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句赏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国学名句赏析

2022-03-03 10:28:40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国学名句赏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摘自《中国剪报》)

全球气候变化或将加剧埃博拉疫情暴发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报告,英国科学家通过模型研究警告称:埃博拉疫情暴发预计将在一系列潜在的全球变化情景下加剧。

自2013年起,名为埃博拉的“幽灵”在非洲多国徘徊不散,世卫组织称它是和平年代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达90%。而这类人畜共患病,都是先出现在动物身上再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其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保虫宿主动物的分布和健康、人类与这些宿主动物的接触率以及疾病干预策略。

此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戴维?里丁、凯特?琼斯及其同事,创建了一个埃博拉病溢出的多元数学模型,并纳入了所有这些因素。模型能准确预测之前暴发过疫情的非洲地区。研究人员因而能预测出将来有暴发风险的地区,以及在气候、人口增长、医疗实践变化情景下暴发的可能性。研究团队发现,在所有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可能会暴发埃博拉病的地区都将会增加,尤其是非洲中西部此前没有出现过疫情的地区。在气候持续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情景下,溢出事件导致的暴发可能性会增加4倍。此前埃博拉病暴发概率模型,都忽略了保虫宿主生态学和气候变暖的潜在效应。研究人员最后表示,基于最新模型的研究结果或指明了应进行疾病监测的重点地区,以防将来的疫情暴发。

(摘自《科技日报》)

新知

为什么章鱼的腕足不会吸在自己身上呢?

章鱼别称“蛸”“望潮”,它其实并不是鱼,而是一种头足纲、蛸科(章鱼科)的软体动物。绝大多数章鱼头上有8条很长的脚,故通称“八带鱼”。这种脚在动物学上叫做腕,腕间有膜相连,长短不一。章鱼的腕足很长,上面长着吸盘。吸盘压在物体上时,能把里面的空气都挤压出去,外面的大气压可以牢牢压住吸盘,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力。在吸盘两边还分别长有一排锐利的锯齿,这更增强了章鱼腕足的威力。因此,章鱼的腕足极有力,它不仅用这些腕在海底爬行和游泳,而且还用它来进攻和捕食其他生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经历这样的窘境,明明只是几根毛线,可是混杂在一起,就会让我们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那么为什么拥有多条腕足的章鱼,却从来不会有打结的困扰呢?

希伯来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章鱼皮肤能够向吸盘释放出一种化学信号,迷惑吸盘让其误以为它们是同一个部分。科学家在实验中分别将章鱼的断臂、活章鱼、剥皮的章鱼断臂和装有章鱼皮肤黏液的培养皿放到一个水池中进行观察,发现章鱼的断臂即使有吸盘也不会粘住自己,也不会抓住活章鱼和培养皿,但會抓住剥皮的断臂,这说明,断臂“发现”章鱼的皮肤上有自己的物质;除此之外,活章鱼也会抓住自己剥去皮肤的断臂,并将这一部分吃掉,这说明它并不能分辨出失去皮肤的自己的肢体。因此可以判断,章鱼是依靠皮肤上的化学物质来进行识别并产生相应反应的。

值得一提的是,章鱼还是一种极为聪明的动物。它有3个心脏和2个记忆系统: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另一个记忆系统则直接与吸盘相连,这也是它触手灵敏的原因之一。但有意思的是,章鱼触手的活动并不完全受大脑的控制,具有较强的自由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摘自新华网)

健康提示

眼睛也会中风?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中风,但对眼中风却知之甚少。其实眼中风和中风的病理相似,常见于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老年人,当前随着天气转冷,气温的骤然变化也使得中风进入了高发季节。眼睛可能因为受凉、疲劳等造成眼底血管阻塞,引发中风症状,这就是“眼中风”。那么,眼中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它的高发人群有哪些?除了眼中风,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眼疾呢?

什么是眼中风?中老年人血管较硬,缺少弹性,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加上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如若再加上喝水过少,更会加剧这种情况,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当环境温度骤变时,容易使血管收缩异常,导致脑中风或心脏疾病,发生在眼底微小血管的阻塞俗称眼中风,如不及时就医,很有可能导致失明。眼中风主要原因就是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是供给视网膜营养的总管道,下面有四根分支动脉。一旦总管阻塞了,整个眼前就一片漆黑,如果是分支阻塞了,则会出现某些局域看不见。

那么,眼中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呢?目前来看,大部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是老年人,发病年龄多为60岁到7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大约是60岁出头。血管栓子的主要来源是颈动脉、主动脉和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区,心脏瓣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下肢长骨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

除了眼中风,在冬季还要预防以下三种眼疾,一是干眼症。冬天受寒风刺激,眼睛易干涩、刺痛,应多补充人工泪液,注意保湿。二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力升高、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特别是原发性和继发性青光眼在冬季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气温降幅过大,会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干扰血压,造成眼压波动。三是结膜下出血。天气变冷时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若血管弹性差,容易破裂造成结膜下出血。

因此,我们在冬季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骤寒骤暖,定时进行眼部检查,心血管病的老人尤其要注意,遇到问题要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诊治。

(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新研究

早餐不吃、晚餐太迟都伤心脏

近期出版的《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刊登了巴西一项新研究结果:不吃早餐或晚餐过晚会直接影响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增加心脏病发作后的早亡等风险。

新研究中,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研究员马库斯·米尼库奇博士及其研究小组调查了113名平均年龄为60岁的心脏病发作患者。这些患者罹患的是一种特别严重的心脏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中,58%的参试患者不吃早餐,51%的患者晚餐很迟,41%的患者既不吃早餐,晚餐也吃得晚。对比分析发现,不吃早餐或者晚餐太迟的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心绞痛发作、再发心脏病和死亡的风险,会比正常三餐者高出4~5倍。

米尼库奇博士分析称,有不吃早餐和晚餐太晚这两种不良饮食习惯的人,更可能存在吸烟和不爱运动等其他不健康习惯,这会导致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降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心脏病后康复的难度。数据显示,STEMI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10%,而定时摄入足够营养是简单易行的改善预后的方法,建议每天按时吃早餐,晚餐和睡觉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小时。

(摘自《生命时报》)

孩子睡眠足成绩才能好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没睡好觉才是导致孩子学业下滑的“无形因素”。

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儿童的睡眠和学习成绩等情况,结果发现,睡眠不良(入睡困难、每晚至少醒来1次)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业困难、成绩差等问题。一项针对英格兰3000名高中生的研究也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晚上睡眠时间和早睡时间明显多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孩子相比,成績优秀的孩子每晚多睡17~33分钟,早睡10~50分钟。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成绩中等的孩子周末平均晚睡2.3个小时。

研究指出,与白天精力充沛的孩子相比,困倦容易导致注意力减退、情绪失控以及课堂上难以保持清醒等问题,这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重要因素。而保证充足睡眠可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家里若有学龄孩子,家长务必要让他们睡好觉。

(摘自《中国妇女报》)责任编辑:许籍尹


推荐访问:名句 赏析 国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