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2-03-31 10:24:2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通过对淄博市1984~2007年气象灾害情况进行普查,分析了各类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发展趋向和防御现状;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现状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365-02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农业生产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把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当务之急。以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需求为牵引,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出农事建议、产量预测等,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对淄博市1984~2007年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普查(资料来源主要是当地民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及气象部门),普查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台风、龙卷、连阴雨、干旱、低温冷害(包括冻害)、冰雹、大风(包括雷雨大风)、暴雨洪涝和雪灾等(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各类气象灾害中,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是台风和大风,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而在所有的气象灾害中,连阴雨和雪灾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占的比率最高,均达100%,其次是干旱和低温冷害,分别占91.2%和80.6%,台风和冰雹所占比率均为75.3%,龙卷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占的比率最低,仅为8.7%。

图1显示1984~2007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演变情况及其线性变化趋势。根据总经济损失距平趋势线方程式y=2 052.2 x-3 711.5计算得出,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以2 052.2万元的幅度增长;根据农业经济损失距平趋势线方程式y=1 263.6 x-2 843.6计算得出,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以1 263.6万元的幅度增长。两者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前者较后者增长幅度要大。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1997年总经济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均创历史之最,该年度主要气象灾害是8月19日的台风和6月份的干旱,其中台风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达6.78亿元,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5.63亿元;干旱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达5.10亿元,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4.74亿元。

2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气象部门历来把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针对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其发生规律等,开展了系列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工作。

2.1开展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在关键农事季节,气象部门充分发挥卫星、雷达、自动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现代化探测设备的作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做好影响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的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在麦收期间和春、秋季农业生产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制作发布5d滚动天气预报和关键农事季节天气预报,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电话12121、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农民朋友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确保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有效减轻和避免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服务保障,受到地方领导和农业部门及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2.2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近年来,淄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和覆盖全市80%国土面积的作业网络,7个区县开展了人工防雹增雨工作。淄川、博山、沂源3个区县组建了烟区防雹增雨作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作业高炮49门,火箭发射装置9部。全市平均每年开展防雹作业累计防护面积约7 890km2,减少损失约1.78亿元;开展增雨作业累计受益面积约4 560km2,增加降水约3 780万立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制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农业对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的需求很大,尽管气象部门在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天气预报准确率尚需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均离不开气象,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近年来预报准确率在逐步提高,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准确率不高,对雷雨大风、局地冰雹和暴雨、龙卷等中小尺度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定时、定量、定点的精细化预报程度较低,预报时效和预警信息传播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

在农村,对防灾减灾的需求非常强烈,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防灾减灾知识与信息相当匮乏,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对于防灾减灾的认识不高,广大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十分薄弱。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3.3气象信息的覆盖率有待提高

在当前农村经济不十分发达、农民的科技意识有待提高、农村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不完善、计算机网络在农村尚未普及的条件下,气象信息的覆盖面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不足60%,农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是电视,但由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次和容量有限,故大量气象信息(如重要天气预报和突发灾害性天气警报等)无法及时传达到农民手中,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及时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4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

据调查,农业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气候资源分布情况。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是农业区划工作的先导,对农业布局的动态调整有重要意义,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很大的隐患。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对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期望。

4农业气象灾害防御问题的解决对策

4.1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天气预报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需要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测预警。因此,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将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需要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开发应用数字预报产品,收集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一方面,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和量级范围;另一方面,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提供5d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要。

4.2 健全信息传递网络,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气象科技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的传播是重要问题,气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电视、电台、远程教育网络、互连网、手机短信等载体传播气象信息,满足农村对各类涉农信息的需求。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还应加强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的联系,疏通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解决气象信息向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户和包括边远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传递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解决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千米”瓶颈问题,发挥气象信息在发展生产、防灾减灾中的现实作用。

4.3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当前,市级的防灾减灾体系虽已经建立,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仍然十分薄弱,随着气象灾害呈逐年多发趋势,必须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趋利避害,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即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

4.4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为经济建设、公共安全服务,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精细的气候资源的调查,深化、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区划成果,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农作物引种、品种改良、品质提高、作物栽培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与服务工作,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积极开展风能、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开发的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4.5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增加和更新作业设备,建成基本覆盖全市的作业网络,提高指挥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和炮手的作业水平,最大限度地遏制冰雹对农业经济造成的灾害;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有效缓解和解决因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5总结

(1)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积极应对气候异常所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需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对灾害性天气必须做到第一时间预警预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服务,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向党政领导、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发送,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到位。

(3)大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做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是气象事业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保护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市的气候资源环境,全面进行研究论证,开展气候区划,为区域经济布局、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推动区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5)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紧紧围绕“防灾减灾、预防为主”这个中心,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详细了解农民朋友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淄博市 灾害 对策 气象 现状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