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黄河流域座谈会总结发言稿3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关于治理黄河流域座谈会总结发言稿3篇

2021-11-07 08:51:4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关于治理黄河流域座谈会总结发言稿3篇



 

  下面工作范文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治理黄河流域座谈会总结发言稿,欢迎阅读!

  以科学的指标体系支撑黄河流域综合治理 篇一

  我国黄河治理70余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系统思维和全局高度打破一地一段一岸的局限,既强调从黄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出发,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也充分考虑上中下游差异,构建上游涵养水源、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河道和滩区治理综合提升的黄河流域系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格局。

  实际上,从2011年国家出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到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再到本次座谈会明确要求黄河流域要更加注重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无不体现习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系统论思想方法。

  系统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思维方法。系统论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生物系统研究,明确而又比较系统地提出河流系统概念的是舒姆。他按照河流的自然态把整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划分3个子系统:集水盆地子系统、河道子系统和河口三角洲子系统。

  黄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治理黄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黄河流域系统治理这个命题,黄河流域系统就不能单纯地按照舒姆的自然态划分方法,应将其划分为:流域干支流河流子系统、流域社会经济子系统、流域生态环境子系统。换句话说,无论黄河保护与治理的整体战略、实施方案,还是不同河段的治理方略、工程布局,抑或是单一工程的具体设计、运行管理,在其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以系统论思想方法为统领,把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有机的复合系统统筹考虑,以干支流河流基本功能维持、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流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三维协同,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整体目标,定量研究黄河保护与治理的整体布局及不同措施之间的博弈协同效应。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工程布局和工程实践上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2017年~2019年,笔者作为黄河流域片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技术评估组长,先后验收了济南、许昌、西安等21所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因而对技术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笔者认为,“幸福河”比“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更丰富,要求也更高,先期开展幸福河建设技术指标体系的论证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75.2万平方公里,横跨9省区,历经寒区、旱区、严重水土流失区,“二级悬河”的“豆腐腰”河段,不同区域自然禀赋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同、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不同,幸福河的建设在不同区域的定量指标也必定有所不同;同时,自然修复和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同治理阶段治理的标准也应有所差异,指标体系的各独立指标应有一个阈值范围。无论如何,现阶段幸福河建设,至少应确定一个最基本的技术标准。

  为此,我们首先要开展的工作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4大基本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定量化的系统评价,为指标体系的论证奠定基础。防洪保安全的指标体系,总体的基本要素包括主槽过洪能力、洪水泥沙调控能力、重点城市防洪标准等指标。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河段的特殊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比如宁蒙河段新悬河问题的遏制,小北干流河道治理、下游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工程建设,“二级悬河”的治理标准等。优质水资源的指标体系,总体应包括水资源总量与科学配置、区域(受水区)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等指标,同时还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科学论证流域内调入与调出的水平衡、论证上游水资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和涵养能力,针对城市群和中游能源基地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节水能力等。

  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都是直接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重大问题,因而其指标体系总体应包括水土保持率、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天然河湖湿地保留率、适宜性城市水系水域面积、入海水沙量及过程等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差异,确定林草植被覆盖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重要支流水质达标率等。通过以上指标体系来支撑对黄河流域的系统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黄河治理作出重要指示。习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看得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实施策略的“药方”开得准。习总书记特别强调针对黄河复杂治理问题的系统思维、协同配合与系统治理方略,他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层面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与意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针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我谈几点认识与建议。

  (1)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给治理黄河百年大计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新的挑战。近些年国家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实施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环渤海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治理黄河百年大计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后续如何落实和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40年,黄河水文情势基本平稳,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风险增加,未来20~30年极有可能发生比历史上更为恶劣的水旱灾害。黄河属于我国缺水比较严重的北方河流,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压力日趋加大,应对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高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尽快实施习总书记指示的黄河治理方略刻不容缓。无论是国家层面、黄河流域管理机构以及沿黄各省(区)有关部门,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系统规划、谋划重大计划,利用多方面资源,把黄河的故事讲好、把黄河的事情做好。

  (2)建议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涉及流域水安全系统治理,尤其需要协调好流域上中下游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的承载能力,搞好黄河的“源头-湖库-岸线-城市群-河口”陆海统筹和科学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建议以习总书记讲话为指导,尽快谋划和运筹,适时制定好国家层面的“十四五”、“十五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战略规划,尤其要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区域协调和流域系统治理角度,结合全国一盘棋大局和黄河流域特色,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与支撑。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计划及科技创新联盟;在已有的重大装备基础上,建设黄河水环境水生态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空-天-地”一体化的流域监测监控系统;面向黄河流域空间规划,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与生态综合治理、决策、管理、调控需求,开发“黄河模拟器”,即以黄河流域为对象,以水循环为纽带,自然与社会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它强调了上、中、下游以及“源头-湖库-岸线-城市群-河口”陆海的互联互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支持,具有评价、模拟、预警和决策支持功能,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4)建议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落实流域生态保护措施。注重黄河源区及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育与建设和以“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三滩分区治理”为原则,采取黄河下游嫩滩建设生态湿地、二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滩移民建镇的总体布局,通过河道整治、嫩滩改造、二滩塑造、高滩淤筑等治理方案,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保护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形成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带,实现滩区居民安居乐业、黄河下游长治久安。

  (5)建议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与制度创新。推动全国人大层面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如《黄河保护法》)工作;建设适用于黄河流域特点、各省(区)既有协调又能够统一行动的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和强化多部门参与的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管控机制(如统一监测与分层管控),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用自然改造自然 — 再谈黄河流域治理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很早就受到了重视。

  在古代,埃及人依靠洼地灌溉法,即把剩余的洪水引入堤坝之后沉淀下来,耕种季时节到来时,再把剩余的水通过下泄渠道排出,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的防止盐碱沉积,还能获取更富饶的耕地;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灌溉河水在田地之中被蒸发后,大量盐碱便年复一年地沉积下来,这一过程最终将苏美尔田地统统转变成今天的沙漠。

  在中国,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后来,大禹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最终将为害人类的洪水变成了造褔一方的有用之水。

  正是大禹通过大修水利工程的方式来实现对洪水的控制,实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最终让肆虐的洪水成为孕育黄河文明的摇篮。

  在《利用自然成功实施南水北调——为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建设超级水塔工程实施西线调水——解决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生态与发展的良方》等文章中,我们也不止一次谈及超级水塔工程实施西线调水、绿洲推进计划、黄河流域治理对我国当前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这里就不在赘述,在这里我们只想进一步讨论对黄河流域治理的一些想法。

  要治理黄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控制黄河水量的问题,既要保证让黄河拥有充足稳定的水流量,以保障沿河流域的生活、发电、工农业生产以及航运等用水需求,又不能让黄河水失去控制肆意泛滥,成为危害一方的祸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是象黄河这样的水流量少,且时常会在枯水期出现断流的大河来讲,没有稳定水量而谈治理,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坚持总书记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形成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

  如果我们能学习大禹那样从全局来考虑中国的水问题,从全局来对中国的水问题进行布局,总体规划,分片控水,有计划调水,利用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建造超级水塔工程,先将水大量蓄积在高原上的山间沟壑中,再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力,借助山势走向、内流河道并配合人工隧道,就能让水改变水流方向,流向处于第二阶梯的新疆等地,在改变那里的生态环境后,再向东流向第三阶梯。

  这样一来,水不仅不会对人类有大的危害,而且还会对人类作出诸如发电、灌溉、航运、变沙漠为绿洲、改变生态环境等巨大贡献。如果我们能采用科学的引水方法,将水引向我们需要的地方,那不是就能改变我国新疆、内蒙、华北等地的干旱缺水现象了吗?

  这一来不是就能变害为利,实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了吗?

  对黄河流域的治理要点就在于为黄河流域规划寻找出大量稳定且可控的水量,只要能确保黄河中有受人类节制的大量稳定水流,那黄河流域的治理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

  超级水塔工程的控水量将达到4000亿方,调水量能达到两千亿方。我们设想将这些蓄存水量的二分之一用于南方冬春季节的防旱用水,那还能剩下两千亿方水,既使再将这部分水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千亿方水用于青海.新疆的生态修复工程,超级水塔总调水量约为两千亿方,还能剩下一千亿方水注入黄河,用于解决甘肃、内蒙、山西、华北等地的旱情。

  年调水1000亿方的水量再加上黄河原有的574亿方的年径流量,黄河年径流量就能达到1574亿方(超过雅鲁藏布江的1395亿方),这不仅将彻底改变黄河断流的历史,还能为整个黄河流域的灌溉、发电、航运创造条件,有了充足稳定的水量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发展才有了必备基础条件。随着黄河流域的治理,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将因此而发生彻底改变,同时该流域的经济腾飞也将成为必然。

  超级水塔工程不仅能为黄河流域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还能实现淡水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控的目的,这不仅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与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还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天干水涝对沿河流域的不利影响。

  正如我们在《利用自然成功实施南水北调——为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建设超级水塔工程实施西线调水——解决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生态与发展的良方》等文章中所分析的,超级水塔工程,应该一方面利用青藏高原的亚洲水塔优势,人为拦水蓄水建造超级水塔,另一方面则在长江、黄河(尤其是优先黄河)入海口建造拦水大坝,这样做不仅可以控制淡水入海(长江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余亿立方米),这些水白白流走实在太可惜了(1960年1月9日,埃及就在尼罗(Nile)河干流上开工建造了有名的阿斯旺水坝),通过选择适当地点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就能增加陆地蓄水量,减少淡水入海,确保江河中有稳定水量,还能预防因淡水入海量减少而形成的海水倒流。

  我们认为,不论是从防患与未然的角度,还是从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角度出发,在黄河出海口选择适当地点拦水筑坝都很有必要。如果这个拦水坝能建成像建在波斯舒什塔尔的皇帝桥(Band-i-miyan)那样集桥梁、拦水、泄水多功能于一身,那其建成后的意义就更深远了。

  如果能在黄河的陕西段(那里山峦叠嶂地势高峻,适宜筑坝蓄水)利用山势逐级建造超级水塔,我们就能在汛期过后积极蓄水,大量积蓄起来的淡水,蒸发后形成的云雨层,不仅能缓解内蒙以及黄土高坡的降雨少、土地干旱的情况,改善当地的植被,还能在汛期起到对上游洪水的拦蓄、缓存、分流作用。

  如果能选择适当位置逐段在主要江河上建造大坝拦水,让水成阶梯状拦蓄起来,从而保障我们的航运、发电、灌溉等需要。实施阶梯拦水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控下泄水量,当下游出现旱情时,增加下泄水量,当下游出显水情时减少或停止往下泄水;相反,当上游出现水情时,积极排空拦蓄之水,减轻上游水情压力,当上游来水减少时,加大拦水力度,增加蓄水量,减少下泄水量。

  通过对蓄水量、泄水量的人工调节实现减少和预防旱涝灾害的目的,让有限的淡水资源彻底为我所用为我所控。

  通过在这一段山地逐级建造超级水塔,就能配合现代发达的气象预报技术实施控水,在气象预测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对蓄水区域的降雨量作一个大概估计也不是难事,再根据雨量和上游的来水情况,提前对蓄水水库进行部分泄水,以确保既不会因降雨量过大而使拦水工程冲毁,也不会因降雨量过少而使蓄水水库出现严重缺水。

  只要能在气象部门与水库管理处之间建立一个统一协调机构,这样就能及时根据气象预测的可能降水量,提前放出部分水量,从而释放出大概相当的库容量。这样一来,既使出现一些预测失误,所能造成的安全危险与水量损失也会相对少很多。

  也可以在水库设计时预设几个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泄洪闸(下部窄上部宽),这样就可根据不同雨情,事先开启泄洪闸,当库区水位超过安全线时,水库自动泄洪。科学控制蓄水量和出水量,就能确保蓄水工程中既能长期保持充足水量,确保工程覆盖区域不至于出现无水可用和土地干旱沙化现象,又能确保蓄水工程不会因遭受大雨而使水位升至危险高度,影响蓄水工程和工程下游安全。

  通过科学的蓄水控水,不仅能对有限的淡水资源进行节制,分流和减弱洪水对下游的损害,还能有计划的蓄存淡水资源,让汛期不受节制的洪水猛兽有计划的分别蓄积在超级水塔中,等到旱季来临时根据下游的需水量缓缓注入河道,成为造褔一方的有用之水。

  经过分水蓄水与泄水这一科学有效的调控手段,就能实现对黄河水量的节制,既解决了黄河流域旱季水量不足的难题,又避免了黄河汛期水多为患的灾祸,从而为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实现了对黄河水量的节制之后,就应该着手解决黄河改道与黄河流域的发展问题,要解决黄河改道的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为什么黄河要改道,黄河的改道主要集中在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以及孟津以下地势平坦区域。

  我们认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由于这些河段地势相对平缓,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河道高于河外平原形成地上悬河,一旦水势湍急就可能冲决河堤,引发黄河改道。

  因此,要治理黄河预防黄河决堤改道就有三种方法。

  一、控制水势减小水流对河堤的冲击力,对这一点,通过上文对淡水的各种节制措施,水流在经过超级水塔的调控后流速和流量都发生了变化,经过科学管控后水流对河堤的破坏力已大为减小,这就减少了决堤改道的可能性。

  二、积极疏浚河道,将河道内的河沙挖出,保障河道的通水泄洪能力,河道降低了,水流通畅了,再加上建造在上游的超级水塔对洪水的缓存分流作用,河道中洪水的流量与流速都会有所节制,洪水的流量和流速都成为可控了,自然就不易出现决堤改道现象了。

  或许有人会说黄河水的含沙量太大,如果水被拦截,水中泥沙就会大量沉积,从而使黄河河道淤结导致水涝。在我们看来,以现在的采沙作业技术,要清除淤泥河沙也不再是难事,更何况如果能分段拦水,让黄河水位长期处于一种稳定高度,那不仅能保障黄河河道的航运与发电,而且沿河流域的灌溉用水也自然不再是问题,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就能保证沿河植被的生长情况。

  植被问题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自然就会减少,黄河水也就不会再浑浊多沙,青山绿水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更何况,通过建设超级水塔对水流的拦截作用,我们不仅可以对不受控制的水流加以节制,避免因水位叠加山洪倾泻而形成大范围水涝或出现大面积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现象,还能根据下游需水情况及时调整下泄水量,实现对旱情的调节与控制。

  当水被拦截在超级水塔中后,由于水流的冲击速度被水塔中的水缓解,水中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就会逐渐沉淀,当我们有节制的向下游放水时,由于水流的冲击力减小,水流所能携带的泥沙量也会随之减少,这一来对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也会相对减少,虽然说就目前的采沙作业技术而言,要对淤积的泥沙进行清理已不是难事,但泥沙扩散的范围越广,清理的难度和费用就越多,反之,则越少,也就是说超级水塔不仅能改变下游的水质,还能减小我们以后清理淤泥的范围、难度和费用。

  虽然我们目前可能会苦一点,累一点,但如果我们今天的辛苦,能换来子孙万代的美好生活环境,那岂不也是很值得吗?

  3、加高加固河堤,如采用人工方法,在沿河两岸筑山固堤,那么,黄河水就只能象在孟津以上的那段河道中流动一样,再也不可能将山冲走而改道。

  当然这个想法太突兀,而且工程量过于庞大,实施难度太大。我们认为:在黄河两岸移石造山难度太大,但在机械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仅在黄河两岸加筑有一定高度的护堤小山坡却是完全可行的,我们不防把清淤和加固河堤两种方案集合起来用,我们将黄河河道中挖掘出的泥沙,以及以黄河为主渠而派生出来的向沿河流域两岸输水的分水渠建设中所挖掘的土石就近用于黄河两岸的护堤坡工程,就能对黄河河堤进行加高加固,再辅以在护堤坡上的植被防护,就能加强黄河河堤的拦水力度,从而预防黄河不受人类控制而自行改道所造成的灾害。

  水流稳定了,河道疏通了,堤岸加固了,再加上前文所提及的在黄河陕西段和出海口的拦水蓄水工程,就能保障黄河中的水以及从超级水塔中调来的水能充分为我所控为我所用。

  前文曾提及通过超级水塔工程的建设,我们可以根据需水量向黄河年调水1000亿方,这个水量已接近黄河年径流量的两倍,这也就是说通过该工程的建设,黄河将有一个稳定的水源。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如前文所述,一方面,疏通河道,加高加固河堤,另一方面,在黄河的陕西段和入海口拦水筑坝,就能保障黄河河道中有稳定充足的水量,河道中水量充足水位升高水势减缓后,就为从黄河中利用自然力向平原上分水创造了条件,由于对黄河河道进行了疏浚,对河堤进行加高加固,就能通过有计划的拦水,让黄河水位处于适当高于河外平原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如果在黄河河道上选择适当的地方预设分水闸,并且有计划开挖分水渠,就能与平原上的原有河道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从而彻底解决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

  由于建造在高原上的超级水塔独有的蓄水控水能力,我们就能按我们的需水情况,让高处之水按我们的计划向低处流:

  1,我们可以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开始,经巴丹吉林沙漠向狼山、阴山北坡延伸,继续延伸至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以浅埋深隧洞进入滦河、潮河,最终进入北京密云水库。

  2,我们也可以在黄河内蒙段让河水分流,进入河套地区,一方面可借水流对河套地区的盐碱地进行冲刷,另一方面也可沿阴山南坡流过,穿越燕山与太行山接合处沿永定河流入北京。

  3,由于在陕西段逐级建造超级水塔后,我们就能在这一带蓄积起大量淡水,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通过桑干河永定河调水进入北京,由于我国的地势总体是北高南低,水流进入北京后,就能为我们从北京向整个京津冀地区配水提供了可能。

  由于陕西段逐节修建的超级水塔对上游洪水的缓存分流作用,黄河水的水势也逐渐缓慢,对下游河堤的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大为减弱,再加上对黄河河道的疏浚,黄河出现大范围水涝的可能性已大为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在黄河出海口的拦水就能让黄河河道中的水量保持一个相对稳定高度,这不仅为我们利用沿河预设的各分水渠采用自然流方式引水灌溉,解决江淮地区乃至整个北方的干旱缺水问题创造了条件,还能为从孟津到大海这段河道实现象长江从宜宾段到大海的通航创造条件。

  至于黄河航运的开启对沿河地域的经济发展将起如何巨大的促进作用,我想大家只需看看上海以及长江流域沿江的经济发展情况就能想象到,因此也就不用我多加描述了。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超级水塔工程、绿洲推进计划、黄河流域治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工程,要在短期内全面实现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全局来规划,然后分阶段逐步实施。

  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推荐访问:黄河流域 发言稿 座谈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