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生产的价值形态及其特征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论文化生产的价值形态及其特征

2022-03-26 10:06:1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特殊形式。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文化的非物质本质决定了文化生产所创造、传播和实现的价值是一个客观化过程。这一过程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从而使文化生产的经济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文化生产的这一价值特征是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在生产性文化生产中,资本只能控制传播环节。文化生产的价值不稳定性既带来风险,也为超额利润创造了更大空间,因而是资本生产条件下生产性文化生产持续扩张的重要动力。新增长理论虽然确认了知识、技术作为非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却混淆了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因而,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解决文化生产中价值是如何创造的这一核心问题。

关键词:文化生产;非物质劳动;价值过程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10-0119-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索洛、阿罗和罗默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首次确认了“知识”、“技术”等非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代,随着非物质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世界经济的运行分化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形态,以非物质劳动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在服务经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以物质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制造经济,却日益受控于以金融、技术研发和文化创意为内容的文化生产,经济增长的传统规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文化生产的价值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文化价值的哲学思考入手,在把握文化生产价值过程符号学特征的前提下,将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实现放在经济学框架中审视,尝试揭示其不同于物质生产的价值特征。

一、文化生产的价值过程

1、文化生产的价值客观化

文化作为符号表达系统的形成,缘于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交往和沟通的需要。个人与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对个人来说,这种交往和沟通必须依赖于文化;同时,文化还是人类组织生产和交往的社会结构性因素,社会是在文化的意义上显现的。文化的价值形态具有多样性,但是,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多样性的文化价值形态无非是表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我的关系。而从文化生产与文化价值的关系看,文化生产作为人类基本的生产形式,是创造、传播和实现文化价值的生产过程。

非物质劳动是文化生产的基本劳动形式。非物质劳动的成果表现为非物质的客观化。这种客观化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纯粹的非物质形态,即该成果是人们可以直接意识和感知到的,这种状况表现在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文化传播和服务之中。例如,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以及艺术表演、演讲、授课等活动。这种非物质劳动成果的客观化呈现为动态过程;另一种非物质劳动成果是由物质载体呈现的形态,即人们借助于某种物质介质进行的各类文化创造和接受活动,例如创作或阅读、欣赏艺术作品等,而这是非物质劳动成果由动态向静态转化而呈现的客观化,即借助于物质载体来呈现的非物质劳动成果。

从过程看,文化生产价值客观化的两种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由艺术表演、演讲等文化传播和服务作为动态过程的客观化,其过程通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在音乐厅里欣赏交响音乐会。对乐团而言,这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在时间上是由音乐会确定演出的曲目多少及长短决定的;而音乐厅的建筑特点满足了音乐会演出应有的艺术效果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对于传播的范围和对象而言,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空间限制。

借助于特定物质载体进行的文化生产活动,其价值的客观化,实际上是将非物质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这一过程本质上是由动态的非物质劳动过程转变为静态呈现方式的过程。例如,画家将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描绘在绘画材料上。由于绘画材料的物理特性在一定时间里具有稳定性,因而,物质载体时间上的物理稳定性使文化生产的价值客观化,可以突破时间对于非物质劳动成果动态过程的限制。当然,借助于物质载体来呈现的非物质劳动成果,其价值客观化呈现的时间也具有相对性,一方面,价值客观化存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物质载体的物理特性;另一方面,理解单个的文化遗存物中包含的非物质内涵,还必须依赖其被创造时的整体环境。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呈现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意义的规则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文化体系中,一旦整体环境被破坏了,构成某种文化意义的隐含规则就无法为人们把握,单个的文化遗存物包含的非物质内涵就难以被整体还原和理解。

2、价值创造的两个层次

在人、文化和文化生产之间,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是人围绕着符号而展开的寻求和创造意义的活动。所有的文化形式都以符号形式存在,每种文化形式也都是一个自足的符号体系,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完整的体系。在所有符号体系中,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体系。“语言不但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符号体系,而且大得不成比例,其他符号体系与之相比都实在太小,而且全都可以被语言混杂、解释、置换。”

不同的文化形式,也即各种符号体系都与语言这一最大的符号体系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因而,作为符号体系的语言应用可以说明和解释各种符号体系的运作状况。

按照符号体系的双轴关系原理,语言的应用实际上在两个层次上展开。一是浅层、显现的,这个层次显现的是语言应用者通过编码来表达他要表达的内容。二是内隐、深层的。尽管语言应用者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达不同意思,但是,编码本身是依据一定的规则而进行,这一规则并不是直接显现的,它是内隐在这一符号体系之中,换句话说,每个符号除了具有浅层显现的层次外,都存在着一个内隐于深层的规则层面,符号应用者对符码的应用过程都自觉受到这一内隐深层的规则制约;而对于符号应用者的接受对象来说,也同样需要依据这一规则,对符号应用者的编码进行解码,通过这一方式来理解后者所表达的意义。

文化生产的本质是符号生产,因而,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过程分别在符号体系的这两个层次上展开。概括地看,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一是在符号体系浅在显现层次上所进行的编码活动,通过编码,生产者表达他个人的意义。当个体生产者所表达的意义,对社会具有全新价值时,才是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二是在规则层面的创新。生产者为表达独特的意义(无论是一种印象、还是情感体验,或者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有可能需要突破符号体系传统规则的限制。而对编码规则的突破,必须被社会所认可,才能为准确理解意义建立新的规则。这种情况通常在文学艺术中最易发生。在文学史上,新的文体及创作手法的形成,都可以被视为是在符号体系规则层面上的创新。

无论是在哪个层次上从事价值创造,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个体独立完成的,事实上,由于文化的符号特征,文化生产的价值过程不能与物质生产的价值过程进行简单的类比。对文化生产者而言,他的意义表达只是为文化价值的创造建立一个必要前提,但却不是创造过程的全部。生产者借助于约定成俗的规则系统进行意义表达,这一意义需要他人的理解才能形成价值,而他人对这一意义的理解也依赖于同样的系统规则才是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系统本身表现为一种约定俗成,即一种社会性,没有这种体现为社会性的规则约束,个体对于符号的应用,就可能变成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胡言乱语。因此,文化生产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始终是由个体与社会合作完成的。

3、文化生产的价值积累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发展以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生产创造的价值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为不断积累的过程。席美尔在《货币哲学》中对文化发展的这一过程特征做了概括:一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分化: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助于各种载体从而获得其客观化形式;而个体的人通过文化展现其社会性过程,日益形成了以个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为特征的主观文化。二是分化的文化形式日趋多样化,文化对于人而言就显得越来越抽象,以致文化逐步演变为一种形式化的抽象形态,这种形态具有象征的性质,实际上也就转变为一种纯粹的符号了。


推荐访问:化生 形态 特征 价值 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