疗策略还在进行临床试验。从目前疫苗研究进展看,大致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两大类,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可能在 8~10年后问世。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艾滋病仍在继续迅速传播。因此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任重道远。

七防治策略上的研究

目前对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和预防疫苗,因而唯一的办法只能从社会行为方面去预防HIV传播。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反对性自由倾向,自觉抵制吸毒;开展全民艾滋病宣传教育,尽快出台有关政策,保护和支持医务卫生人员、社会工作者、民间团体在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对吸毒者进行教育,“减低毒品危害”,保证吸毒者能方便地得到清洁的注射工具。我们既要严厉打击各种贩毒、吸毒行为,还应强化安全血液供应的法制管理, 明确职责,保护群众和病人的合法权利。

大量数据表明,在很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仍呈蔓延趋势,我地区也不例外,靠近边境线,毒品滥用迅猛,艾滋病预防仍面临许多挑战。

参考文献

[1]向绍密.新型毒品与HIV/AID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4(6):384-385.

[2]曾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中国公共卫生[M],2001, 17(12):1061-1062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全国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信息(8), 1999年2月.

[4]Stewart GJ: The chronology of HIV- induced disease, in: Could it be HIV The clinical recognition of HIV infection(2nd Fdition), 1994.

[5]Barllett JG.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1997, 6(7): 422-429.

[6]Buskin SE,Li L,Yin H,Yu T,McGough JP.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2002,8(6):38-43

[7]Su-su Liao: HIV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AIDS,1998,12(suppl.B):S19-S25.

[8]UNAIDS. AIDS epidemic update: December 2001. Geneva: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d on HIV/AIDS,2001.

[9]UNAIDS Press Release: AIDS Moves up to Fourth Place among World Killers. Geneva, 11 May 1999.

[10]国家禁毒委员会.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R].北京:国家禁毒委员会,2011.

[11]夏国美,杨秀石,李骏等.新型毒品滥用的成果与后果[J].社会科学,2009,3:73-81.

[12]Deng C,Lai Y,Zeng XF,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mphetamineabuse population in Yunnan province,P.R.China[J].ProgMod Biomed,2009,9(3):558-560.

[13]Colfax G,Guzman R.Club drugs and HIV infection: a review[J].Clin Infect Dis,2006,42( 10) : 1463-1469

[14]Seiden LS,SabolKERicaurteGA.Amphetamine:effectsoncatecholaminesystems and behavior[J].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1993,33: 639-677.

[15] Fisher DG,Reynolds GL,Napper LE.Use of crystal Meth,Viagra,and sexual behavior[J].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1):53-56.

[16]宁镇,徐亮,康来仪.45 例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9: 454-456.

[17]陈锐,黄英华.摇头丸( MDMA) 的危害及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526-1528.

[18]Connor TJ.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 MDMA,( Ecstasy)) : a stressor on the immune system[J].Immunology,2004,111(4):357-367.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相关性 毒品 艾滋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