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

2022-03-05 10:12:47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目的 探究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X线、CT、超声、病理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病理类型方面,有110例高分化型,占91.67%,黏液细胞构成比重较高,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核异形、核分裂极为少见,往往存在淋巴细胞浸润;有10例低分化型,占8.33%,其黏液细胞构成比较低,通常低于10%,多由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构成,存在核异形、核分裂情况,且细胞浸润性较强。CT、超声对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但不及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病理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结果较为接近,但需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结论 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多发,其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型,病理类型与病理特征均不同,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详细、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临床实践中,耳鼻咽喉MC比较少见,相关的研究报道数量也不多,早期诊断也尚未发现特异性方法。为探究耳鼻咽喉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本文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耳鼻咽喉MC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分别为80.83%、19.17%;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52.82±12.96)岁。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年龄35~40岁共有8例,41~60岁共有79例,60岁以上共有3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67%、65.83%、27.50%。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1.2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耳鼻咽喉MC患者资料,对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X线、CT、超声、病理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先行常规X线摄片,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超声探头于患者涎腺部位扫查,观察淋巴结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经细针穿刺吸取MC细胞,置于载玻片上HE染色,待其自然干燥后,再进行Wright-Giemsa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排列、细胞核等情况。经内镜获取MC组织标本,采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处理,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120例患者中,高分化型有110例,占91.67%,黏液细胞构成比重较高,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核异形、核分裂极为少见,细胞多形成不同大小的囊性腔隙,囊壁分布有黏液细胞,间质内也分布有黏液,结缔组织发生玻璃样病变,往往存在淋巴细胞浸润;低分化型MC共有10例,占比8.33%,黏液细胞构成比较低,通常低于10%,多由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构成,细胞多形成实性团块,癌细胞间变较为明显,存在核异形、核分裂情况,且癌细胞浸润性较强。

2.2 鉴别诊断结果

X线共检出53例阳性,检出率为44.17%,影像学表现主要以卵圆形或圆形病灶为主,存在钙化灶,对周围组织有一定侵袭;CT共检出82例阳性,检出率为68.33%,影像学表现以斑点状钙化灶为主,可见淋巴结肿大;超声共检出87例阳性,检出率为72.50%,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存在不均匀低回声信号,后方存在增强回声信号,病灶边界模糊,形态多不规则,血流丰富;病理细胞学检查共检出116例阳性,检出率为96.67%,涂片可见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黏液细胞呈不规则片状分布,颜色以浅灰紫色为主,走向多为平行走向,有4例未检出阳性,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达到100%,染色后均可见浅黄或棕黄色阳性细胞。CT、超声对耳鼻咽喉MC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但不及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结果较为接近,需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3 讨论

MC属于涎腺肿瘤,其肿瘤来源为腺管上皮细胞,在涎腺肿瘤中占比10%-15%,多见于腮腺,在磨牙后区、舌下腺、颌下腺也存在较多分布,而来源于耳鼻咽喉部位的MC相对少见。在临床早期诊断中,耳鼻咽喉MC容易与其他耳鼻咽喉科疾病混淆。本研究发现,120例耳鼻咽喉MC的性别,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因此诊断时应注意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X线、CT及超声等,X线具有动态显影、实时观察、多体位摄片等优点,但其显像清晰度不足,容易导致漏诊、误诊;CT组织分辨率较高,能立体显示病变情况,并对细小病灶予以显示,尤其是钙化灶;超声检查对于部分生长于腭部小涎腺的MC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发现,CT、超声对耳鼻咽喉MC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但不及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诊断时,可将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将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合进行综合判断。病理学诊断是耳鼻咽喉MC的主要诊断方法,其根据MC肿瘤区域内的细胞构成、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低分化型。本研究发现,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结果较为接近,但需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综上所述,耳鼻咽喉MC多分布于中老年男性人群,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型,其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特征也不同,臨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并注意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区分。

参考文献:

[1]李涛,李海涛,李凤梅,郑建金,董刚,刘海蓉.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J].癌症进展,2016,14(07):639-642.


推荐访问:黏液 表皮 病理 咽喉 鉴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