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文章内容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

2022-03-16 10:10:10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法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特征,以及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外在因素,师生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有何引导作用,并给出有效的引导策略,实现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个性化、自主化、明确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学习行为    引导策略

1.引言

二十一世纪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网络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发挥了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网络学习行为体现的个性化和虚拟化特征使行为本身存在和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本研究前期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意识较强,但与行为不成正比,要从学习者的动机、情感、持续性、互动交流、信息素养等方面调控,使网络学习行为更有效。

当前高等教育逐渐推广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建设及应用,加上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形成一种新的格局,网络学习行为更需要有效引导。行为是根据某一目的,从心理上对自身动作做出反馈的过程。网络学习行为的产生是基于学习目的产生的行为反馈。不同的行为反馈体现了不同学习引导的有效性。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现状,挖掘教学者目前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以及在教学方式中较匮乏的引导策略。

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开展的网络调查问卷。2019年3月8日开始发放网络问卷,以手机填写为主。问卷调查学生学习遇到问题一般情况下的解决方式:认为哪些是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对教师现有教学的满意度、弊端及建议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达到研究大学生有效网络学习行为引导策略的目的。2019年4月5日收回问卷118份,在调查中本研究主要设计了三个维度的问题:第一部分是对基本调查对象,包括年级、专业、平时上网时间、对网络环境的熟悉程度和主要的学习方式五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分析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方式、处理学习难题的方式、学习的平台、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状态;第三部分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对教学者现有的教学状态(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等)进行表态评价及对教学者的现有教学状态给予建议。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提供的问卷有效度高达99%,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比5.08%、20.34%、35.59%、38.98%,比例显示高年级学生在调查中为主要对象。高年级大学生对该学校的网络环境比较熟知,大多数的平均学习时间都在一两小时以内,部分学生在3小时以上。专业不同学习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他专业的学生网络学习时间主要在一两小时和3小时以上,理科主要在两三小时。不同的调查对象有助于我们分析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不同专业引导策略的普遍之处和匮乏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程度。

3.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潮流性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出潮流性。利用网络查询资源的比重明显高于查看教材和查看书籍等方式,相比之下高出32.2%和52.54%。与以往的形式相比,他们结合当前的信息发展,整理书籍和网络上查询到的资源,得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

他们使用当前最常见的网络文档为首选学习资源,网络文档资源丰富多样,选用的比例占87.5%,网上最常用的百度等搜索引擎是学习资源使用频率最高的,比例占到77.97%。这两类是当代大學生在网络学习中使用率最高的。相比之下,学校里的网络平台却不受学生欢迎,或许他们在使用的时候宁可选择网上的一些公开课程或者一些免费交流的通信平台。

(2)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目的性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基于一定的外因或者内因,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他们的行为常常分为两种:主动和被动。前者以主动为目的的学习行为称之为内因行为,主要因学习者本身对知识的主动获取欲望产生。他们获取知识时常常处于轻松自在的状态,这种学习状态是学习者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并及时达到需要的学习效果。后者以被动为目的的学习行为称之为外因行为。第一,他们的网络学习时间均在一两小时之内。第二,他们的网络学习都是基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的学习。学习行为的目的性限制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性。

(3)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懒散性

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一系列学习问题的时候,首选网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面对其他资源时,貌似更喜欢通过现成的方式处理问题。大学生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费时间而关注点都会在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上,比如上网看电影、看电视、看新闻、玩游戏等。在学习上,体现的是一些不情愿的行为,选择在线学习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例如:一些作业完成情况反馈是,部分学生作业内容相似或者雷同的情况居多。这就体现了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源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4)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互动性

在调查的120位学生里,他们全都进行过网络互动学习。使用QQ等交流的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形式交流,占88.14%。他们会在QQ中建立各种各样的交流群,以便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用E-mail请教教师、专家,访问教师、专家的微博和使用QQ或微信群集体答疑等方式的比重不相上下。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这一类是学生选择较多的方式,比重分别为27.12%和33.9%。大学生学习行为的互动性是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地利用这一行为,将提高网络学习效率。

(5)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渴望性

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希望教师参与他们的学习并且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他们对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些意见和建议:

①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是一个人的学习,多数希望教师可以与自己有更好的交流,以便解决学习问题。

②大学生的网络课堂沉闷,希望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化。

③网络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是学生厌倦课堂的原因之一,希望教师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起点不同,教师们总是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网络学习枯燥乏味。

④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希望教师可以多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

4.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策略

顺应时代潮流的大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途径和网络资源对自己的目的性学习进行解答。有一些因素影响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浙江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立新和朱弘扬两位教授曾说:网络学习是学习者自惠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主体在网络环境中利用各种辅助平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沟通、促进自身发展的学习行为。他们研究的这种学习行为是一种普遍和重要的学习行为。基于上述得出两种影响因素,主因素是学习者在外部条件的供给中表现出来的现象。次因数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教学资源、工具等外界的影响导致学习者拒绝学习或者排斥学习的表现。本文提出以下引导策略。

(1)互动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比较支持的是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调查得知,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对教学者的互动渴望性,这种状态促使教学者对学习者引导策略的创新。互动策略就目前来说是效率最高的引导策略,教学者主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中对知识进行表征和对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引导。

在网络课程之后,教学者通过教学平台或者自助平台与学生进行言语述说行为活动的互动。教学者及时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調动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的互动,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互动行为,进而提高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湖南电大的调查研究中教师以分级策略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从未接触过网络环境到自觉熟练运用环境。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习者的互动方式不同,这是保证学习者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解决学习者知识疑点和学习难点的有效处理方式,实现技能与知识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多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互助形式进行,体现了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对学习的自觉性。

(2)督促策略

张伟、李玲俐在研究中指出:学生的自我监控力弱,且网络学习行为的产生多数是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完成的。大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需要监督者和促进者,从而督促成为网络学习下一个重要的引导策略。在调查中许多学习者表示教学者的适当督促有利于学习者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积极处理教学中的学习难题,有效地改善学习行为。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者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程度、完成情况和学习进度等。教学者对此可适当地进行指导,可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保证学习者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者主要督促学习者在教学平台中的有效学习时间、访问教学平台的有效学习次数及学习时间上浏览有效资源网站的次数等。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实效性(实际效率),教学者可针对学习者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效率。而且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学平台之下与教学者或者其他学者交流的方面受教学者的督促。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的积极性比较高,对此做出知识的延伸,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享策略

共享是我们新时代的新兴词。在当代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交流匮乏。分享策略是网络学习下的新型引导策略之一。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往往都是独自产生学习行为,并没有分享的精神,局限于自己的学习行为之中,对此本文建议可以用分享策略引导大学生合作学习。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大学生缺少的是一种分享合作精神,建议他们用分享促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同学的分享下很容易解决对知识的迷茫之点,学生在快乐感之下更容易调动学习效率的积极性。在网络学习中,一方面,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是提高有效学习的途径,同时提高学习者对知识把握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经验的分享是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学的分享。课后的经验交流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及学生对自身的反省能力,反思自身的优缺点。

(4)情感策略

情感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在一定形势下,能激发学习者对学习由内而发的学习行为;是组织一切学习活动的行为先行者;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素质。

根据调查得知,现阶段的师生交流缺乏一种感性互动。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面对的是冰冷的电子机械,对其学习具有一定的反面作用。本文提出教学者可以适当地利用情感方面的策略引导学习者改变网络教学环境学习行为。

5.结语

新时代网络学习行为的有效程度不仅仅靠学习者的努力,还靠教学者的正确引导,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我们要在原有的引导策略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延伸。利用师生情感和与人分享这两种可行引导策略,进一步提升学习素养。加强教学者对情感表达的运用能力,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发展,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玉斌,闫晓甜,杜小玉.网络学习行为调控的机制及建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信息化教学论坛,2015(2).

[2]季志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59-63.

[3]张立新,朱弘扬.论网络学习行为的生态属性及其提升策略——兼论全球脑与网络生态化学习[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02):25-27.

[4]杜纯椊,朱白羽,彭思毛.远程师生交互教学策略研究[J].开放学习,2007(01).

[5]张伟,李玲俐.可视化视角下网络学习行为系统血虚行为及监控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3).

[6]李玉斌,闫晓甜.网络学习行为调控的机制及其建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4).

[7]谢幼如.PLS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8]姜闽虹.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研究[J].人民论坛,2015(2).

[9]周志毅.网咯学习与教育变革[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

[10]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535)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5XJZD008)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引导 大学生 学习 网络

猜你喜欢