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实践课的设计思路与案例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初中英语实践课的设计思路与案例分析

2022-03-12 10:55:1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通过一节语言实践课的活动设计,说明英语教师应把学习内容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和语用之中。同时,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实践;整合;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基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经过学习和思考,进行了英语实践课的教学尝试。

实践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的问题

1. 明确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及各个素养之间的关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是指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语言能力是这四个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且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着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2. 创设主题语境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教师应科学地分析教材,整合学习内容,以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和语用之中。教学过程应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3. 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分析优化教学设计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从“知识为本”转变为“技能为纲”;从“教师要教什么”转变为“学生要学什么”。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有效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感知和理解文化异同,培养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用能力。

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在用中学、为用而学,或者说用英语做事,在做事中学习英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和监督活动,甚至只是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应该坚决走出演讲的角色,让学生在英语活动的实践中自主感知英语的美妙与规律。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十个因素:内容、目的、方式、难度、难点、不同层次、时间安排、活动数量、联系实际、课件制作。

教学案例解析

笔者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一课为例,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节语言实践课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节校本课程,主题是“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本课需要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后,开展一节英语学科语言综合实践课。课堂以六个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第二部分,根据图片和提示词的引导,从date,history,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and meaning等方面复述每一个节日;第三部分,文化驿站环节,针对传统节日文化部分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要通过获取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完成对六个节日基本信息的介绍。

2. 学生情况

(1)自然情况

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四班,全班共有36名学生。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有合作精神。学生每周都有一节校本课程,学生非常喜欢“用英语做事情”的实践型校本课,对课外知识和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

(2)已有基础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从初一起一直坚持做课外阅读并积累生词,所以学生的词汇量比较丰富。他们在初一时已经学过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文章,具备一定的节日相关的语言基础。同时,学生每周进行听说课和英语实践课的训练,听说能力较好。故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能力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完成相应的活动与练习。

(3)存在不足

学生在介绍节日的逻辑关系、语言准确度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引领和指导。

(4)解决措施

在学生准备节日资料时,教师从节日的日期、历史、庆祝活动及意义等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节日的层次。在小组合作准备介绍节日的任务时,教师帮助学生修改语言表述,并提供中国传统节日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规范节日语言的表达。

3. 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建议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令人愉快的、轻松的、具有多种交流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并从任务布置、任务准备、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和任务评价五个步骤来实施。

(1)课前完成三个任务活动

任务布置——收集本组选定节日的信息,完成资料收集;

任务准备——在任务准备阶段,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语言和文化信息准备,随后为学生制作的PPT提出修改意见。

任务实施——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围绕本组选定的节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展示。

(2)课上进行两个任务活动

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PPT和小组分工合作,在各自设定的情境中呈现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提出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

任务评价——班内12个小组长对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

4.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1)通过听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从日期、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等方面记录关键信息;

(2)借助图片和提示词,说出六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

(3)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全面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4)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

5.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and lead-in

T shows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Chinese festivals.

Ss speak out the names of different Chinese festivals.

【设计意图】

教师在课堂起始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图片,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来回忆节日,说出节日名称。通过图片导入,学生脑海中有关节日的情境被激活,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情境。

T introduces learning tasks and ways of assessment.

【设计意图】

为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这个部分教师向各位同学介绍了本节课的三个学习部分及课堂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Step 2: Group presentation

Six groups present festival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設计意图】

这是学生在主题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

(1)Group of Spring Festival

第一组同学以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为情境,向其他同学介绍这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他们不断通过PPT和实物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引起生生互动。

(2)Group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第二组以一位同学朗诵古诗开始,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随后,该小组通过一段对话,引出了对端午节的介绍。这个小组特别之处在于一位小组成员带来了粽子,通过PPT和实物,向大家逐步且清晰地展示了粽子的制作过程。

(3)Group of Mid-Autumn Festival

第三组的情境设置很特别,他们把场景设置在联合国。通过把中秋节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来呈现这个传统节日。

(4)Group of Tomb Sweeping Day

第四组的特色之处在于他们以对话贯穿始终,中间加入表演。在介绍清明节的历史由来时,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形象地向其他学生展现了这段历史。同时,有一位同学呈现了一首清明古诗,拓展了大家对清明文化的认识。这个小组中负责介绍历史和节日庆祝活动的两位同学准备充分,讲解清楚。

(5)Group of Lantern Festival

第五组对元宵节的介绍是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的,很好地运用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他们设定了一个情境——两位外国朋友不了解元宵节,继而拜访中国教授询问元宵节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了对话和互动。

(6)Group of Double Ninth Festival

第六组以在电视台录制一期节目为情境,通过一位记者的采访,向其他人呈现了重阳节的介绍。活动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当记者向观众打招呼时,观众们很认真地“聆听”,却没有回应,这位记者马上说:“Please say hello to me.”这时台下的观众才与她互动。整节课出现几次类似的情况,这一点很值得作为教师的我反思。中国的学生太注意在课堂认真听讲,非常缺少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实践的机会。

At the end of the presentations, the group leaders vote for these groups.

【设计意图】

在任务评价环节,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每个小组都特别重视他们的得票数,说明这样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Step 3: Describe the festivals

T: Please look at your table and describe the festival with the help of key notes and pictures.

Ss describ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festival.

T assesses them and draws the vote for the group.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前面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展示是在课前经过准备后的成果汇报,而教师认为检测同学们成果展示的效果,需要落实到笔头上。这既是对上一环节效果的反馈,也是落实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的有效环节和形式。

Step 4: Cultural spot

T: Let’s have the last competition. This part is about cultural knowledg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festivals? There are six items. Each group can choose one. If you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correctly, your group will get the proper votes.

Ss choose one item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in groups.

【设计意图】

本部分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还需关注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本部分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吸收中华文化精华,具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在课堂互动环节,这个部分掀起了课堂气氛的高潮,听课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设计。

Step 5: Summary

T: Now everyone, we have learned so much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this class. Festivals are a part of culture. Let’s pass on culture, promote culture and love our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China.

Step 6: Homework

Choose one or two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make a poster.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师旨在通过“写”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通过英文小报的设计,引导学生用英语对信息思维进行分类和概括,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6. 评价方式

课堂以竞赛为依托,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并贯穿课堂始终。

过程概要:在三个教学环节中,课堂活动以小组竞赛形式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表现优良者可为本组赢得一个选票。

评价反馈:赢得选票最多的组为优胜组,优胜组将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班级形象大使。

评价形式:师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具体设计见表1。

教学思考

本节课是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构建的一节英语学科语言综合实践课,课堂围绕如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核心要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 创设主题语境,培养文化意识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到主题、语境和语用之中,整合中国传统节日学习内容,以话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实践为目的。教师有意识地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相结合,采取呈现中国传统节日的途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学生任務展示——结合真实情境,推广中国传统节日;设置文化驿站——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拓展与提升。整个教学设计以推广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既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去实现文化交际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式

本课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思维的引领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和帮助者。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任务型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推广中国传统节日,获得语言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课堂始终将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积极运用语言中不断思考。通过完成任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水平也通过任务呈现的环节得到提高。

3. 运用多种途径,培养语用能力

本节课为学习外研版教材节日话题之后的一节拓展课。为了增加语言输入量,丰富本课教学资源,教师利用报刊阅读资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创造性地把六大传统节日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真实情境,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语言技能来呈现任务成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梳理所获信息,复述六大节日。最后,在文化驿站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节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 思路 实践 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